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融创花2.4亿控股,乐视网将“痛失”乐融致新?核心资产难养家

2018年11月6日 文/ 编辑/

作者|市界谢媛媛

编辑|刘肖迎

11月1日,乐视网公告称,根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书》,解除对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融致新2618万元和3124万元出资额的股权的冻结,天津嘉睿可持裁定书到相关登记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这意味着乐融致新即将正式易主融创集团,而这一切似乎正是孙宏斌期待已久的。

孙宏斌曾对外表示“在投资的乐视网,乐视影业、新乐视智家(乐融致新)三块中,主要是乐视网投资失败了,另外两块都还好。”,由此可见孙宏斌从未放弃乐融致新。为了将该资产划归自己旗下,孙宏斌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2018年9月下旬,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竞价中,孙宏斌通过融创旗下的天津嘉睿以2.41亿元的价格成功拍的乐融致新合计5743万元出资额(占股15.3312%)的股权。

股权变更过户完成后,天津嘉睿持有乐融致新注册资本比例提升为46.0507%,乐视网持有比例依然为36.4046%,天津嘉睿将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外界对此唏嘘不已,认为乐视失去了核心资产,恐怕是彻底凉了。但是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查阅,市界了解到外界所说的核心资产,似乎并不是那么核心。

为进军电视机市场,乐视网在2012年成立子公司乐融致新,专门负责经营乐视TV的相关业务,包括开展乐视TV的产品研发、设计、运营及销售等互联网电视业务。

乐视超级电视从一上市高喊“两倍性能、一半价格”,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虚假广告。乐视财报显示,其终端业务每年的营业成本均高于营业收入,营收占比最高达149%。

从成立开始,乐融致新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期间最高亏损金额达7亿元,乐视网利润也屡次受到波及,即便如此,贾跃亭依然没有停止发展该业务的步伐。

在贾跃亭看来,当时乐视应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并提出了“内容+平台+终端+应用”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硬件作为其中一环,核心目的是支撑起整个乐视营销生态,其真正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内容付费、广告投放。乐视方面也曾多次表示,依照公司整体的运营策略,前期不依赖销售硬件产品产生利润,更重要的是扩大用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在乐视的疯狂大甩卖下,乐视智能硬件销售量一路高歌。财报显示,2013年,超级电视销量为30万台,2014年则提前完成150万台的年度销量目标。在销量的催化下,终端(电视、手机和乐视盒子)业务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2013年的5823万元涨至2016年的101亿元,成为该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2017年,乐视终端合计收入下降到25.20亿元,同比下降75.09%,2018年1—6月,该业务收入2.45亿元,同比下降89.62%。

这些数据看似唐突,但事实上,乐视终端业务自2014年收入27.40亿元,同比增长443.47%后,其增速便开始大幅减缓,其电视销售量在2016年累计达到1000万台后更是停滞不前。该业务占乐视网总营收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45.91%缩减至2018年上半年的24.91%。

另一方面,乐视在卖电视的这几年中,也没有达到贾跃亭期盼的核心目的(支撑起整个乐视营销生态效应),即以硬件作为切入点,带动广告、会员付费等业务的发展。

以广告业务为例。

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以及乐视盒子等智能硬件销量达120万台,带动乐视终端业务收入同比上涨100.06%,但广告业务却并没有因此获益,当年广告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率从2012年的267.60%降至100.06%。

到了2014年,这一点变得更加明显。该年,乐视的硬件收入达27.40亿元,同比暴涨443.47%,而广告业务却延续了2013年增长放缓的趋势。此后,在终端业务增速大幅下滑的2015年与2016年,广告业务收入增速始终不受影响,仍然只是平稳下滑。

乐视终端业务与广告业务的增长情况(%)

直到2017年,广告收入才开始出现大幅波动,而波动的原因,乐视将其解释为“受到关联方资金紧张、流动性风波影响,社会舆论持续发酵并不断扩大,对公司声誉和信用度造成较大影响。”,在此并没有提及超级电视。

此前,乐视一直抱着先亏后赚的心态经营电视业务,如今连出货量都成问题,想要玩生态就更不可能了。这个被外界称之为核心资产的乐融致新,不但提供不了利润,连营业额也无法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