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大佬北漂往事:柳传志全家挤12平米,刘强东开餐馆亏20万

2017年10月8日 文/ 郑亚红 编辑/ 嘉辛

北京早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造梦机。有人曾指出“北京是全国少有的、一个你对别人谈梦想不会被骂傻逼的地方。”正因此,一批批人前赴后继来到这里。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2.9万,其中外来人口超过800万。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也是“北漂”的北京。

从80年代开始,中关村成为“北漂”创业者和打拼者的根据地,直到今天,创业大街上依然不乏拉着行李箱、躲在车库咖啡店过夜的“北漂”们。

十一小长假过后,帝都将要迎来新一轮雾霾和工作日,“逃离北上广”的文章可能又会飘在朋友圈。逃离或是留下都是自己的选择。

多年前,北京也曾有这样一批“北漂”,他们在这里经历的可能更为艰险,但也同样。他们,有人曾经离开,也有人坚守下来。

柳传志,全家挤12平米“棚屋”

时间的刻度回拨到80年代,跟现在相比,那时候的创业环境可以称得上恶劣,但往往这也意味着机遇。

在很多人眼里,柳传志并不算一个地道的北漂,他虽然出生于江苏,却在北京念中学和大学,算得上是半个北京人。因为时代的关系和个人的选择,柳传志的早年经历,有着深刻的初代“北漂”的烙印。

1984年,改革开放六年之后。整个北京城的活力还没有被完全激活,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计划经济和票证供给的时代。柳传志当时拿着一个月78块的工资,全家住在12平米的“棚屋”里,过着清简的研究员的生活,时年40岁。

40岁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折腾的年纪了,殊不知,柳传志的篇章才刚要启封。柳传志曾经在自己创业三十年时,亲手动笔给员工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到“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

这一年11月,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传达室里,柳传志和11个同事创立了联想公司的前身。公司建起来后,柳传志并无想象中那样兴奋。正如所有的北漂和初期创业者一样,战斗的开始伴随着“缺钱”这一现实,他首要担心的便是如何将月底的工资发给大家。

柳传志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柳传志员工们在中关村摆过地摊,拉着平板车去卖运动裤衩、电子表和旱冰鞋,做了一段时间的“倒爷”和“板爷”。

创业的艰难在柳传志这样的高知分子身上,冲突还体现在姿态的变化。他不得不放低自己的身段和基层的工商管理人员打交道,也曾为一张审批表,接受年轻办事员难看的脸色的毫不客气的训斥。

除此之外,创业初期的那些坑,柳传志都未能幸免,一一趟过。比如,被人骗钱,联想最初起家的20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被骗走了14万。之后在1987年,柳传志又被深圳一家公司骗走三百万,他急得手表也没有带,立即飞到深圳,结果发现对方已经跑了,“带着板砖在他家憋着,最后人家自个出来了,说你那钱我给你挪用了”,最后终于是将钱追了回来。

在这之后,联想逐渐做大,柳传志也经历过更为严峻的政策红线等一系列考验。但北漂最明显的特征是原始的残酷——“钱”和“尊严”才是折磨人的。渡过这段时期,脱离了北漂最初的赤贫,所有复杂的凶险已经成为形而上的课题,斗智斗狠那就是后话了。

马云,推销常被人拒之门外

说到“钱”和“尊严”,不得不提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他是90年代不得志的“北漂”,他所遭受过的白眼和不理解比可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多。

马云也许生来就与众不同。三次高考后,24岁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经历过最初的海博翻译社后,马云做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中国黄页”。

1995年,马云因为偶然的机会去了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回国后,马云做了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为了推销“中国黄页”,马云开始了北漂。

那个时候,马云身材瘦小,梳着光净的八分头,背一个黑色的单肩包,一家家公司敲门拜访,到处宣讲“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结果,常常被人拒之门外。由于总是开口说“中国最大”、“最全”的宣传语,大部分对互联网不甚了解的人会觉得他是骗子,甚至有个编导跟记者说“这个人不像好人!”

1995年上海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能看到互联网上的照片。此举证明了中国黄页不是假的,马云也不是骗子。那时马云欣喜若狂,据说他的泪水当即便流了下来,其中有委屈,更有欣喜。

马云的早期经历跟任何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一样,在北京遭受了各种闭门羹和白眼,受尽冷嘲热讽。那时马云少见地说了激愤之言“再过几年,北京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马云随即收拾行囊离京,回到故乡杭州继续耕耘。很快,中国黄页为浙江外宣办做的网站取得巨大成功。第二年,中国黄页又接入了杭州电信。

亮眼的成绩,终于吸引来了北京的目光。1997年,马云接受了外贸部的邀请,前往北京为其开发官网。

再次回京的那段日子忙碌而拥挤。阿里18罗汉之一回忆说,“每天拎着两个包子挤51路公交车前往外经贸部上班。”,还有人回忆说“每天早上听到闹铃响,死的念头都有了。”

虽然在马云的主导下,“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诞生并成功盈利。但这段束手束脚的经历,让他对北京有所犹疑。1998年年底,马云跟小伙伴们在长城上游了一圈。那晚,北京下了大雪,年轻的人们痛饮一番后,“真心英雄”们再次离开了北京。

回到杭州后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2016年阿里正式成为环球最大的批发交易平台。2017年8月6日,远离多年,两次从北京逃离的马云,再一次高调进入北京,望京的阿里巴巴中间大楼喻示着马云这一次再也不会轻易离开。

刘强东开餐厅亏20万

相比马云,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创业的阵地从未偏离过北京。马云正在北京“受气”时,刘强东则刚成为人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但很快社会就给他上了“人性的第一课”。

带着乡亲们凑的72颗茶叶蛋和出人头地的希冀,刘强东来到北京求学。作为北漂的典型奋斗者,刘强东说自己是“最幸运的的沙子”,能够浮到表面上来,享受一次阳光、享受一次春风。还有很多沙子,可能一辈子没有见过任何阳光,一直埋没在下面。

早在大学时期,刘强东就显现出一定的商业头脑,成了人大校园里风云人物。大四那年,刘强东投入24万开了一家餐馆。创业初期,刘强东将一身热忱全部投入其中,他给餐厅员工们每人发块手表,工资翻倍,甚至将员工宿舍从地下室搬到了楼上。除此之外,刘强东还给员工提供了两荤两素的伙食。

然而在这一片赤诚放权之下,餐厅两个月后便出现了问题,采购师傅和大厨在账单做手脚,贪污严重。餐馆不足一年便关门倒闭,刘强东亏损了20多万,继大哥级人物后,刘强东又成为那一年负债最多的应届毕业生。

两年后,刘强东再次创业,在中关村租了3.2平米的小铺位,主营光磁产品。

2001年,京东已经有了6000万的销售收入,但毛利润只有300万。接下来,刘强东开始了零售商的拓展,到了2003年,店铺已经开到了12家。

同年,非典席卷了全国。4月,刘强东关门歇业,在接下来的21天里,存货的快速贬值让刘强东亏损800多万。没办法,刘强东安装了ADSL,开始自己在论坛上发帖销售产品。终于在一个版主的力挺下“京东从不卖假磁片”,打开了论坛里种子用户的门路,BBS上开始有人买京东的东西。到了年底,京东网上收到的订单缠裹1000个,最多的时候一天游35单。

自此,京东开始走上电商之路,传统意义上的“北漂”生涯转弯进入了下一赛道。刘强东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如果没有五年坚持卖的正版碟片,绝不会有京东电商。

在此之后,京东也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面临倒闭危险,刘强东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转年1月,今日资本等2100万美元的融资,使得京东化险为夷。在往后的故事里,刘强东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北漂”身份,化身成传统意义上“人生赢家”。

俞敏洪,大街贴广告丢了“铁饭碗”

与刘强东同样是北京名校毕业的俞敏洪,在早年并没有表现出夺人的商业天赋。他连考三年,考进北大。在校期间,俞敏洪性格也并不讨喜,他沉默寡言,遭人冷落。

在同学们一个个相继出国后,4000美元的学费将俞敏洪阻隔在了留学的大门外,身无分文的他开始在社会的培训学校里打工。

谁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在1990年的冬天,拎着浆糊桶,在北京的满大街张贴托福培训广告,并因此被北大通报处分,丢掉了北大英语老师的铁饭碗。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他在中关村二小租了间10平米的平房当起了教室。那间屋子晴天还好,刮风下雨必漏。俞敏洪在外面支一张桌子,又放了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就此落成。那时刚开班,没有生源,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浆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

北京的冬天很是寒冷,贴广告的浆糊也总冻成一块。俞敏洪夫妻两人就这样眼巴巴地等着学生前来。第一天开张时,来了两个学生,看到破桌子、破房子、和眼前的夫妻俩,到了也没留下来报名。

后来,有三个学生报名,一共交了学费1000多元,那相当于俞敏洪在北大教英语的四个月工资。晚上夫妻俩回家,把钱摊开来细数,一边数一边感慨终于有人报名。

随着留学浪潮在90年代掀起的巨浪,俞敏洪和新东方取得了成功。1995年,新东方的收入超过千万元。俞敏洪可以出国留学了,但他却放不下这个曾经被他作为“垫脚石”的新东方。在无意之中,新东方竟成了他新的梦想。

后来,俞敏洪去美国邀请了昔日同窗徐小平和王强,新东方的故事也在多年后被搬上了大荧幕。那句“不要跟好朋友一起创业”,成为新时代“北漂”创业新秀们的行动指南。

其他

所有时代里,北漂们挣扎的故事都有着相似的开始,“苦”和“难”构成了北漂生活最初的基调。安踏的丁世忠17岁北漂卖鞋,猎豹的傅盛揣着400块住地下室、挤地铁,陌陌的唐岩曾因为10块钱的栗子和女友冷战、吃一顿13块的生日餐而悔恨不已……

北京之外,相似的故事也在不停上演。宗庆后,42岁开始蹬了十多年的三轮车走街串巷;潘石屹,揣着80多块南下深圳,从铁丝网下面的洞里爬进了深圳特区;马化腾也曾一个个跑校园拉用户,更是亲自假扮女孩子陪聊……

时代之下,无数人都挣扎在梦想和生存中间,摆脱不掉。“北漂”苦,并不全然因为北京,这是“生活”本身的面貌,也是为梦想必然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