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为了中国不掉队,李开复王小川张一鸣要拿200万发给AI人才

2017年8月16日 文/ 徐鑫 编辑/ 嘉辛

“人工智能是推进人类进步下一个引擎,而数据就是燃料。”8月14日,创新工场董事长暨CEO李开复在创新工场、搜狗和今日头条三方携手发起的“AI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上再为AI代言。他从自己经历出发来阐释数据的重要性,为新开启的AIChallenger全球AII挑战赛站台。搜狗CEO王小川和今日头条顾问、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宏江也现身发布会,三人就AI发展及未来走向分享了观点。

这个大赛旨在打造中国最大的科研数据集与世界级AI竞赛平台。9月5日起开放参赛队伍线上进行数据集下载,竞赛持续直到12月。大赛第一年启动将开放超过1000万条中英文翻译数据、70万个人体动作分析标注数据、30万张图片场景标注和语义描述数据,是国内迄今公开的规模最大的科研数据集。大赛的2017年竞赛将区分为五个竞赛任务供参赛者组队报名,设有共计2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池。

成规模、高质量的数据集建立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较大的资金投入,并非易事,这对学术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制约。李开复、张宏江和王小川三人都强调了数据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作为人工智能博士,李开复称他在美国读博士期间做了一个玩具叫《黑白棋》,提出了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做语音识别。但当时可用的语料不够,后来有赖于导师的帮忙,说服了美国标准局做了一个标准数据库。之后的各类语音识别系统应用了同样的测试集,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步,才有今天若干公司语音识别超过人类的结果。

李开复称,任何一个人工智能领域,要做一个研究前提必须要有世界最大,最精确标注的文本和数据集,没有这样数据集做出来的可能是一个玩具,不是一个真正可用的系统。他把创新工场、搜狗和今日头条联合宣布三方携手发起的“AI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视作是推进中国AI人才重大的催化剂。他希望三五年后中美AI人才没有落差了,其中有AIChallenger扮演的角色。

三人就AI发展及未来走向分享的一些观点AI财经社整理摘编如下:

中美AI大比拼:学界差距挺大商业领域正在追赶

李开复:学术有巨大的差距,这个需要想办法推进。如果看业界的话好很多,但也有差距,包括BAT、搜狗、今日头条等跟美国巨头也有差距。行业里在不断拉近、不断进步。这一次我们推出这个竞赛,对学术界的帮助应该可能更大。第二个帮助在创业界,大公司已经进步很快,因为有自我提供的流量和数据,创业界还是需要帮助的。

前一阵一个老师跟我讲找课题难,人脸识别没法做,只能通过眼神进行揣测。他们说没有数据,也没有足够的机器。这次我们也希望AIChallenger能够长期解决这个问题。要提升中国整个AI水平,一定要让每位老师他们研究组知道他们现在位置在什么地方,有多大成长空间。

张宏江:在美国,博士平均的水平、对问题的把握,做出研究的领先性或创造性跟我们整体国内比起来的话,平均值要高很多。国内的清华小川他们合作的团队做的非常棒,但往外看的话,整体水平跟美国还是有差距的,人才还是有差距的。在提大问题上,有探索的问题的能力上,美国公司居多,中国有例外。

王小川:中国公司在互联网公司和AI领域是处于领先位置。一旦说高校,前100所学校只有只有2家,而且不在TOP50里面,高校里面相对落后。中国高校基础人才供给上有差距的,两家清华、北大好一点,但总体上有巨大缺陷。我之前挺担心从互联网时代走向AI时代中国会掉队,今天看起来我觉得还是有希望。中国公司跑的真的很快,现在公司都在反哺,输出资金让高校的群体和小创业公司能够起步。这件事情是有非常大意义的,中国在AI里面可能因此继续推动,5年后就会把美国压在下面。如果做不到,我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唯一全球领先领域又掉回去了。

创业机会多,要从应用层面运用AI能力找切入点

张宏江:未来AI机会非常非常多,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人理解这种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从而在各种各样的应用层面能够找到更好的切入点。5年前大家不会想到今日头条作为一个所谓新闻推荐引擎,实际使AI有这么大机会。

李开复:创新工场整体看好的方向是基于大数据的AI。不用搜集更多信息,已有数据就可以产生价值。在互联网的电商、广告、金融、保险、贷款或信用卡、券商、量化交易这些领域是最快能够看到效益的,因为数据已经存在的。长期的话创新工场认可无人驾驶作为重要行业发动引擎,让技术辐射到机器人领域。针对企业需求开发数据,比如说在医疗、零售、教育等等都会产生价值。

出现百万薪资和泡沫对AI发展是好事

张宏江:一个浪潮来的时候产业界发现人才不够,不光是AI上,以前别的技术革命到来时都会感觉到这个问题。人才缺乏不是绝对的缺乏实际上是相对缺乏,目前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力。AI是一种能力,不是创业公司需要,而是现有各个产业都需要。

当整个产业认识到一个新的技术能够使产业往上升级的时候,自然会看到人才普遍缺乏。这是不管怎么准备都会出现的。因为革命来的速度太快,浪潮来的太快都会有这种感觉。

出现泡沫,出现所谓百万薪资应该高兴,能快速弥补人才短缺,这不是一件怀事。当然有些人对自己能力不切实认知,这样的人到哪都不会做好,这样的人大家很容易判断出来。你要是真正能够为一个公司带来很大价值,公司一定愿意出跟你带来价值相匹配的薪酬。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