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港股、美股已经涨了这么多,还能涨吗?

2017年9月17日 文/ 周展宏 编辑/ 周春林 插画/晁春彬

历史已经证明,能赚阿尔法的钱的人少之又少。

年初发行一个专注投资港股的基金时,投资人最大的疑问是,港股一向这么便宜,流动性不好,没有涨跌停限制所以风险高,我们为什么要去投资港股呢?结果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头8个月上涨27%。

现在同行见面,只要听说你是做港股的,都很羡慕,觉得你一定是赚到了。而最近做路演,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港股、美股已经涨了这么多,还能涨吗?

涨了这么多,还能涨吗?这是一种均值回归(MeanReversion)的思维模式。很多做量化投资的人根据这个理论设计交易模型。

从市场整体看,确实存在均值回归的规律,但对于单一的标的来说,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则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或者更直接点说,一个投资者究竟是赚的跟随指数同步上涨的钱,还是真的具有发掘好的投资机会的能力,赚到择股的钱?

在基金的评价体系中有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的区分,大盘总体上涨带来的收益即贝塔收益,基金选股策略带来的收益即阿尔法收益。贝塔收益说白了就是水涨船高带来的收益,贝塔收益高并不代表基金经理的水平高;由选股带来阿尔法收益才是基金经理真正价值所在。

市场上一直有两类投资者,一类是认为自己具有赚阿尔法钱的能力,另一类是认为没有人能赚阿尔法的钱。我认识一位从社保基金下海的投资者,他认为绝大多数人只能赚贝塔的钱,能赚阿尔法的钱的人少之又少。

他分享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他还在管理社保基金的时候,给博时的分仓连续两年表现不佳,因为这位基金经理配置的都是大盘蓝筹股,那几年是小股票涨得好。但是,这位社保基金的管理者在那年春节专门跑到博时去,要求博时不能更换基金经理,同时要求基金经理不能改变他的投资组合,回来之后就又给博时追加了一倍的资金,结果大盘蓝筹股接下来一年否极泰来,大幅上升,所以这位基金经理也一时风光无两,然后下海,现在也是私募大佬一枚。

但这位社保大佬不以为然,认为博时这位基金经理的业绩是在社保基金严苛限制组合的情况下获得的,与其说是赚阿尔法的钱,还不如说是赚了板块轮动的钱。

如今下海之后,这位社保大佬成立的基金专门的投资于各种不同风格的基金组合,试图在不同风格的基金中切换来赚取超额收益。

我显然是要赚阿尔法钱的那一类投资者。如果你看中的只是港股比A股便宜,就贸然杀入这个市场,那很危险。从总体估值来看,目前香港主板的平均市盈率达到了15倍,而上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8倍。

诚如我在之前专栏里所言,我们投资于港股看中的并不是估值修复,而是价值发现。港股估值更低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而已。

回到最开始投资者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香港一直是一个分化严重的市场,10年前我进入香港市场的时候,恒生指数就在25000点,而经过今年的大涨之后,恒生指数仍然不到28000点。如果我要依赖指数上升才能赚钱,那我可能早就输得底裤都没了。

那位提问的投资者告诉我,他夫人10年前买了QDII基金,至今都没有回到净值之上。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中国的公募基金经理非常不稳定,而且大都很年轻,导致基本没有长期业绩记录作为参考,投资这样的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盲投,是对自己的钱不负责任的。

最后,我认为投资者在目前这个时点问这个问题是恰逢其时,因为接下来,大家普遍赚钱是个小概率事件,投资者是否具有选股能力会显现出来。而历史已经证明,能赚阿尔法的钱的人少之又少。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标题:涨了这么多,还能涨吗?)

周展宏

理时资本创始合伙人,著有《投资者的记分牌》一书。业余他还运营着一家微信公号“能力圈”(AbilityCircle)。他的申明是:文章中所提到的公司他可能投资了也可能没有。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首刊于2017年9月11日出版的第141期《财经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