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超级大三甲医院发通知:优先采购国产仿制药,辅助用药受限!

2018年7月13日 文/ Chriss 编辑/ Shirley

中药、辅助用药遭遇最强风暴袭击。

今天(7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发布《备案采购药品资料递交通知》称:近期医院将讨论备案采购药品目录,收集有关新药资料,但,中药制剂、辅助用药品不予接受。

湘雅二院脱胎于美国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院之一——雅礼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学科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院之一,素有“南湘雅”美誉。2017年,该院门急诊量335.7万人次,出院病人14.8万人次,居湖南省首位。

因此,湘雅二院也一直是各药企竞相争夺的“战场”。此次,如果谁家的产品符合要求,能够通过遴选进入备案采购目录,也就意味着获得了这一“超级市场”的“入场券”。而医院的“禁令”,则使中药制剂、辅助用药,失去入场的机会。

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受限的辅助用药,分析人士指出,在临床控费、药占比等压力之下,为适应新的医保支付规则,禁止此类产品入院,恐怕会成为三甲医院共同的选择。

与之相比,治疗性新药,虽然也受到种种限制,但,总体趋势利好。

治“心病”

新药进医院速度将加快

从此次湘雅二院通知要求看,“未中标且在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备案的品种”是主要的备案采购对象。且要求非常严格,即便是临床必需的治疗性药品、代表临床专科前沿发展的原研专利药品或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也必须符合该院“一品两规”的要求。

但,这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仍是利好的趋势。

在招标采购时代,一个新药上市至少要等2到5年才有机会进医院。只有临床必需或特效药等,才有机会通过医院备案采购进临床。即便是集中采购,周期也是1到2年。

而这对于创新药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是创新药企的“心病”。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常委、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就曾呼吁,缩短药品招标周期对药品采购周期内新上市的创新药品,建立增补或备案采购的绿色通道。

在这一点上,拥有400亿市场的辽宁省,走在了全国前列。

5月21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平台发布通知,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间,由国家药品行政主管部门新批准上市(以药品注册批件为准,不含再注册批件)且未参加辽宁省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由企业自主申报,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核实、面向社会公示等流程后,可直接挂网。3天后(5月24日)首批涉及17个品种、23个品规的创新药直接挂网目录公示。

同时,动态医保目录调整机制也即将落地。

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8日就降低抗癌药品费用有关情况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现任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时任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的陈金甫明确,人社部已就此做出专项部署。“尽可能把更多临床价值高、治疗急需的药品纳入支付范围”。

疗效说话

辅助用药消亡局面可解?

与创新药的利好局势形成对比,辅助用药颓势明显。

临床使用上,按照“7号文”(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大部分省份和数十个城市已经建立起重点监控制度,并陆续发布重点监控目录。就在上周,安徽省铜陵市又刚刚发文对新版药品目录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或易滥用的65个药品进行重点监控。

更糟糕的是,由于受到监控,这些药在医保支付上,也面临较低的报销比例。

此外,临床路径也被用来限制辅助用药使用。

2017年11月26日,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林在“度势·纳新2018”新格局下产业创新与行业趋势大会上表示,安徽省卫计委已牵头在临床路径中限制了26种“辅助药品”使用,这一项措施让该院临床药占比下降4%-5%。

而早在2016年1月,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关于成立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的通知》指出,禁止将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辅助用药纳入临床路径。

已经在临床使用、医保支付方面失去利好的辅助用药,如果直接被医院拒之门外,哪怕只是被三甲医院拒之门外,其生死时速,就真的来了。

或许辅助用药真的要像业界人士所说,“必须尽快找到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否则随时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