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开学三大件变迁史:从脸盆饭票到微整容,花销40年涨千倍

2017年9月3日 文/ 杨佩雯 编辑/ 祝同

九月开学季来临。即将入学的新生们对大学满怀期待的同时,也开始准备入学后所需的“硬件装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学三大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70后、80后、90后,还是00后,对于‘开学三大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记忆。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被录取的仅有27万人。这群大学生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带着70年代的“开学三大件”走进了校园。

70年代的“开学三大件”是被褥、暖壶、脸盆。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那个时期的大学生很能吃苦耐劳,这些简单的日用品便成了大学生踏入校门的基本装备。那时的三件套,一套大约在十几元左右。人均月收入在百元以下。

图为80年代,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同意下开设的售书亭。80年代,生活水平不断改善,70年代的“开学三大件”已经被视作日常必需品,新“开学三大件”分别是钢笔、手表、自行车。

80年代考入大学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迁移户口,还需要迁移粮食关系,凭粮票打菜吃饭。那时,手表在100元左右;自行车在150元上下。人均月收入在千元以下。

在90年代,大学生们常使用磁带和录音机听流行歌曲以及学习英语。90年代,电子产品逐渐出现,新“开学三大件”变成了录音机、BP机,以及取代了手表的电子手表。

90年代,BP机风靡一时,大学校园也不例外。BP机满足了人们对即时通讯的需要,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它在香港被称作知Call机,这个称呼也随着香港电影在大陆的热映被传到大陆,“有事call我”这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

图为90年代的大学生在跳同性交际舞。90年代,大量舞厅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大学里也流行起了交际舞。

进入21世纪,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学三大件”也从最初的MP3、黑白屏小灵通、电子词典转变为手机、学习机和电脑。对于家境殷实的大学生,父母甚至还会为其配备数码相机等。

2010年后,“开学三大件”仍然包含了手机、电脑。除了这两个硬件之外,有的家长还会将整形手术作为入学礼物赠送给孩子。

2010年后,随着社会和家长的包容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准大学生们希望在进入大学前,通过小风险手术改变外貌从而增强社交自信。据了解,每年高考结束后至九月开学前,整形医院都会迎来旺季。

一般苹果手机大约在5000左右;苹果笔记本在6500元以上;整容费用一万起,上无封顶。购买“开学三大件”至少需要两万元,与70年代十几元的三大件相比,40年涨了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