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TCL巨轮航行36载,李东生的变与不变

2017年12月12日 文/ 杜雯雯 编辑/ 祝同

李东生说,只要还在岗位上,他就始终保持如一的勤奋和专注。

在外界眼中,李东生与TCL几乎可以划等号。

作为TCL创始人之一,李东生他的职业生涯中,迎来无数荣耀与掌声,也曾遭遇失利后的冷嘲和质疑。

李东生一直在变,带着企业拥抱互联网迈向国际化,调整业务线、布局智能制造产业。他也一直没变,坚守着那一代做实业出身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

外界附加的荣辱,李东生其实并不那么在意。这位为了TCL主动放弃副市长一职的60岁企业家曾坦言,他将TCL视作归宿般的存在。

智能制造时代,四类人才紧缺

一众商界大佬在12月初的重要行程中,免不了有飞往广州这一项——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财富》全球论坛在此地举办。

李东生也不例外。论坛组委会邀请他以TCL集团董事长、CEO的身份来谈谈“21世纪的就业”,讲述智能制造时代对人才全面升级的需求。

他向在座的来宾分享TCL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变化时,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半导体工厂里,生产车间已实现100%自动化生产。高效率的机器取代了人工,车间一层有十多万平米,却看不到几个人,“理论上讲车间里灯都不用开。”

今年11月,华星人工智能自动缺陷分类系统上线,由AI对生产线上的面板缺陷进行智能判别,仅3天就达到了人类工程师半年训练的水准。“明年华星还会有生产、设备、制程、可视化等领域的智能化系统上线,我们的目标是把华星打造成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面板制造工厂。”李东生在《财富》论坛上表达了对华星的自信。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

李东生的发言中,创新、升级、智能化都是高频词。不难看出,已经有着30多年历史的家电巨头TCL,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下智能时代的各项新变化,将最新的技术与科技引入TCL。

关于智能制造企业中人才升级的变化,李东生认为,需要综合思维、灵活决策、富有创意的岗位将大量增加,高层次人才需求会持续上升。他概括出四类紧缺的人才类型:研发设计端的产品研发、规划人才;生产运营端的IT人才;运营端的新型管理人才和装备维护端从事维修、检测等智能设备配套工作的高端工业服务人员。

据李东生介绍,目前华星专门设立了智能制造规划部门,新增系统开发、智能运营、大数据分析、智能物联网、制程监控等60个岗位编制,预计将来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会间,有记者来采访李东生,问他“作为嘉宾多次参加论坛的感悟和变化”。李东生答:“20年来,财富五百强的名单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当年上榜的企业现在可能都不在了,当时还没出现的,现在已经进入五百强。”

这句实在又直戳现实的回答,点出了20年间中国已进入“新商业时代”的剧变。

早在1999年,李东生就获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财富》全球论坛,当年的主题是“中国:未来的50年”。

彼时,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刚刚创立于杭州,拿到第一笔500万美元的风投;马化腾的腾讯发布了QQ的前身——OICQ,通信服务、无线寻呼等业务开启;而距离李彦宏的百度诞生还有一年的时间。

“千亿”家电巨头的转型变革

弹指间,江湖还在,只是风景不似从前。包括TCL在内的老牌实体企业都在经历来自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冲击,创新和变革是唯一的出路。

2016年,TCL集团营收达1065亿,“千亿俱乐部”的光环下,李东生与TCL在工业4.0时代的每一步探索都并不轻松。

随着人工智能芯片、5G、神经网络算法、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智能时代的到来已是不可阻挡。在《财富》全球论坛现场,李东生也提到,“TCL只能适应这个时代,进而引领这个时代,而人的‘大脑’能否升级,是我们能否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关键。”

传统家电行业的白热化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巨头企业的雄心与版图扩展也清晰可见,更多的新锐企业也逐渐成熟涌入市场。对TCL来说,什么都想要不太现实,必须作出取舍。李东生要在混沌大战中为TCL探索一条更合适的发展之路。

公开信息显示,TCL近两年的重点放在了优化结构、逐渐剥离非核心业务,主营业务转向更盈利的电视、半导体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及互联网服务业务。

同时,TCL尝试在国际化之路上再次出发,制定了“三军联动、品牌领先、扎根重点市场”的海外市场策略。

目前来看,TCL的国际化之路初具成效。

2016年集团的千亿营收中,海外营收占比近一半,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TCL在全球拥有26个研发机构、10余家联合实验室以及22个制造加工基地,并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机构。而去年TCL多媒体全球电视出货量也超过两千万台,稳坐中国彩电行业龙头位置,位列全球第三。

201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TCL营业收入实现822.1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9%;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48.6%。

这份成绩单,在大多数实体企业营收疲软的背景下很是亮眼,也正是受益于TCL业务重组带来的利好:TCL半导体显示行业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华星光电销量同比提升,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TCL多媒体业务得到持续改善;金融与投资业务取得较好的经营收益。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TCL集团的企业变革之路将继续深入,推动各产业切实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

以30岁的心态做企业

李东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便去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

彼时的TCL,还仅仅是一个扎根在广东惠州的地方小企业,从事录音磁带的生产制造。如今的TCL,已是千亿规模的巨型企业,在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十几年的时间,李东生也从技术员的基层岗位一步步走向了掌舵者的位置。

那个年代的中国企业家,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吃过创业的苦,也享受过经济高速发展期带来的红利,如今还不可避免地面临群雄环绕的互联网高新企业竞争和追赶。

他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尝试去突破自己的边界,学英语、开微博、做直播,向雷军等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学习请教。

李东生的“鹰派”风格,也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他带着高管去戈壁滩徒步、向员工提倡终身学习理念,在TCL总部大厅的南墙上,HID大屏幕电视会播放向员工推荐的本周读物。

在企业内部,李东生设立TCL大学,构建了“鹰系”、“新任系”和“高潜人才系”三条人才培养体系,“鹰系培训计划”包含面向高层管理者的“雄鹰工程”,面向中层管理者的“精鹰工程”和面向基层经理人的“飞鹰工程”,刚入职大学生则要需要通过“雏鹰工程”的考验。

智能制造时代,越来越多的机器替代人工岗位后,被替代员工如何找到新的工作角色也是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早期,在TCL工厂车间里工作的,很多都是只拥有基本技能的农民工,他们在生产线上只能做简单的装配。而这样的基础工种,在TCL现在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基本已经看不到了。“我们不会大面积的裁员,TCL的方法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不断的学习,从简单的装配工人变成有专业技能的高级技工。”李东生说。“当然,对一个公司来说,适当的员工流动不可避免。”

在论坛现场,李东生演讲中的内容正好回答了此类疑问。他认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就业形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减少部分岗位的就业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不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且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产业,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促使就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向更高端升级。

▲第十四届《财富》全球论坛上的李东生。

在广州参加论坛时,有提问者好奇李东生的“财富观”。他答,“你再有钱,就是一天三餐,晚上就睡一个床。我没有私人飞机,也没有很多大宅,自己做实业这么多年,更关注怎么把企业做好。”

有一次李东生去国外参加一个高规格展会,下了飞机才发现脚上的黑色皮鞋已经开梆裂口,他和随行的秘书赶紧跑到附近一家鞋店,花了70美金买了一双新皮鞋,便去往展会现场。

对个人生活没有太多物质要求的李东生,和夫人魏雪一起做了很多公益。

他们共同发起成立“华萌基金”,资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以“华萌班”助学模式资助近千名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累计投入教育基金领域资金达7000多万。同时,TCL公益基金会启动的“TCL希望工程烛光奖”项目,连续五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为1400名优秀乡村教师提供奖金奖励和能力培训。

李东生今年正式步入花甲,但只要还在岗位上,他就始终保持如一的勤奋和专注。他把60岁看作30公岁,坚信做企业一定要有年轻的心态,“我就是以30岁的心态继续努力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