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华兴资本欲成高盛还差啥?

2018年10月1日 文/ 编辑/

当投行大佬包凡带着华兴资本以主角的身份在资本市场亮相,他的老朋友们:一众互联网、资本大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他庆贺。二级市场投资者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华兴资本市值两天时间跌去近51亿港元。

文✎许芸

编辑✎小川

资本市场的“老朋友”华兴资本遭遇当头棒喝。

长袖善舞的包凡,带领华兴资本操刀了多家知名新经济公司的资本运作,毫不掩饰对“成为世界级投行”的野心,也得到一众互联网、资本大佬实际行动支持。

但搞定了大佬,小股民却不一定买账。当华兴资本成为主角,市场给了华兴资本一个下马威。港股上市仅两天,股价早早跌破发行价的华兴资本控股(01911.HK)(本文简称:华兴资本),市值已缩水近51亿港元。

未来,华兴资本会离世界级投行更近还是更远?

01

当头棒喝

9月27日9点半,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敲锣宣告,华兴资本登陆港交所。在华兴资本成立的第13个年头,包凡终于把公司带到了资本市场。

“华兴经常来港交所,第一次自己成了主角。”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在上市当天说道。

而就在前一周,也是在港交所,美团点评-W(03690.HK)港股上市,当时的华兴资本还是这次IPO的独家财务顾问、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之前,包凡、华兴资本是陪衬的绿叶;而这次,是主角红花。

华兴资本朋友众多,左手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大型新经济公司,右手是大型投资机构。华兴资本站在中间,为他们的资本运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华兴资本要上市,蚂蚁金服、雪湖资本各自投资5000万美元,和投资2500万美元的LGT一起,成为了华兴资本的基石投资人。中国人保PICC、京东金融、高瓴资本、资本集团(TheCapitalGroup)、对冲基金CoatueManagement、阳光保险、凯思博投资管理(KeywiseCapital)、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OTPP)等国内外机构也纷纷入股。

上市当天,华兴资本的朋友和股东们: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成为资本创始人李世默、工银国际董事长丛林、雪湖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自铭等来到现场为包凡庆贺。李彦宏、王兴、姚劲波、程维等合作伙伴也送上了祝福。

“在这个行业做了10多年,华兴资本对新经济公司有天然的吸引力,他们也希望我们可以成功。”包凡表示,自己的微信被各种祝贺刷屏,大都是来自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的创业者们。

一派喜气洋洋中,股价却来泼冷水:华兴资本上市当天以发行价31.8港元开盘,随即迅速跌破发行价,当天收盘价报24.7港元,跌幅高达22.33%。

按华兴资本总股本5.48亿股计算,发售价31.8港元/股时其总市值为174.26亿港元,到收盘时24.7港元/股,上市当天市值缩水38.91亿港元。

包凡当天回应称,我们做对机构的业务,在市场上知道我们的不多,大市比较有挑战,意料之中。并表示,“我觉得公司的投资价值主要还是取决于基本面的,我们对未来业绩的增长还是很有信心。因此对于短期的股价波动我们并不太在意关注,希望大家对我们有信心。”

上市当天下午,华兴资本发布了2018年中报,营收1.0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

但是9月28日,华兴资本股价继续下跌,收盘价报22.5港元,跌幅8.91%。至此,上市短短两个交易日,华兴资本市值共跌去近51亿港元。

事实上,自华兴资本启动上市发行以来,市场上一直有声音质疑华兴资本估值过高,认为破发原因也在于此。

对此,市界联系华兴资本公关部人士,问及破发及市场质疑问题,该人士回应称,“股价会受包括市场状况在内的一系列因素影响,因此对于近期股价波动的确切原因,我们不便评价。”

上述公关部人士称,“目前华兴各项业务运转正常,运营和财务指标良好,我们刚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证明了这一点,业务形势强劲,既证明了新经济金融市场持续的增长力,也体现了我们过往数年平台投资正结出果实。”

02

华兴的好、坏时代

2005年,在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亚信集团工作多年,兼具国际投行和TMT行业经验的包凡,成立了华兴资本,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关注TMT、医疗保健和消费品等行业。

彼时,正值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开端,多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但基本被国际大投行瓜分,国内的投行并未能分到一杯羹。

押对筹码的华兴资本,很快迎来了好时代。

和包凡同一时期创业的互联网新贵们,如今成了互联网行业里叱咤风云的大佬。秉持“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包凡,投行业务开展起来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阿里、京东、360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中常见华兴资本的身影;58与赶集、滴滴与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等棘手的并购案最终都被包凡一手搞定;京东、美团、陌陌等公司的IPO中,也有华兴资本的助力。

华兴资本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新经济企业市值或估值最大的20家企业中,华兴的客户有15家,独角兽公司客户占中国独角兽公司总市值的56%;截止2018年3月31日,已为约700项交易(逾1000亿美元)提供顾问服务。

华兴资本为这些新经济公司投融资、并购、上市出力,也受益于这些公司的快速发展,获得不菲收入,在业内声名鹊起。

去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对新经济公司敞开大门,华兴资本和它的老朋友们,可以说迎来了最好时代。

一边是A股对互联网等新经济公司抱持欢迎态度,360回A,独角兽新政,引得百度、搜狗、网易等公司当家人纷纷表态考虑回归A股;另一边,港股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同股不同权、尚未盈利或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小米率先冲上了港股,随后,美团点评和华兴资本在同一天提交了招股书,前后隔了一个星期正式登陆港股。

不过,等待它们的,都是无情的“破发”。

观远时代杨斌对市界分析,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的破发,除了港股投资人对新经济公司不买单,还有一个短期因素,就是“锚定投资”(文末注)快速获利了结,砸盘退出。因为锚定投资者没有六个月的锁定期,而新中签的个人投资人面对快速下跌也多数会选择卖出。这一波港股处于高位,大家的定价,都不低,也自然较容易破发。另外,小米、美团,受限于深交所、上交所,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暂时未能进入沪港通、深港通,一定程度也影响到这两家股价。

杨斌对市界分析,华兴资本这一轮的融资,百亿(港元)估值确实过高了些,它的业绩表现也不如预期,港股的机构投资人不愿意买单。

“华兴的主营业务是服务于新经济的FA,投行在港股、美股的市盈率普遍不高。华兴资本的轻资产业务模式,可对标纽交所上市的Lazard(LAZ)。Lazard是一家投资银行,主营业务收入中基本上也是一半来自投资银行及顾问业务,一半来自于资产管理业务。Lazard市盈率(TTM)17.37倍,市净率4.2倍。虽然有观点认为华兴是新型投行,不能按传统投行、券商适用的方法进行估值。但考虑到近年中国互联网一级市场融资难的状况,投资人对华兴未来业务的成长性,还持观望态度。”

杨斌认为,港股的投资人,看重业绩、成长性,如果小米、美团的业务能持续爆发,慢慢这些破发的优质股,价格还是会上来。华兴资本募资的一个用途是用于投资,包凡团队、险峰华兴陈科屹团队的投资做得不错,从FA转至投资人,如果华兴、华菁证券能做出成绩,市场还是会慢慢给予它百亿(港元)的估值。

一路繁花相送,甫入资本市场却遭冷遇、备受质疑,对于华兴资本来说,又何尝不是坏时代。

03

包凡的焦虑

对资本市场有着敏锐嗅觉的包凡,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前进。

2015年,中概股回A潮掀起,长期围绕美元市场的包凡嗅到了危机。“哥们,三年后我们可能就没饭吃了。”焦虑的包凡在一次和部下聊天时说道。彼时,华兴资本刚刚完成几起大并购,风头正盛。

此前,包凡擅长做的都是带领内地的创业科技公司,远赴海外上市。当中概股出现回归潮,国内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的高科技公司开放时,海外上市将会减少。当时来看,科技股A股上市将成为主流。

这也是包凡的焦虑所在。很快,包凡着手组建华兴的A股部门。并逐渐拿到A股市场的投行牌照。华菁证券身上承载的是华兴资本打入A股市场的希望。

包凡成立华兴资本的初衷,是要做好FA(财务顾问),精品投行。但后来,在投行之上,包凡不断做起了加法,于是有了投资和证券业务。华兴资本目前三大块业务中,除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外,另外一个就是华菁证券。

目前,华兴资本长期发力的投行业务仍然是其收入大头,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319.1万美元,同比增长100.3%;投资管理业务收入为2422.9万美元,同比增长96.9%。截至2018年1季度,华兴资本的私募股权管理规模为41亿美元。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花菁证券却又最令人头疼,2018年上半年,华菁证券实现收入1103.7万美元,同比增长105.1%;但是却亏损923.3万美元。

早在2012、2013年,华兴资本即已先后拿到了香港、美国的券商牌照。奇虎360在华兴资本的帮助下从美国退市,但当时的华兴资本并没有A股券商牌照,服务因此断节。

自2005年证券行业风险处置以来,证监会对新设证券公司的牌照控制就非常严格,十多年来几乎没有新增过券商牌照。2016年4月,证监会核准设立了由华兴资本旗下万诚证券、光线传媒(300251.SZ)等持股的合资券商华菁证券。

华菁证券是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即CEPA框架)批准设立的首批合资证券公司之一。“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有特事特办的安排在里面的。”一位投行人士对媒体表示。

对华菁证券的重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华兴资本的上市。

曾经,包凡并没有将华兴资本推上市的想法。

10年前,华兴资本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包凡表态,华兴资本虽具备IPO实力,但并未有IPO计划。他认为过早IPO会影响投行的发展。10年后的第一季度,包凡还是坚持不上市。今年3月下旬,有媒体曝出华兴资本在筹备上市。3月24日,华兴资本对此回复称,目前没有任何上市计划。包凡更是直言:“胡扯”。

但事情很快反转。6月华兴资本提交申请材料,9月正式上市。

华兴资本在9月27日上市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透露,从启动上市到完成一共经历了整整六个月。这也意味着,可能华兴资本否认上市的话音刚落,转身就开始筹备上市了。

这样的反转操作,或许源于证监会的一纸通知。

今年3月30日,证监会发布就《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征求意见稿中,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应满足“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最近5年原则上连续盈利,最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不低于1000亿元”等条件;要求证券公司的主要股东,应满足“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最近3年原则上连续盈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且最近3年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500亿元”等要求。

这对于拿下A股券商牌照不过两年的华兴资本来说,显然是个坏消息。不管是华兴资本,还是光线传媒,显然都无法满足要求。

虽然目前《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还在研究阶段,但与监管层赛跑,尽快上市寻求资本助力,尽快扩大业务、资产规模,保住A股券商牌照是华兴资本的当务之急。

华兴资本不断拉长的战线和下滑的利润,或也不再允许包凡游离于资本市场之外。

2015年至2017年,华兴资本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分别为2884.4万美元、3183.3万美元、3.2万美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准净利润(未经审核)分别为7335.3万美元、5517.9万美元、5810.3万美元。

业务不断扩张的华兴资本竞争对手也在增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打仗”,加之投行等业务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华兴资本在人力方面的支出居高不下。何况,虽然不着急退休,但包凡已经开始想着选拔“接班人”。他急着“去包凡化”,去掉华兴资本身上的“包凡”烙印。

2015至2017年,华兴资本的薪酬及福利开支分别为4360万美元、6470万美元、1.01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36.3%、48.5%和72.7%。意味着2017年7成以上营收拿来发了工资。

包凡的野心,从华兴资本的英文名“ChinaRenaissance”和后来的不断扩张上可见一斑。

在华兴资本越来越“重”的现在,包凡还能不能把公司拖到世界级投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