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泛生子基因:用基因测序技术精准指导癌症治疗

2017年6月22日 文/ 严冬雪 编辑/ 齐介仑

在基因测序并精准找到靶向药的基础上,癌症有望在未来被弱化为慢性病。

在做CEO这件事上,王思振是熟手。

担任泛生子基因CEO之前,王思振曾在美国创业,成立通信公司iTalkBB。9年后的2012年11月,iTalkBB以数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263收购,30多岁的他实现了财务自由。此外,他的另一个熟练工种则是帆船运动,他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亚军,彼时的冠军是国家队队员。

但实际上,王思振的真正兴趣是生物科技。自称“阴差阳错”学了金融后,几番兜兜转转,2013年年底,他和阎海联合创办了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用基因检测技术做癌症精准医疗。2016年年初,合伙人洪颖加入。后面两位合伙人,一位是世界级的癌症基因组学专家,一位是他的帆船比赛队友、在医疗健康领域全球知名企业有过16年工作经验的市场运营高管。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基因科技公司之一。在近年的医疗投资风口上,诞生了大批基因检测公司。尽管国家对市场加强了监管,但目前国内仍有超过200家企业和机构正在从事基因检测相关业务。其中,华大基因IPO近日已成功过会,贝瑞和康则已于2016年年底借壳上市。截至2016年9月,共有32家精准医疗公司(绝大部分是基因测序公司)完成融资,其中A轮20家,B轮11家,C轮1家,9家公司融资额在亿元以上。

泛生子基因正是其中一员。2015年10月,泛生子基因完成A轮融资1.35亿元。2016年9月,B轮融资数亿元落地。

为大目标而长跑

对于高科技创业公司商业化周期相对较长的问题,投资人郑玉芬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并不着急。作为约印创投CEO兼管理合伙人,郑玉芬从天使轮就投资了泛生子基因,随后又在A轮投入3500万元,B轮跟投1000万元。郑玉芬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她看中的是人。

早在泛生子基因成立前,郑玉芬就在派对上认识了阎海。让她倍感惊喜的是,阎海不仅绝非在实验室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学家,而且在谈到一些细分领域时,他对业内大公司、新技术、产业化等都如数家珍。这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顶尖的科学家,同时具备很好的商业感觉,这是非常难得的。”郑玉芬说,在投资人眼中,具备这种资质的创业者可遇不可求,他们不论做哪个方向,都一定能成事。

阎海没有辜负信任。用郑玉芬的话说,泛生子基因成立后,他展现出了“一等一的中美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A轮融资过后,阎海在美国杜克大学旁边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时间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在中国落地产品化,成为公司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技术源泉。

随后,郑玉芬又相继认识了王思振和洪颖。一次居家派对上,郑玉芬偶然发现王思振在看《基因》——一本晦涩的大部头专业书。王思振已经看了一半,其间还向大家着力推荐。

“我真的是另眼相看。”郑玉芬说,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个对染色体都所知不多的银行家出身、浸淫通信业的创业者。这一细节让她当即决定参与投资。随后,王思振的运营能力、大局观、决策直觉让她认定,这是一个“天生的CEO”。

而从强生、巴德等全球知名企业高管位置上下来的洪颖,一开始令郑玉芬担心的是,他能不能适应创业公司一穷二白的状态。但半年后,洪颖就组建了一支国内一流的销售团队——从世界500强企业挖来的一批精英。

他们选择的领域是登月多年的人类都未能攻克的癌症。癌症被认定是基因病后,大规模的基因测序成为必然。在整个测序产业链上,上游的仪器制造已被一两家公司垄断,中上游的试剂盒产品,大部分不具备技术壁垒,主要的机会都在中下游的服务应用——重点在“检”而非“测”,准确检出癌症相关基因问题,给出临床水准的解读报告,方能真正对临床诊疗起到作用。

整个过程实际上包括样本处理、上机测序、架构算法、数据处理4个步骤,其中,除了上机测序只需要买仪器直接测之外,其他3个步骤,各公司之间差异巨大,均可形成壁垒。

4个步骤,3道高门槛。作为早期进入的企业,现有300多位员工的泛生子基因,研发技术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超过45%,其中,硕博学历人员占比超过50%。除了阎海之外的另一技术大咖——公司首席技术官焦宇辰,曾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亲手为当年患癌的乔布斯做过基因检测。

此外,泛生子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4个城市分别建立了医学检验所,这一数量远超国内同行。王思振表示,他们希望从现在开始,5年内,30%~50%的癌症病人都会做基因检测。而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具备多区域运营能力,这样才能与当地医疗需求挂钩。因此,前两轮融资一半花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另一半则花在了团队和基础建设上。

更昂贵的成本则是时间。迥异于“不快即死”的互联网行业,速度在癌症精准医疗领域不再是必杀技——这是一个多方面都尚未成熟的行业。就技术而言,针对每项诊断的新技术都在大量涌现,创业公司不可能全都试水,必须选择一个将其做透,成功产品化。

这就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极大要求。就此而言,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就像一个百宝箱,他的相关科研储备极为丰富,而且哪一个成熟了,就拿出来去孵化,后劲可期。

人则是另一个大问题。在这种全新的高科技领域,再聪明的人都不会有太多相关经验,因此,合适的人选必须靠公司自身耐心培养。

借助上述组合拳,泛生子基因历经3年半时间,才终于成为业内少有的打通全产业链、产品覆盖全癌种、全周期管理的企业。

好在,等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极具诱惑的市场:目前,基因测序全球总市场容量为200亿美元,其中肿瘤诊断与治疗应用方向为120亿美元,占比60%。中国现存肿瘤患者上千万人,单只2015年一年即新增癌症患者429.2万人,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个病人的诊疗花费约为10万元,总花费预计3200亿元,其中,基因检测的花费将达到百亿元规模。

▲现有300多位员工的泛生子基因,研发技术团队占比超过45%,其中硕博学历人员占比超过50%。

迎来商业化元年

“感谢安吉丽娜·朱莉。”王思振说,2013年,这位好莱坞巨星测序后切除乳腺自保,用一种最“激进”的方式科普了基因测序。彼时,王思振和阎海去国内最有名的医院拜访大夫,往往在门外等很久仍被冷面相待。等到了2016年,在一线城市大医院,大部分医生不论在科研还是在临床领域,都深度参与基因检测,对这项技术的效用再无质疑。

这意味着,基因检测这项相对超前的高科技,终于走到了商业化的节点。正因此,虽然泛生子基因的产品已经在去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产生了一些营收,但王思振认为,今年才是公司商业化的元年,大规模营收将在今年正式成为可能。

“在这种高新领域创业,节奏非常重要。”王思振解释称,思想和科研要领先于市场,又不能领先太多,商业化节奏则一定要踩在点上,否则,钱砸下去后没有办法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了教育市场的“先烈”。正因此,在营收爆发式增长到来之前,他们已在默默为之做准备:用足够的研发时间筑全产品线;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拿下4家执照完整的医学检验所——在医疗领域,这种资质牌照是稀缺资源。

“我们必须有这些必备的东西,才能在跑起来的时候不乱了脚步。”王思振说。

癌症病人是依从性最高的一个群体,一旦医生认知到位,病人对基因检测的接受度很高。泛生子基因各地检验所的样本量也从一开始的每年百例迅速超过万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军向《财经天下》周刊记者介绍称,他所在的科室每月收治肺癌病人将近300人,其中,将近七成病人的病情适合做基因检测,而这些人也基本都会去做,尤其是一些基础的单基因检测已被医保覆盖,更被大多数患者选择。

另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会选择进一步的更详细的基因检测,花费上万元。即使如此,也并非所有人都足够幸运找到适合自己的靶向药。为此,有家境殷实的病人各方检测,从国内做到国外,精准医疗成了癌患的最大希望。

现在,对于赵军这样的业界精英医生群体来说,基因检测早已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一样,已成为辅助科室的角色。“1998年,我刚来肿瘤医院,那时候只有化疗,一年左右病人就没了。现在,靶向药的出现使得5年生存率大为提升。”赵军欣然提到,一些幸运的病人,其基因检测结果适用耐药期很长的靶向药,能生存超过10年。一个老太太患者长期服药,还能上黄山采茶送给他以示谢意。作为一个频繁面对死亡的肿瘤医院医生,他的职业成就感因此陡增。

“尽管精准医疗的发展依赖其他很多技术的发展,但我还是很乐观。”赵军指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是如何与狡猾的肿瘤对抗,解决耐药性难题——有些病人找到靶向药,刚燃起希望,用了4个月就耐药了。

但总体来说,精准医学给晚期癌患的生存延续带来了更大的希望。在未来,癌症变成一个慢性病是有可能的。

“在国内,基因检测创业的战国时代已经结束了。”约印创投CEO兼管理合伙人郑玉芬说,经历了自2012年开始的跑马圈地,现在行业前10的格局已定,资本更热衷于集中在像泛生子基因这样的头部企业上。但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行业走向,不会因为中国市场的过热或过冷而改变,因此,在精准医疗的大赛道上,资本仍会继续布局。

在郑玉芬看来,癌症涉及人类基因范围之广,意味着业内公司有所为的空间很大。她预计,在这个领域,国内最终一定会涌现三五家上市公司。

不同于共享单车这种需求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在高科技医疗领域,胜出概念绝非干掉其他所有人,因为市场需求极其多元化,十分复杂。王思振认为,在整个大健康领域,基因检测一定会变成奠基石式的应用。这种量级的市场,有待大量企业参与教育。

“什么时候中国有大量高素质公司都在如火如荼地做这些,就标志着我们在生物医疗行业正式追上了国际水准。”王思振说,尽管目前还有差距,但只要马不停蹄地追赶二三十年,中国一定会变成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