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张近东押宝互联网金融,马云掏10亿站台,苏宁金融能打败京东吗

2017年12月28日 文/ 石万佳 编辑/ 杨舒方

不想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没有好流量。几乎你能说出名字的互联网巨头,都入局了这个在过去几年堪比印钞机的领域。一个共识是,金融是提升估值的春药。但实际的业务情况,有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AI财经社石万佳

编|杨舒芳

2017年12月25日0点,日本东京。

随着圣诞钟声敲响,和购物狂欢同时抵达的,还有来自中国的苏宁金服,它要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在日本落地支付业务。

应该说,今年的圣诞节是苏宁金服的大日子。除了出海日本,还拿到了53.35亿元的增资。投资方包括马云的云锋投资在内的13家外部企业及苏宁云商等关联机构。

苏宁金服的估值就此上升20%,达到约323亿元。苏宁云商在次日披露交易后,市值也应声增加8个亿。

粮草已经备好。手握50亿的苏宁金服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但这注定是场硬仗。这条赛道上,早已站满了大佬。

牌照暗战

不想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没有好流量。几乎你能说出名字的互联网巨头,都入局了这个在过去几年堪比印钞机的领域。

在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版图里,政策风险最小、含金量最高的业务,是支付。

支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天然的连接属性,使它成为所有O2O行业必不可少的支点。即使在腾讯这样追求内部项目平行竞争、快速试错淘汰的公司,微信支付诞生前不温不火多年的财付通,也一直得以保留。

但金融行业终究是政策生意。

2016年8月,央行一纸停发新牌照的公告,使得众多公司的需求被提前激发,支付牌照交易变成掮客天堂,价格也水涨船高。唯品会、小米、恒大、美的都在短短几个月内重金完成收购,滴滴、360、乐视和携程亦开始积极询价。

在火热的市场冲击下,有些公司甚至没来得及想好自己的业务模式,就抱着“先买再说”的心态加入抢购。直到现在,热情仍未衰减。

12月18日晚,传了9个月的滴滴支付牌照购买事宜终于落定,交易价格3亿元。讽刺的是,在今年3月第一次被传要收购支付牌照时,滴滴还曾公开表态“不会进入支付行业”。

紧接着,12月25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新力金融发布公告称,拟以23.79亿元现金购买一家支付公司,刷新了支付牌照的价格记录。

另一家死磕支付牌照的公司,是美团点评。

从2016年2月美团App上线美团支付起,就遭到律师举报其无证经营,6月便被央行约谈叫停。随后,美团开始筹划申请支付牌照,又正巧遇到央行停发新牌照的规定。最终,2016年9月,美团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代价是13亿人民币。

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在牌照方面,苏宁其实并不落后,2011年就拿到了支付牌照,并设立支付平台易付宝。事实上,苏宁金服是互联网公司中,少有的拿到金融全牌照的公司。

但先发并没有成为易付宝的优势。直到2015年,苏宁才开始大力推广易付宝,包括上线扫码付、接入商场收银系统等。2015年底时,易付宝官方宣布的成绩是,在全国签约商户3万多家,会员数1.3亿,年交易额近2000亿元。

当时,网约车大战基本落下帷幕,通过推广和补贴滴滴快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实现二分江湖。双12也办到了第二届,广场舞大妈们都知道了,拿手机去超市付款,可以打5折。

更糟的是,2015年后,易付宝又恢复了“低调”,在行业内彻底失去存在感。直到今年7月,苏宁金融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推广任务,拉卡拉、银联、联通等企业都成为易付宝的合作伙伴。

但风口一旦错过,努力就显得毫无用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圣诞节出海日本的推广文案中,苏宁声称自己是“首次出海”。事实上,早在2015年,易付宝就已接入苏宁香港和日本门店,今年7月还曾在香港推广过扫码支付业务。

目前为止,苏宁金服方面没有公布过相应的海外成绩。不过,从人肉测试的结果来看,此前在香港的尝试似乎有些不尽人意,多位近期刚去过香港的人士均对AI财经社表示,并没有见到苏宁支付的身影。

但至少在日本,苏宁看起来仍有希望。

苏宁在日本的最大优势在于,有自己的场景。创办于1930年的日本LAOX免税店2009年被苏宁收购、并入苏宁云商集团后,目前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综合免税企业,在日本有46家门店,商品涵盖3C家电、手表、珠宝、化妆品等。

日本的Laox免税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仅2014年,就有241万中国游客到LAOX购物,直接促使其扭转了长达13年的亏损局面,实现近9000万元的盈利;2015年盈利近5亿元,创下自1996年以来约20年的历史最高收益。

中国人扫货的疯狂,甚至让LAOX社长感慨“来不及开店”,并表示“中国人抢的马桶盖大都是在这里买的”。

LAOX就是苏宁在日本的根据地。相比要靠BD去与商家谈合作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自身体系内运转的苏宁金服,应该是省时省力的。

但情况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国人在LAOX消费减少,致使其上半年又亏损约3000万。核心原因或许在于,多个日本旅游攻略中提到,LAOX价格比其它本地免税店昂贵,甚至被赠予了“专坑旅行团”的称号。

估值神器

苏宁金服出海选择的香港、日本,以及计划中的东南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早已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先行占领。在日本,随处可见支付宝的logo。

需要提醒的是,支付宝背后的阿里巴巴,正是苏宁的第二大股东,苏宁金服本次增资中,也有阿里系的云锋投资的身影。同时,苏宁亦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

在这样相互持股的关系之下,苏宁金服为何还要大费周张,推自己的支付品牌?以及,前述的互联网公司们,为何要付出巨大代价,去试图争夺这个已经被阿里和腾讯几乎瓜分殆尽的市场?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把扼住自己咽喉的手,交到他人怀中。

“它们有海量用户,各条业务线有现金流动。与其用别人的支付工具,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再不济,也完全可以玩一个资本游戏,装一个支付公司进来,导1亿用户给它,然后进行融资,或者再卖掉,轻松赚回100亿,对于巨头们来说,赚完钱再用回微信、支付宝的支付通道也无关紧要。”钱袋宝被美团点评收购后,CEO孙江涛接受36氪采访时,曾如此评价互联网巨头对支付牌照和业务的争夺。

不过,与其说支付牌照是提升估值的神器,不如将这一功劳安放在内容更广泛的金融业务身上。

2013年,京东金融成立。作为唯一有可能对标蚂蚁金服的公司,京东金融2015年底融资时,估值高达460亿,却备受投资机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蚂蚁金服同年7月融资后的估值为450亿美元。

今年3月,京东金融宣布从京东集团独立拆分,估值升至500亿元;A+轮融资完成后,再次跃升至600亿元,稳居蚂蚁金服和陆金所之后,成为国内估值第三的互联网金融集团。

最新消息称,京东金融将于2020年独立上市,届时市值将超过1000亿元。

这显然不完全是因为京东的支付业务。作为京东金融业务板块之一的京东钱包,曾联合中国银联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战,但大规模的优惠和推广后,也只是分到了一点汤羹,支付场景仍然以京东体系为主。

京东金融副总裁曹鹏在演讲中。@视觉中国

“大家看到阿里的金融业务赚钱未必会跟进,因为觉得阿里的生态不可复制;但如果京东也做成了,大家都会心动。即使短期内赚不到钱,光是估值和故事就很吓人。”孙江涛称。

于是,手握支付牌照的大佬们纷纷出动,以支付为跳板,开始向金融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

百度在2015年底宣布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并将金融升级为百度核心业务之一,还招来了前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前陆金所执委黄爽等“大将”。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陆奇提到“将重新构架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计划让百度金融独立运营”。

善于推高估值、资金腾挪的乐视也看中了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蛋糕。2015年8月,随着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的加入,乐视金融正式浮出水面,贾跃亭还曾专门为其举办发布会,宣布金融成为乐视第七大生态。可惜的是,乐视大势已去,乐视金融的前途也很不明朗。

苏宁则是从2016年才开始整合旗下金融业务,并在今年1月完成首次增扩股,当时的估值约为167亿元,涵盖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七大板块。相比本次增资时323亿元的故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几乎翻了一倍。

苏宁云商的公告中,则毫不避讳地指出,此次增资扩股“可以反哺苏宁云商,提高苏宁云商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苏宁云商的价值提升”。

当理想照进现实

金融是提升估值的春药,这是共识。但实际的业务情况,有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11月16日,百度世界大会。毫无疑问的,会议的核心被放在了无人车上。但不少熟悉百度或者熟悉金融的人都有个疑问,去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风头占尽的百度金融,今年为何只字未提,所有演讲的高管都如失忆一般。

在百度旗下消费信贷业务的运营主体、重庆百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近期提交的一份资产支持票据(ABN)注册文件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百度金融七大板块中,承载消费信贷业务的百度有钱花一直是“明星产品”和主推品牌,在教育、家装、医美等分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都不算低。

让业界大跌眼镜的是,在过去几年自带暴利属性的消费分期业务竟然能被百度做成亏损,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分别亏了近115万、近4700万和4467万。

形成对比的是,同样是今年上半年,蚂蚁花呗的运营主体蚂蚁小微小贷赚了10.2个亿。

不过,百度金融的情形并不是孤例。苏宁旗下的同类产品任性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前两年分别亏了近6000万和近2亿之后,终于在今年扭亏为盈,上半年赚了4000万。

门槛最低、流量转化率最高的消费信贷都做成这样,别的业务就更难出成绩。百度和苏宁的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销售、基金销售、众筹、征信、互联网银行等业务,目前看来都比较惨淡,在市场上存在感微弱。

不过,如果和乐视金融比起来,百度和苏宁的际遇就变成了小巫见大巫。从成立起,乐视金融就被媒体以“手里只有小牌照”而诟病。今年3月,更是被爆出变相为乐视融资、涉嫌资金池,在业内引发了一波舆论海啸,以及投资人的大规模撤逃。

如今的百度已经不再大力宣扬旗下的金融业务,乐视更是无暇顾及。原本在金融方面表现欠佳、又最蠢蠢欲动的几个巨头中,似乎只有从未在金融方面被攻击过的苏宁,仍然抱有决心。

在部分宣传及报道中,苏宁金服甚至被定位为“中国五大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之一”。

不过,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苏宁金服的整体成绩还算说得过去。

根据苏宁云商公告,苏宁金服今年前三季度来自金融业务的营收约11.5亿元,净利润约3.6亿元;去年分别为7.6亿元和1.4亿元——要知道,它的金融业务2016年4月才正式被纳入财报。也就是说,2016年的数据仅仅是8个月的数据而已,相当于每月营收一个亿。

从线下到线上,从电商到金融,从国内到出海。可以看出,苏宁似乎正沿着阿里走过的某些路径,试图打造自己的闭环和生态。零售老板内参在近日对张近东的一篇专访中提到,因为与阿里的相互持股,苏宁给人以成为阿里系的感觉,但事实上,倔强的张近东从来不是哪个“系”的。

金融巨头的国内版图已经封疆。如今的张近东,正试图让苏宁金服走出去。在这场金融和估值的战争中,面对老朋友阿里,张近东的胜算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