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方便面今天60岁,中国人均一年吃28包,为何成垃圾食品?

2018年8月25日 文/ 裴晨昕 编辑/ 祝同

60年前,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台湾嘉义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即食鸡汤拉面”。制面、蒸热、着味、油炸、干燥,标准统一的工艺,使得流水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注入开水,泡2分钟即可食用”,前所未有的便携性令消费者倍感惊奇,“魔法拉面”一经推出便畅销市场。



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鸡蛋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诞生,年产200万袋,中国方便面的批量生产道路由此起步。随后各地食品厂陆续引进生产线,地方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彼时,要想购买一袋方便面除了不仅需要花现金,还需加收粮票,从某种程度上说,方便面和可乐一样,是一种“时髦”的“轻奢”。



1992年,来自台湾祖籍福建的魏应州四兄弟到大陆,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其主打产品即是日后火遍大江南北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与当时市场上的其他品牌不同,康师傅不仅附带纸质碗和塑料叉,还多配置了一包牛肉酱料。口味和品质的提升加之大力的营销使其在短期内一统中国泡面江湖。



90年代初,和康师傅一样从宝岛远道而来的方便面品牌还有“统一”。1992年1月,统一集团在大陆投资设立新疆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当时“老坛酸菜牛肉面”这一人气产品还未出现,其主推产品不是“泡面”而是一款名为“小浣熊”的干脆面。比食物本身更最受欢迎的是附带小卡片。最经典的要数水浒108将人物卡,卡片数量多,集齐难度大。校园里、小卖部旁,背着书包交换卡片成为许多80后的难忘记忆。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一包方便面背后的中国改革》中分析“三十年多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1倍,而方便面的价格却只涨了四倍。也就是说,方便面是当今中国涨价幅度最小的食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食品,被视作是食品界的良心产品。”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方便面成为充饥首选的低价食品,消费主力则是农民工和学生。



据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以389.7亿份的年销量,连续五年蝉联第一,这意味着中国人人均一年吃掉方便面28包;作为方便面起源地,日本年销量56.6亿份,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起,中国方便面年销量持续下跌,与2013年462.2亿份的数据相比,5年缩水72.5亿份。



究其原因,除了健康饮食观念下消费者对油炸食品的日益摒弃,销量的下跌与外卖的兴起不无关系。当方便面固有的快捷、低价等核心优势逐渐被外卖平台的多选择和高补贴所取代。市场不断萎缩,各品牌将面临的难题不再是彼此间的激烈厮杀,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互联网公司及其所代表的O2O模式。



曾几何时,方便面是国人长途旅行的标配,在火车站总能看到旅客手提的塑料袋中凸起的面桶。春运时节,从候车厅到车厢,浓郁的面汤味更是掺杂着烟味萦绕。但随着火车不断提速,高铁逐渐取代普通列车。2017年8月,高铁外卖订购服务开通,方便面最后一块领地遭遇争抢。泡面或许将和绿皮火车一道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



随着消费日益升级,现如今方便面更像是一种休闲食品,充饥果腹的功能日益淡化。各种新式口味产品频出,成为新晋网红食品:干拌面、杂粮面、港式车仔面、日本豚骨拉面、韩国辣味火鸡面……有人吃的是情怀,有人追求的是猎奇。



当方便面剔除“廉价快餐”的偏见,商家们第一时间嗅到商机,办起线下餐馆。在厦门的一家网红泡面店内,装潢风格小清新,墙上陈列着世界各地的方便面,顾客选定面饼后还可自主搭配食材,海鲜蔬菜菌菇牛肉……经过简单加工一碗面的价格升至几十元,顾客直呼“泡面吃出了西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