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商人郭敬明:流水线造文学偶像,500万开公司3年估值7亿

2017年8月26日 文/ 唐煜 编辑/ 嘉辛

一场性侵风波褪去后,落落、笛安、七堇年、安东尼、苏小懒、消失宾妮……这些名字以微博热搜的形式浮出水面。

在这些年轻作家最光鲜的职业生涯中,都曾被烙下“最世文化”的印记。他们被用造星的方式“生产”出来,是郭敬明文化帝国的明星商品。

从“岛”工作室、“柯艾”再到“最世文化”,文学青年依偎共生的巢穴在商业和资本的渗透下,已不是原来的象牙塔。有人出走后再次归来,有人则决绝离开,有人则在体系中另谋生路。

数十载逝去,80后的人生已经平顺地滑向而立之年,而34岁的郭敬明依旧乐此不疲地贩卖着自己文学帝国里的青春储粮。这场青春文学的幻梦里,郭敬明还没醒来。

文学梦工厂

走在上海静安区武定路上,夏日梧桐明亮透绿。推开一扇深咖色欧式铁门,一栋两层复古洋房屹于其后,“ZestfulUniqueIdeal”的黑字标牌高挂在视线之上。

这里是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在之地,三个英文首字母正是“ZUI”(最)字的由来。

平静背后,这栋屋子的主人正置身一场性侵风波的漩涡中。

8月21日晚,最世文化签约作家李枫发表微博文章称,自己在2010年遭到郭敬明的性骚扰。对此,郭敬明回应称完全捏造,已让律师处理。

随后,落落、笛安、七堇年、安东尼等名字一个个浮上微博热搜榜。这些沉匿许久的作家,曾是郭敬明文化帝国的元老级人物,他们再次唤醒了网友对于旧年岁的追忆。

从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到在大三凭时借《幻城》一炮走红,郭敬明以一种令人惊诧的速度成长为一个明星型偶像作家。

手握畅销书与丰裕版税后,郭敬明在21岁生日那天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岛”。两年后,郭敬明联合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岛”的基础上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策划《最小说》。这是最世文化的前身。

源源不断的《最小说》开始从印刷厂涌入全国各大书摊,“岛”系列书籍进入停摆状态,裂痕也于此开始滋生。

2007年,杂志《岛》的美术总监Hansey、文字总监落落、编辑不二和晴天集体出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们将原因归结为待遇低、理念不合、老板郭敬明喜怒无常。

“他们还是大学生,无法接受我这种转变。包括赚钱,他可能觉得,为什么你赚的这么多?我们就只是拿薪水?但是问题是,有人是老板,有人是员工,乌托邦已经不存在了。”

事后说出这番话的郭敬明,当时俨然已从怀揣文学梦的青年变成了率先看清社会资本规则的商人。

2007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中,郭敬明以1100万元的版税夺得首富之位。此后《最小说》的高销量和书籍版税是他财富的原始积累。2010年,郭敬明实缴500万元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亲任执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前的柯艾成为旗下附属公司,更名为作家经纪部,兼有漫画部,出版刊物《最漫画ZUICOMIC》。

最世文化成立之际,郭敬明已经27岁,青春二字已与他渐行渐远。他不甘落后于年轻人的成长速度,而不被超越和取代的最好方式,就是亲手培养出像自己这般的明星作家。

郭敬明的商业蓝图中,一座文学梦工厂正在拔地而起。

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那是纸质书本的黄金时代。智能手机还未完全冲击人们的生活,阅读还是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

现实世界里的青春是惨淡的。本该情愫暗生的年纪,大部分学生只能日复一日埋头学习考试,在成绩线上焦虑挣扎。

《最小说》与这种躁动不谋而合。与枯燥的语文课本相比,这些故事将美好或者残酷演绎到极致,并且极富想象空间,比如总是会有贫穷、沉默的女主角被长相干净、成绩优秀的男主角所垂怜。辅之以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都在迎合着青春期的幻想:在最美好的年纪,经历最不平凡的命运和爱情。

当时的青春杂志市场上,不乏明晓溪主办的《仙度瑞拉》、饶雪漫主编的《17》等有力竞品,但郭敬明早已熟谙取胜的秘招。

一批年轻作家从最世文化孵化出来:回归后的落落延续冷淡文风、笛安主打严肃文学、写作从不加标点的安东尼独树一帜……连同《小时代》,他们的作品在《最小说》上发表连载。

与之相伴的,是品牌化、包装化的运营方式,最世文化旗下的签约作者每年到各地举行签售会、采访宣传和粉丝见面活动。“作家”二字早已超越文化创作的涵义,他们已然是一个个带有鲜明风格的“文学偶像”。

“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自己写作出版,图书销量仅仅3000册,如果被《最小说》认可并签约,销量不低于30000册。”郭敬明曾公开表达过自豪之情。

彼时,最世文化一度成为文学界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数以万计的文学青年妄想《最小说》的纸页一挥,梦想瞬间就变成光鲜的作家之路。

2008年,第一届“THE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应运而生。李枫也正是在这场比赛中成为签约作家,当时他的参赛目标是能把字永远写下去。更多优秀的跟李枫一样的写手脱颖而出,被最世文化收入囊中。

次年,《最小说》入选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期刊排行首位,一时在文学期刊市场风头无两。

最世文化正式成立之际,郭敬明的老对手韩寒也曾推出杂志《独唱团》。虽然宣传之势不及郭敬明,但每千字2000元的天价稿酬一时沸沸扬扬。“这是完全竞争不到一起去的两本杂志,唯一的相同点是用纸印的,别的我相信没有任何相同。”韩寒对媒体表示。

然而《独唱团》以丛书形式仅推出一期就半途夭折,最世文化继续雄踞青春文学市场。郭敬明还让落落和笛安分别主编杂志《文艺风象》和《文艺风赏》。

《外滩画报》曾报道称,最世文化旗下80多位签约作家每年为图书市场贡献2亿元,旗下《最小说》《最漫画》《文艺风尚》《文艺风赏》等期刊的发行量,一度超过全国传统文学期刊的发行总量。

文学帝国

当“最世文化”这座文学帝国日渐壮大,一些老臣却选择与这种光鲜未来背道而驰。

2010年,作家七堇年在合约到期后选择投奔新东家。她与郭敬明合作达七年之久,《大地之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等作品长据畅销书榜单。

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七堇年直言不讳说要逃离郭敬明的光环。“郭敬明公司的模式确实做得挺成功的,拉一些新人,把新人包装成艺人,这种模式挺适应时代的。不过,我是比较洒脱的人,可能不太喜欢这样的玩法。”

同年,出走的还有苏小懒。她在博客上称,2009年下半年长篇小说《流经存在的邂逅》突然被强制停止连载。双方争论许久,真实原因仍无定论。

不可否认的是,在造星的流水线上,个体的成就被同化、被磨灭,她们不是七堇年也不是苏小懒,共同的名字只有“最世文化签约作家”。

而更多的新生者仍被最世文化的巨大光环所吸引,比如资本。

2011年国内IP热潮开始冒头,文学作品纷纷进行影视化。郭敬明手中的《小时代》系列与《爵迹》系列影视版权受到资本垂青。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花200万买下《小时代》第一本小说的电影改编权。

郭敬明亲任导演后,乐视影业也被吸引入局。此后三年,《小时代》系列总共获得17.87亿元票房,郭敬明IP的巨大市场潜力昭然若揭。

资料显示,2013年11月,华策影视宣布与最世文化签署《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拟以1.8亿元购买最世文化26%的股权,并将在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按照华策当时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达到6.92亿,是当初注册资本的138倍。据媒体报道,双方在此后又有调整,目前郭敬明仍然拥有最世文化100%的股权。

近几年,郭敬明开始全身投入影视制作行业,将自己手中的IP变现。作为商人,郭敬明的眼光是明智的,在手机移动端阅读的冲击下,书本市场的寒冬悄然而至。

2016年,最世文化结束与长江文艺出版机构长达十年的合作,转投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议有效期为5年,双方拟共同开发公司旗下优质IP。据南都报道,当时传闻原因是近年来郭敬明最小说系列销量严重下滑,年亏损达到千万,之后经纪人予以否认。

这种传闻也许并非空穴来风。《最小说》已经从一月两刊、一月一刊到2017年改版为选题书,每逢双月出版。

最世文化已经将触角伸到了更能轻松赚钱的领域,旗下作家也从青春期长到了谋生路的年纪。安东尼在2014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蒲宫音在去年因合约到期自主创业,消失宾妮则是近期热播网剧《河神》的编剧。

还和郭敬明密切关联的名字是落落。在广电总局网站上公布的8月(上旬)全国电影剧本备案、立项公示中,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赫然在列。落落担任编剧。

在24岁的年纪,落落和郭敬明相识。两人因文学惺惺相惜,而后友谊在利益纠葛中分分合合。

现在的落落被粉丝冠以“岛主”的新名。从上海出发,乘飞机穿过数万公里的云层到达冰岛,那片白茫茫的寒冷之地,是她近来的新居。漫天风雪、流动的绿色极光已经成为她生活的新图景。唯一如初的,是她还在写作。

当年的小四还活在18岁的青春梦里,只是已再无时间提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