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当代社恐诊疗实录:这年头,90后都靠找对象交朋友

2019年4月3日 文/ 编辑/

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多少都有点社交恐惧症。

想跟全世界互动,除了人类。大部分时刻,独处很酷。小部分时刻,独处很苦。

春暖花开的季节,咋整聚集了一群最近感觉“有点苦”的“社恐患者”,与他们一起进入【社恐整聊室】,完成了“7天认识一个陌生人”实验。

下面,是 @咋整观察员 的7天实验日志。

社恐还是话痨

建群第一天,我觉得自己对“社恐”这个词有误解。

35人的小群,1个小时几百条消息冲进手机。看着“社恐”们在群里愉快地社交、聊天,甚至结为好友。这是【社恐整聊室】还是【话痨整聊室】?

群里最活跃的是一位叫 @八万 的女生。她想认识的人是一名兽医。

据说,她的狗在宠物医院打了3天点滴,她坐在医院地上崩溃大哭的时候,兽医给她送来了取暖器和红糖水,还温言鼓励不要放弃。等狗子病愈出院那天,@八万 鼓起勇气跟兽医要了微信,加完才发现,是医院的官方微信。

不死心的她,最后通过宠物医院的院长,拿到了对方的微信,正在鼓起勇气按下“添加到通讯录”。

群里的其他人,似乎都已经有过对方的微信。

@佳怡 想进一步认识学校里的大神

@尼克斯 想认识工位后面的女同事

@蜻蜓 想认识一直暗恋的男生,鼓起勇气要了微信,才发现之前加过

@付羽 想认识带自己实习的老板

@chelsie 想认识公司的用户和监理

……

还有很多人暂时没有目标,想认识群里其他的小伙伴。

不治而愈的秘密

就像三消游戏中的相同图案。当一个社恐遇见另一个社恐,咻~社恐消除,不治而愈。

当代社交压力的来源:

半生不熟的人>熟人>线下陌生的人>线上陌生人。

微信装死微博蹦迪是社恐青年们日常。而这个大概率7天就解散的群,仿佛另一个微博。

摆脱了熟人社会的社交压力(谁认识谁呢),不用精心打造正能量人设(大家都是社恐),没有任何出错成本(不开心就退群,各自天涯)。

最重要的是,这个群,从未有人发过语音。你看,那些社恐之间的小默契,大家都懂。

如何礼貌又自然地表达“我想认识你,又不想打扰你”,是当代社交生活重要的一课。

有多少聊天,开头都是天气

有多少尴尬,停在了不回复的问问号

每认识一个新朋友,都是一次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的对对碰。

相同的经历

还是学生的人自然而然的跟对方聊着课业和论文,比如 @蜻蜓 和 @佳怡和 @尾生。

@八万 加到了兽医的微信,假装约对方要给狗狗再做一次体检。

相同的爱好

@大脸猫 说,美食是打开话题的好方法。她想认识的人是一个叫@豆皮寿司的网友。那天,她第一次知道豆皮寿司原来并不是一种寿司。

@尼克斯 在发现女同事在玩王者荣耀后,主动提出带她一起上王者。对方热情了很多。

相同的目标

@图豆 和 @樱集 也因为要在群里打卡而开始了对话。

@张洛洛 和 @腿短 互加了微信,聊天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来完成任务吧~

退群的人

第二天,原本35人的群,变成了31人。我踢了2位乱发广告的,还有2人自动退群。

今年40多岁的@心月,表示自己在群里太突兀,跟年轻人聊不到一起。@千山万水

群里活跃的小伙伴,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思想的共鸣本不应分年龄,但有时人们总是无法逾越年龄的偏见。

事不过三

这两年,“舔狗”取代“备胎”成为爱而不得的代名词。舔狗不分男女,只看为爱情放弃多少自我。但是主动多久算是“舔狗”,每个人心里都给自己划了一条线。

对社恐群里的朋友来说,这个时间大概是3-4天。

@尾生 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找话题我自己都感觉自己好吵(卑微)会不会太烦人了。

@佳怡 在这几天一直在迎合对方的性格和说话方式。感觉很累。

除了爱情,舔狗还频繁出没于各种社交场合——领导朋友圈的评论区、家长群、跟甲方的视频会议……

生活里要放低姿态的事儿太多了,所以在爱情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坚定着不做“舔狗”的决心。

意外之喜

咋整前两天的推送《那些撩到一半就不见了的人是怎么想的》,@尼克斯 在群里回复,及时止损很重要。

“及时”这个词很微妙,早一点感情未到,晚一点沦为舔狗。刚刚好,才是柳暗花明。

在决定放弃的第二天,@七岁 收到了对方的表白:咱俩能谈恋爱吗?

为爱而聊

第5天,之前想认识老板的@付羽 、想认识客户和监理的@chelsie、想和同事搞好关系的@66…纷纷放弃打卡。

还在活跃的人,聊天目标都是自己潜在的发展对象。

现代社会,能让年轻人主动提起兴趣并持续坚持的社交,最后的终点大概都是爱情吧。

男女间没有纯友谊,同事间没有真感情。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不是拉票就是集赞。

“交朋友”是这个时代信誉度最低的三个字。能让你安心真情实感的社交范围,在网上迅速坍缩成三个字:找对象。

@小葵说,相亲是自己扩大社交圈最有效的途径。相一个,就多一个朋友。

围观的力量

为别人的感情头头是道,回到自己寸步难行。当代恋爱,围观比亲自下场能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在这个群彻底变成【谈恋爱交流互助小组】后,男女生之间的看法开始发生分歧。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还爆发了一次小小的争吵。

@佳怡跟自己的一直聊天的大神暗示地表白,被对方委婉的拒绝。这时,@七在群里问“我喜欢那个男生,但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喜欢我,要表白吗?”

著名撩汉大师魏璎珞教导女孩子们,爱先说出口的人就输了。

当暧昧终于修成正果,只差临门一脚,你觉得应该谁先表白呢?

以上,是@咋整观察员 的7天实验日志。除此之外,观察员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与你分享:

1

越自由,越孤独。

2

“认识”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自己的维度。

卷中,一位叫@哲良 的读者令观察员印象深刻。他的家庭情况与《都挺好》类似,最想认识自己的哥哥。但无奈微信设置成了无法添加,观察员最终没有联系到他。

3

感情没有捷径,只有经营。

7天的时间,成功者寥寥。众人纷纷将群昵称改成“XX已放弃”。这个看剧1.5倍速、听歌切前奏的时代,唯有感情,还是慢慢的好。

4

鼓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据回访,一半以上的参与者表示没有这个群,大概率不会跟对方产生这么密集交流。打卡的形式,给了每日聊天最大的内心驱动力。

5

爱情,是当代社交的永恒动力。

入群35人,大半都是冲着一份甜甜的恋爱而来。暗恋、表白、拒绝…爱情中的困惑,可以聊到地老天荒。

6

社恐的本质是尬聊精。

7天中,萦绕在所有人头上最大的问题是:和对方没有共同话题,咋整?由尬聊而引发的社恐,多少表情包都救不回来。

想看更多,请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