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离职创业,已获投资要开有温度的社区诊所

2017年8月23日 文/ 宋子荧 编辑/ 宋子荧

在微博上拥有300万粉丝的急诊“女超人”于莺已向美中宜和提出了辞职,9月1日即将正式离任CEO。作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她想打造面向中端用户的连锁医疗诊所,打造类似美国急诊中心+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诊所,最重要的,是打造有“温度”的连锁诊所。

2013年6月8日,已经拥有300万微博粉丝的于莺从协和急诊科辞职;2014年5月,她以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了美中宜和,担任美中宜和第一家综合门诊中心CEO。而现在,于莺即将于9月1日从美中宜和辞职,开启个人创业之旅,打造面向中端用户的连锁医疗诊所。

从一名医生到职业经理人再到创业者,其实于莺想打造全科诊所的想法一直没变。

政策利好,基层医疗的春天来了

从协和辞职之后,于莺去台湾学习了3个月,专门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状况,回来后一心想开一个小的全科家庭诊所,但因为选址、审批等环节进展缓慢,市场环境不成熟等原因最终没有实现。“基层医疗说好做也好做,说难也难,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时候,这一切都不难,难的是医生不愿意到基层。”

好在近年来,国家层面支持社会办医的文件或讲话持续不断。比如: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管理意见》,分级诊疗制度渐渐在全国得到了大力贯彻落实,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提高;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提出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为例,就明确指出: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眼下这个时候,在于莺看来是“基层医疗的春天”。

资本助推,不担心未来投资

除了政策利好,助推于莺实现这一理想的还有资本。于莺透露,目前她已经获得了联想之星的天使轮投资,“不会特别多,但对开一家诊所来说是足够的。”

于莺说自己早期谈投资主要考虑的是两个因素,一是单纯,不希望牵扯到太多利益问题,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二是资本的成熟性,“投资医疗实体不像投资互联网医疗,一年的估值能翻很多倍,实体一定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资本一直支持你。”

对于资本所关心的盈利问题,于莺计划,以自己熟悉的北京为主战场,半年内开第一家店,落地三个月后,进行A轮融资,接着在北京开2~4家诊所,加上第一家,达到3~5家诊所后,组织中心团队专门做集中管理。用2~3年时间摸索出一套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然后载进行B轮融资和进一步扩张。

“从回本角度来说,当你只开一家诊所的时候成本是最高的,开2~4家诊所时管理成本是均摊的,再往后,管理团队能够支撑多少家诊所,就看你的管理能力了。我们核算过一家小诊所的盈利,预计一年半左右持平,2年时间开始盈利。”

对于未来几轮的融资问题,于莺并不担心,她觉得“当你真的交出一张满意的试卷时,资本会疯狂跟投进来。”

有温度的诊所,有哪些特别之处?

①美国的急诊中心+中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

于莺想打造的诊所模式类似于美国的急诊中心,加上中国的养老、社区医疗服务。当社区居民有头疼脑热等急症时,能第一时间到这里快速解决问题,而不用去公立医院排队。

另一方面,公共社区卫生站能够提供的上门医疗、孤寡老人上门护理,诊所也能提供,包括一些新型服务,比如对婴幼儿全程的健康管理,饮食健康发育指导,都是诊所可以做的。

而在这个模式中,服务也是重要一环。“所谓的服务好、环境优美是没有门槛的,不存在高中低端之分,其实医疗也是个服务行业,哪怕我去很小社区诊所,也希望得到人文关怀。我运营美中宜和的诊所两年多,在这方面有很多心得和体会。”

对于普通患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于莺的诊所诊费将定价在100元,“在目前已知的同类诊所中,我们的诊费是最低。将来有了大数据分析做支撑,我们还可能尝试做打包支付,比如299元包括检查项目、药品。”

②低成本高效率

在大医院被诟病的耗费、药占比等问题,在于莺这里都不会成为运营的累赘。

“从设备来说,这两年市场上有各种适合全科使用的智能检测设备,基本都是免费投放的,而且在北京第三方检验、物流都是很方便的,根本不需要投入大型检验设备;至于药品采购,以我运营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经验,虽然有十几个科室,但是我们的药房很简单,真正有效的药不用那么多,药占比不到10%,所以对将来的小诊所来说,将来也是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确定病种,去列临床路径、去确定药单,药占比不会多。”

同时,于莺还很重视诊所的his系统,“从流程上管理来说,IT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能很多单体的小诊所,只是购买一个服务,医生能够开药,药房能够清点就行,但我们流程化后台的管理、运营的管理、数据的管理,数据的规范化和抓取都得从这套系统中出,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套系统。”

③合伙人模式

于莺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财务预算,其中提到医生的起薪预计1.5万元,不少人认为这个价格根本请不到有经验的全科医生,但于莺却认为这个模式能够一开始就把只注重收入的这部分人剔除掉。

“我们去看高端医疗,总是会发现一些弊端,比如给医生高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但有些医生是不具备竞争性的,无论干的怎么样都拿这么多钱,跟吃大锅饭有什么区别呢?”

于莺称自己的诊所是“合伙人”模式,在底薪的基础上,如果医生能把这个社区的客户维护得特别好,使门诊量达到一定数量,医生是可以占股、分成的,这个股份甚至可以达到30%~40%。“如果医生能往合伙人方向演变,这个诊所实际上就是医生的,医生带领这个团队,这种归属感和成就感是公立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不了的。”

在此基础上,于莺还希望对人才有所区分,“如果你对运营感兴趣,将来有可能进入集团管理之中,不断去开拓市场;如果有的人就希望在临床出诊,我们也做过此财务测算,大概2~3后你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