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市场巨变!国产药采购比纳入考核,不达标,公立医院须整改!

2018年7月12日 文/ 木木 编辑/ Shirley

曾因“逗硬”控费,而闻名业内的四川省卫计委又出手了。

在四川省卫计委日前(7月6日)发布的《四川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简称“追责办法”)中,除药占比、耗占比外,国产药采购比例、基药使用比例等也纳入考核。不达标者,轻则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重则面临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巡查式评审等。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追责办法,较之去年的“逗硬”控费,更具引导性,将引发公立医院临床用药的变化,进而导致医药市场的变革。国产药,特别是基药将迎来利好。

此外,追责办法规定,医疗不合理行为也受到严控,四川省卫计委责令医疗机构根据产生不合理行为的次数取消医师注册和备案的所有执业地点3-6个月处方权,并离岗接受培训。这也意味着,临床控费将以制度形式融入整个诊疗过程。

按照要求,反馈意见须在7月26日前反馈。

保护?

国产药、基药采购比纳入考核

国产药、低价药将受“重用”。

四川省卫计委发布的追责办法中,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或者未执行有关规定,出现不合理医疗行为或相关指标不达标等行为及其处罚做出规定。

其中,第十三条规定与医药行业最为密切

可以看出,除了药占比、耗占比等外,在药品采购方面,国产药、基药占比,也纳入了考核。

进入2018年以来,进口药喜讯频传。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明确:对境外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研究简化进口使用的审批手续。

同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决定:2018年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同时,对进口化学药改为凭企业检验结果通关,不再逐批强制检验。

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进口药在华上市速度加快已成定局。但,从临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角度看,性价比高的国产药,特别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却是更好的选择。此次四川省卫计委,将国产药、低价药采购比不达标纳入追责项,在进口药大批上市的冲击下,将有效确保临床对优质国产药、基药的使用量。

当然,这种“保护”并非针对所有国产品种。

回应?

摒弃年底突击的“逗硬”控费模式

2018年已经过半,但,去年年底的突击控费风波业界似乎仍记忆犹新。

2017年11月,四川省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强化问责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紧急通知》在业界引起热议。

根据通知,当时四川公立医院总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为13.15%,与国家10%要求目标差距较大,位列全国倒数,国家卫计委已陆续对控费不力的省份进行了约谈。

四川卫计委为进一步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过快和不合理增长,要求必须将医疗控费工作纳入年度公立医院目标考核,并将公立医院院长控费管理工作纳入院长年度绩效和任期考核,加大分值比重,实施逗硬考核。

具体有四个“大招”:超标率达20%,调整医院主要负责人;医院评级与控费达标相挂钩;控费未达标,扣除全员工资20%;贵重、自费药采购比例缩至3%。(详见>>《卫计委紧急通知:控费未达标,医院降级!院长撤职!医务人员扣工资!》)

此后多地曝出突击控费消息,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2017年12月,一则内容为“贵州某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用耗材”的紧急通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大量传播,引起轩然大波。这份发布日期10月24日的“通知”称,按照省政府、省卫计委对公立医院控费的要求,今后将采取“停止骨科、介入、神经外科、手术室、眼科、心内科等科室及其他科室部分医用耗材”。

后经央视新闻调查证实,所谓“通知”并不属实,但,医院经过专家评估限制部分耗材和药品的使用,确有其事,只不过,医生在救治过程中如果真实需要,依然可以申请使用。

为此,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12月22日发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计委等相关单位,“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负担”,不能搞“一刀切”。还特别提到,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源头问题”。

这一点,在今年3月机构改革期间,尚在组建中的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中,也有所体现

此次,作为曾经“突击控费”的代表,四川省卫计委通过行政监督、管理方式,将控费与日常工作结合,也是对国家卫健委要求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