首页 人物 内文

去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2019年4月10日 文/ 涂雨清 编辑/ 柏栎

只有那些最亲近动物园的人才会知道,动物园里有许多奇妙的时刻。比如北京动物园的长臂猿会在起床后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啼叫,如果有一只母长臂猿在,还能与它合声,它们是动物界唯一会唱和声的物种;在大约10点半,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考拉馆会响起两只考拉敲门的声音,等到饲养员应声开门,它们踩着爪子「叭叭叭」走回房间吃树叶;不远处的猛禽馆内,秃鹫「小黑」会在下午5点的非开餐时段偷溜回笼舍,把饲养员准备好的死老鼠、鸡脖子还有生牛肉全都吃光,再跑回展示区的架子上假装站岗。

文|涂雨清

编辑|柏栎

摄影|尹夕远(标注除外)

你所不知道的动物园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拥有很多奇怪的知识。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兽医院院长张天佑在园区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扫动物粪便,半年后,他能准确地描述每一种动物吃喝拉撒的状态,「长颈鹿的粪便是一颗一颗的,像黑珍珠,每次80到100粒才正常」,「斑马的则是叠在一起的『扁扁的汤圆』」,「河马的粪便没有形状,因为它会用自己的尾巴把它们打烂」……观察粪便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那里往往隐藏着关于动物健康状况的秘密。

黄统文尝过几百种植物的味道,作为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饲料管理员,他知道断过的竹子是苦的,熊猫不爱吃,自然生长的竹子通常带甜味,但也有例外,淡黄的稍甜,白竹竿上的味道寡淡,甚至可能有点苦。叶子上细密的绒毛会影响适口性,动物不一定爱吃。每一只动物很可能有不同的口味,只吃桉树叶子的考拉也有自己喜好的桉树品种。

上海动物园里每年要消耗动物饲料1800多吨,由此而产生的,每天光是大象的粪便和尿尿淋湿的干草等就可以装满10个240升容量的垃圾桶。动物的粪便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它们最终会去往需求量庞大的上海辰山植物园。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34个行政区划里拥有至少200家动物园,每年都有1亿以上的游客到访。这些动物园内至少有643个物种,大约10万只动物生活在其中。有些动物很孤单,只有某一家动物园拥有且只有一只,比如云雀、黑山龟和黑须僧面猴。最长寿的哺乳动物是宁波动物园的亚洲象,出生于1954年。

这个国家最大的动物园在新疆,占地75平方公里。最小的动物园藏在湖北恩施凤凰山森林公园里,这个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一人动物园」饲养着15种野生动物。79岁的园长罗应玖独自打理动物园已经30年了,每天早晨7点,他会推着那辆老式自行车去两公里以外的市场上采购饲料,他要让恩施的娃娃们都能看到野生动物——在交通落后的年代,凤凰山动物园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因为缺少经费,那里的动物们生活得并不好,猕猴和黑熊都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水泥笼舍里,为防伤人,用铁链锁着。

香港动植物公园是现代动物园的代表,它坐落在地价最昂贵的中环,占地0.056平方公里。香港人很聪明,要在最小的面积里拥有丰富的动物品种,养鸟似乎是最可行的办法,这里一共饲养了大约400只鸟类。但工作人员还是经常接到不明人士打来电话,催促他们搬走,把地趁早卖掉,盖商业大厦。

大熊猫是所有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动物,人们甚至可以随时透过手机屏幕见到他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中心,21部摄像机24小时对准大熊猫做直播。一次,饲养员经过一只叫做奇一的大熊猫时,被奇一一把抱住大腿,怎么甩也甩不掉——这段视频在网上获得了10亿点击量。当地林业局经常接到愤怒的投诉——每一只熊猫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他们密切关注着直播平台,只要发现饲养不当的举动,随时准备投诉。

长隆野生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今年1月,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12天,美国的熊猫迷不得不面临残酷的事实:由于缺钱,国家动物园的熊猫直播被迫掐断。一位网友在推特上表示,「这实在令人无法忍受。」好心的中国网友向他们分享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直播链接。

你还能在动物园里见到此前闻所未闻的动物。苏州动物园生活着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斑鳖,全球仅有4只。曾经为从长沙动物园调配一只雌性斑鳖到苏州进行繁育,动物园派出了由10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以及4.4万美金的保险。但13年来尽管使用了种种手段,斑鳖仍无子嗣。

动物园里的繁育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北京动物园的最后一只隐鹮在2015年去世,这种极危鸟类拥有黑色的翅膀,羽翼上泛着铜绿色光泽,长着红色的、镰刀般的长喙,曾因为受到古埃及法老的尊崇而被称为「法老之鸟」,通过人工繁育,北京动物园曾经将原本的3只隐鹮扩大到6只,但它们的繁殖计划却没有得到斑鳖那样的重视,最终一只只年迈而亡。西宁野生动物园生活着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只人工繁育的雪豹「傲雪」,它的故事象征着动物园繁育事业令人欣喜的一面。在中国,雪豹的数量比大熊猫更少,1980年代以来,西宁动物园一直试图人工繁育雪豹,但诞下的十数只幼崽都没能顺利存活,直到2016年「傲雪」出生。副园长齐新章还为她创作了一部小说。

动物园也承担着救护中心的职能,那些在迁徙途中掉队的候鸟,掉入人类陷阱的猛兽都会被送往这里。在西宁,一场大雨过后,许多被淋湿翅膀的雕鸮和大猫头鹰会在居民区被发现,送往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大吃大喝几天,再飞回山林。皖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黄山野生动物园也是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每年这里的动物救护要发生200次以上,主任胡均享受把动物们从危难中救起又放归的时刻。尽管身兼动物园园长,但他私心里希望动物们有一天能回到山林间自由地生活。

动物园内有许多时髦的救助方式。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丹顶鹤「君君」在一场求爱争斗中胜出了,却因此失去一半上喙,几年来都进食困难。兽医们在2017年为它找到了良方——用3D打印技术装上钛合金假喙。园内一只受伤的棕榈凤头鹦鹉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但钛合金重达30克,「君君」很难抬头,工作人员又为他找来了一种新型材料,把重量降低到5.9克。有了新喙,「君君」甚至可以轻松熟练地为伴侣理毛,增进感情。

亚洲动物基金和中国动物园协会共同举办了两次大象行为管理培训,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常常被忽略的大象足部问题。圈养的大象行走机会有限,需要修剪蹄甲和脚掌才能保持健康的足部,在国外的动物园内曾有记录,足部问题是引起很多动物园的成年大象不得不被安乐死的主要原因。给大象修脚是一门学问,要对大象进行正强化行为训练和保护性接触,才能开始为它们修脚,修一只脚往往要花上几天。

这场培训培养了60余位合格的「大象修脚师」,他们四散在中国的动物园内。太原动物园的技术员崔媛媛参加了这场培训,她说,第一次为两只成年亚洲象做护理时,按每天处理1次,每次40分钟左右算,初步护理完两只前脚也需要6—7天。这还不算至少半个月才能完成的行为训练——让大象自觉地把脚抬起来。

给两只大象修完脚后,崔媛媛注意到,他们还会在地上踩一踩,摁一摁,然后再抬起来,就好像在感受脚的变化。为他们刷脚或者给他们的腿上抹凡士林时,他们也会主动把脚往前伸,「感觉那意思就是这边洗完或者抹完了,另一边也给弄弄」。

动物饲养员里女性的比例并不高。野生动物的饲料往往上百斤,女性很难独自搬运,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招聘里,清晰地写着「能够负重100斤,走50米」的条件。喂食动物也是一项需要技巧的工作,要想办法给动物「丰容」——饲养员想尽各种办法把食物藏起来,让动物去找,训练它们的活跃度,避免由于人工圈养、游客投食带来的惰性。拾金不昧也是动物园工作人员绩效表现的标准之一,园区里经常可以捡到粗心游客遗忘的相机、钱包和小女孩的玩具,甚至直接把孩子弄丢的也不少。

北京动物园亚洲象的足部,没有修足造成大象蹄甲过长 摄影 | 花蚀

牢笼

为了防止动物出逃,大部分动物会在员工下班后被收进内舍。天亮后它们会迫不及待去外运动场舒展身体,尽管这也意味着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它们对此心知肚明。

齐新章最初进入西宁野生动物园工作时怀着复杂的心情。他向往动物园的事业编制,但也和许多长大后的孩子一样,曾将动物园视为动物监狱,它限制了野生动物最需要的自由。那时候齐新章每晚都泡在网上查找资料,试图明白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从表面上看,那的确是一座动物监牢。中国动物园喜欢做集散广场和花坛,往往留给动物使用的面积被压缩到很小。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动物笼舍不仅毫无美感,更缺乏动物需要的基本环境——它们更喜欢泥土和植被。中国动物园协会设计组组长马可记得,在2000年以前,大部分的动物园设计都是「像连排宿舍那种模式」,包括「一个小房子,一个小运动场,还有很多的坑」。熊坑和猴山往往都是典型的坑式建筑,来防止动物逃跑,最初动物园很少考虑动物福利,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讨好游客,方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动物,但动物却无处躲藏。

1月的一个阴天早晨,北京的气温在0度左右,北京动物园的热带动物们已经不见踪影,长颈鹿和大象在仅能容下一只或几只动物个体的内舍活动,一只大象正在笼舍里来回晃动长长的鼻子,每一次晃动都是相同的轨迹,就像坏掉的光盘总是在重复播放相同的画面。马可说,大象是所有动物里对空间要求最高的动物,一旦被关在有限的空间里,就容易出现「刻板行为」——圈养环境中动物长期无法满足户外行为需求引起的单调行为。

在北方,热带动物会在冬天被收进内舍

在走访了国内56家动物园后,动物园爱好者花蚀也看到了许多类似的场景,比如银川动物园的一只白虎每天都在电网前玩耍,他让自己的鼻子去触碰笼舍的电网,被电后「噌」地缩回来,又再去碰,「它特别无聊,它会重复一些非常简单,往往就是重复一个动作。」

出现刻板行为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孤单。智商越高的动物越容易在圈养环境中出现心理问题,鹦鹉会在不开心的时候拔掉身上的毛,猩猩的刻板行为通常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又把吐出的食物再吃掉。

尽管住建部在2013年明确指出杜绝各类动物表演,花蚀仍然观察到许多家动物园还是以表演为噱头吸引游客,有的换上了「动物行为展示」的牌子。在山东威海的西霞口村办野生动物园,花蚀看到一只小老虎躺卧在桌子上,一名挂着工作证和支付宝二维码的工作人员就在旁边,牵着老虎的绳索。花蚀举报后,西霞口动物园暂时取缔了合影的项目。

动物园里处处可以看到人类在其他物种前的傲慢。比如在坑式的笼舍前俯视动物,投喂它们并不需要的食物,北京动物园的猴山和游客步道用玻璃高高地隔开了,在这个冬季的早晨,游客正向笼舍底部唯一的气孔里塞生的挂面。马可主动提起,现在中国动物园的设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有效防止游客投喂,大部分游客对不能投喂动物的意识非常差,为此有时不得不牺牲开放的展示空间,而改为封闭的玻璃墙。

那些执着于投喂动物的人,有一部分是孤寡老人——这是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杨毅在「故事FM」中讲到的故事,他们经常带着一堆食物来动物园,边喂食边和动物说话,把动物们的依赖当作晚景的慰藉。遇到劝阻的饲养员,他们会凶巴巴地说,「你们喂得都不如我喂得好,你看这动物,我一叫它就过来。」动物学博士张劲硕曾经主持过一场科普活动,他问在场观众是否有过在动物园投喂的举动,大约1/4的小朋友都举了手,张劲硕问,为什么会去投喂动物?他们担心,动物在动物园里过得不好,会吃不饱。

但每一种野生动物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过量和不当饮食会导致动物的死亡。1993年,上海动物园将死于投喂的长颈鹿「海滨」做成了标本放在园中展示,并在石碑上刻上了「海滨」的生平。投喂仍然在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是2015年,上海动物园三头成年黇鹿因为误食游客投喂的塑料袋、毛巾等异物,胃肠梗阻而亡,解剖出的胃内异物总重达到了19千克。

动物园里甚至还能看到许多自然界里没有的物种,花蚀估计国内至少有10个动物园仍然存在狮虎兽。动物园将狮子和老虎饲养在同一个场馆内,他们在发情期有时会产生交配行为,狮虎兽是雄狮和雌虎杂交的物种,而雌狮和雄虎的后代被称为虎狮兽。它们的诞生并非自然选择,寿命会比父母要短,并且体弱,存活率低。狮虎兽还会因为基因的缺陷无法控制地长大,直到生命的极限。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先后有11只狮虎兽和6只虎狮兽繁殖成功,成为世界上繁殖狮虎兽最多的动物园。2017年初,《海南日报》报道,动物园的狮虎兽家族再添新成员——两只狮虎狮兽,是一只非洲雄狮和一只雌性虎狮兽的后代。

动物园的猎奇试验产生了许多仅仅为取悦人类而存在的物种,人类试图在动物面前享有造物的权力,狮虎兽的悲剧以不同的形式上演,花蚀曾经在厦门动物园看到过两种鹤杂交出的新物种,被命名为「厦门鹤」。

春天是鸟类最活跃的季节,飞往南方的燕子纷纷回到北方,北京动物园的猴山上方架设了一座连接海淀区和西城区的高架桥,高架桥下有许多凹槽,花蚀过去时常能看到北京雨燕在那里筑巢,「但一次封底计划把它们都赶走了」,根据最近的一次统计,北京的雨燕仅剩下不到3000只。

北京动物园冬眠的熊,附近一座高架桥从动物园上方穿过

必要之恶

大约10年前,中国动物园界开始了缓慢的变革。中国动物园协会设计组组长马可说,「(改造动物园的)氛围开始非常浓郁了。」比如马可主建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新馆「亚洲灵长区」占地3500平方米,被动物园爱好者称为全国最好的灵长动物场馆;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在去年为环尾狐猴新建2000余平方米的馆舍,草食动物区新建了「本杰士堆」 ——把石块、树枝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同时在堆内种植蔷薇等多刺、蔓生的保护性植物,形成一个微缩但完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食物和躲避空间。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亚洲灵长区展馆 摄影 | 花蚀

中国没有针对动物园设计的学科,马可时常去国外的动物园吸取经验,所有的场馆设计知识都是靠自学得来,每一次设计,马可都会联合公园的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动物园的饲养员、兽医一起讨论方案。「任何一个动物场馆都基本分三大块,卧室、内展厅和外运动场。国外好的动物园甚至还多了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像丰容室,类似于玩具室一样的地方……还有公共活动室。」

他渐渐理解了动物场馆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一个家,应该是建造一个社区,动物们不光要在家里休息,还要有更丰富的社交活动,比如将鸟和豹子放在一个空间里,错开不同的时间,上午把鸟放进去活动,下午把它们转移,再将豹子放进来,有了鸟的气味,豹子就会兴奋起来,探索整个区域。

一个理想中的动物场馆应该什么样?马可举了细尾狐獴的例子。这是非洲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也是《狮子王》中丁满的原型。在设计动物场馆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物种在野外的自然史信息——细尾狐獴是地栖类的生物,主要活动都在地底下。非常有趣的是,为了考虑游客的视野,就要将游客控制在一个比狐獴更矮的一个高仓里面,让游客的视野范围正好跟狐獴的身高搭上。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去模拟类似于地洞穿行的参观模式,狐獴们也可以随喜好躲避人类的视野。

中国动物园协会设计组组长马可绘制的细尾狐獴的场馆剖面示意图

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设计》中提到,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先进的动物园将「沉浸式展示」作为主要的展示形式,不是片面的「游客进入展区」,而是使游客产生「到动物的家里做客」的参观体验,对动物产生足够的尊重和情感。

马可在心里给动物们的场馆设计进行了分类,最容易的是食草动物,第二级是食肉类动物,小型灵长类是第三级,类人猿,比如猩猩场馆的设计就复杂了,「它们太聪明了。」要考虑到它们对场馆的破坏,里面的植被选择,水的面积要多大,隔离区是用壕沟还是围墙……

最难的是两爬类。和大象不同,两爬需要的空间并不大,但它们需要安全感,甚至一个展缸就够了,但里面的湿度、温度、光线的控制却很复杂。有些爬行动物生活在沙漠,对光线的要求高,要模拟太阳光长时间照射;穴居类的爬行动物则需要夜灯去模仿月光。除此之外,水也应该是流动的,比如变色龙就看不到静止的东西,死水对他们来说等于沙地。因为设计的复杂,国内动物园的两爬馆成了最难做好的展示区域。

「动物园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花蚀和许多的动物保护爱好者持有相同的观点,但花蚀同时认为,动物园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之恶」,它有必须存在的责任。张恩权在《动物园设计》的开篇里写道,动物园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人类因长期疏离自然所出现的「自然缺失症」,它影响着人们对待自然的意识。

保护濒危动物也是动物园的职责所在,每一种圈养环境下的珍稀动物应该有对应的谱系簿(stud book)和一位谱系簿保存人。谱系簿上记载动物家族世代的亲缘关系,也记载着每只动物如何在园中度过它们的一生。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专家Kathy Traylor-Holzer也是中国动物园谱系簿保存人的培训讲师,她在邮件中向《人物》记者强调,好的动物园数据是保护动物、展示动物和科学教育的第一步。建立完善的谱系簿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可以为濒危动物在动物园的生存建立最佳的繁殖计划,避免近亲繁殖,保持基因的健康。但有些动物园并不了解谱系簿对于维护一支物种的健康有多么重要,不愿意将动物的信息公开,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没有按时记录这些动物的生活信息。

中国动物园的动物种群管理起步晚,中国动物园协会的副会长谢钟说,近一半珍稀动物谱系在2014年成立物种种群管理委员会后建立。到现在,全国共有40位谱系保存人,保存着58种珍稀物种的种群记录。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谱系簿保存人要统计所负责的这一珍稀动物在全球或国内动物园里的数量和生活史,「一直要追溯到每一只动物怎么样来到动物园内」。形成谱系簿后,要对整个种群做出科学分析,比如制定每一年的繁育计划。

重庆动物园副园长殷毓中是华南虎的谱系保存人,在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他拿出一本由A4纸装订起来的不起眼的册子,里面记录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种群繁衍的历史——这种中国特有的老虎亚种在野外已全部灭绝,现存华南虎都是1955年捕获的6只野生华南虎的后代,严重的近亲繁殖使现存华南虎的生命力在不断下降。

长隆野生动物园的白虎幼崽温室

利用谱系管理,动物园正在尽可能为它们制定科学的繁殖计划,目前动物园也对某些个体基因很好,自身不能交配的华南虎进行了精子冷冻。未来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来繁衍后代。

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副园长齐新章告诉《人物》记者,后来他了解了许多国外动物园的建设,渐渐想通了困扰他的那个疑问,「动物园可以不是我的这个动物园这种样子,它可以很崇高……动物园有问题不好,大家怀疑,这个不是大家认识的问题,而是说我们很多动物园的确做得不够好,有很多的进步空间。」

坐落在青海西宁的野生动物园并没有太多的经费,为动物们添置新的丰容玩具和设备往往依靠游客的捐助。一年夏天,副园长齐新章正出门上班,发现小区里有人扔了一个猫爬架,他想着,消消毒可以给园里的兔狲用。结果摆弄半天,怎么都装不进车里,只能把它放弃了。他把这件令人懊恼的事情发了个微博,却引发了许多人买新的猫爬架寄来动物园,从此动物园里的小型猫科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爬架。

逛动物园这件正经事

没有人否认,逛动物园是带着一些怀旧与童话气息的事情。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座动物园,那里有我们对自然的第一印象。动物园志愿者陈之旸还在上小学时,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绕过一座紫金山才能抵达南京市区的玄武湖动物园,他仍然时常前往,动物园打开了他对世界最初的想象,「是梦开始的地方」。

随着年龄增长,动物园和那段带着梦幻气息的自然初体验被成人世界遗忘。动物园爱好者花蚀是个例外,他花了4个月时间,一口气去了全国41个城市的56家动物园。这个愿望攒了3年了,直到辞职后才终于实现。

在这趟动物园之旅中,花蚀遇到了许多次动物带来的惊喜。他的第一站是东北,要赶在天气变冷之前去最北的地方,去了之后才发现东北可能是中国北方动物园行业里面最厉害的,「养的最有意思的是东北狼,沈阳动物园的狼展区在一片山坡上,他们为了能让狼自己在里面挖洞,怕狼挖不开,还特地把山上那个土给弄松了。」

12月的一天,海口的空气里仍带着热带的黏腻与潮湿,花蚀在动物园外吃早餐,旁边的一棵树下,一群本地人在聊天,几只鸟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那些海口话花蚀一句都没明白,却意外听懂了树上的一群鸟正在说些什么,「一方在说这个地方是我的地方,你赶紧滚……好几只雄鸟在那互相对唱,赶对方走。」

花蚀在大学里做鸟类方言的研究,鸟类也有方言,「只要不是候鸟,留鸟会被地理区隔成这里一群,那里一群的,它们一旦分开,不互相交流了,口音就会改变。」而树上的一群鸟刚好是他曾经研究过的种类。

只有那些最亲近动物园的人才会知道,动物园里有许多奇妙的时刻。比如北京动物园的长臂猿会在起床后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啼叫,如果有一只母长臂猿在,还能与它合声,它们是动物界唯一会唱和声的物种;在大约10点半,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考拉馆会响起两只考拉敲门的声音,等到饲养员应声开门,它们踩着爪子「叭叭叭」走回房间吃树叶;不远处的猛禽馆内,秃鹫「小黑」会在下午5点的非开餐时段偷溜回笼舍,把饲养员准备好的死老鼠、鸡脖子还有生牛肉全都吃光,再跑回展示区的架子上假装站岗。

时间在这里有另一个刻度。天空才朦胧亮的时候,安徽黄山野生动物园园长胡均提前来到园内,他的脚步声最先惊醒丹顶鹤,它们把脑袋从羽翼里抽出来,用几秒钟的时间清醒,发出一天之中的第一声鹤鸣,黑麂也会在这个时候惊醒,幸运的话,他能听到它们发出像狗吠一样的短促又响亮的麂鸣声。太阳逐渐升起,园里的动物都纷纷醒来,温度带来了风,带来黄山松、冬青和香樟的味道。

动物园是24小时都能保持热闹的地点。猫科动物黄昏时分开始活跃,重庆动物园是全国少有的9点才关门的动物园,大部分游客都散了,云豹和金猫放心地在场馆里互相打闹。即使在树枝都模糊不清的深夜,动物们也保持着警惕。大部分野生动物会在漫长的夜晚醒来很多次,比如火烈鸟、天鹅这样的涉禽类,时常夜醒,吃吃东西,活动活动翅膀,又接着睡去。但每天要睡足22个小时的考拉是个例外。

秋高鹿鸣。陈之旸说,秋天是鹿的发情期,它们需要用长长的、有许多分叉的角来显示作为雄性的力量,这是观鹿的好时节,也是公鹿的角长得最漂亮的时候,可惜的是,一些动物园场地不足,为了防止它们互相打斗,会把公鹿的角提前锯掉。西宁野生动物园的雪豹和兔狲在冬季换上厚厚的、带有光泽的皮毛。这里的熊会冬眠,它们会用落叶和木屑给自己的洞穴铺一个暖和的垫子。你也可以在北京动物园见到相似的场景,运气好的时候,就能见到他们睡眼惺忪地抬起头,脑袋上沾满碎了的落叶。

动物园爱好者们把逛动物园当作爱好和责任。陈之旸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去逛逛当地的动物园。他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不同的生态位就代表了不同地域的环境,甚至可以把它扩大到历史和人文方面,「我觉得每种动物在某个意义上都好像是它们家乡的形象大使。」

动物园的一些工作人员也在试图让它变得更好。动物场馆落成后,马可会第一时间去参观动物园,他想知道那些在脑海里重现了千百次的场景是不是得到了好的实现,动物们是否喜欢这个新家,游客们会不会发现他在场馆设计里的小心思。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刚引进考拉时遇到了许多饲养难题。公考拉Copper因为不适应广州的气候生病了,食欲很差,饲养员陈淑青带着同事们去几百公里外的山里寻找新鲜的桉树,试图给他开开胃。她把带回的桉树叶用手揉碎了,放在Copper的鼻子旁,一点点唤起他的食欲。

陈淑青第一次检查考拉育儿袋时,发现一只考拉竟然怀了双胞胎。饲养员们当时都很兴奋,轮番守在考拉妈妈身边,两只幼仔5个月大的时候,在育儿袋里打架,其中一只被打了出来,从树上跌落,树底下守着的饲养员赶紧双手接住了它,轻轻又放回妈妈的育儿袋里。

尽管西宁野生动物园是最穷的动物园之一,齐新章还是逐渐喜欢上这个被动物围绕的地方。他记得他刚到西宁野生动物园的时候是食草动物的饲养员,动物园里有一只特别的北山羊,羊角的长度达到了1米5,它会拿那一对漂亮又锋利的羊角顶饲养员,为了限制它的奔跑速度,避免伤人,给北山羊的左前腿和左后腿中间拴了一根铁链,结果没多久,就被它挣开了,只挂到左前腿上。

冬天的西宁郊外有时会起雾,雾气升起时走到羊的展区,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别的空间。走进去雾蒙蒙的,远远地就能听到它拖着铁链在地上的声音,「哗啦」「哗啦」,从远到近。羊的瞳孔是方的,西方的魔鬼的眼睛就是用羊的眼睛作为原型,每次这只北山羊从雾里走出来,就像魔鬼走出来一样。

他常常把雪豹「傲雪」、兔狲「孙思邈」、黑颈鹤「大爷」的视频发布到网上,把它们塑造成园内的动物明星,为动物园带来了许多关注。依靠粉丝们的捐赠,动物园添置了越来越多新的丰容玩具和医疗设备。

齐新章说,事实上,动物园的工作不像想象中那样浪漫,像所有事业单位一样,日常要做党建、行政管理、安全生产,也要出去各种的检查、整改、汇报。但他总会在午后抽出一个小时去看看动物们,看它们的眼神和动作,就能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你就感觉好像真好,你这个样子就值了,就那种感觉。」

参考文献

1. 上海动物园微信公众号 :《原来上海动物园的垃圾最后都去了这儿!2019 垃圾分类新时代》

2. 中国动物园协会2017年年报数据,由副会长谢钟提供

3. 澎湃新闻网 :《七旬老人开动物园30年,证件过期或停业》

4. 《剥洋葱people》: 《79岁老人和他的「一人动物园」》

5. 《人物》: 《动物孤独》

6. 果壳网 :《最后一只隐鹮:动物园应该如何保护动物》

7. 南京市红山动物园微信公众号 :《丹顶鹤换上高科技PEEK假喙,KISS的感觉怎么样?》

8. 澎湃新闻网 :《上海动物园两周3头鹿因吞食异物死亡:肠胃充满塑料袋小毛巾》

9. 中国新闻网 :《探访全国唯一保存华南虎谱系动物园 近亲繁殖成种群威胁》、《基因多样性保护:华南虎保护的最后「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