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平安启动分拆上市潮:陆金所最快3月挂牌,估值600亿却负面频发

2018年2月2日 文/ 石万佳 编辑/ 杨舒芳

腾讯之后,又一个巨头迎来了旗下业务的上市潮。

1月29日下午,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集团在当日提交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材料,港交所也已确认平安健康医疗可继续进行拆分上市工作。

另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平安将于本周内递交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的上市申请文件,前者最快3至4月份上市,后者最快在第二季度挂牌;金融壹账通和平安健康医疗则最快下半年在港上市。

陆金所估值600亿,2017净赚50亿

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在金融领域分量颇重的陆金所。

网贷之家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陆金所2017年度净利润为50亿人民币,2018预计净利润为100亿人民币。

据了解,上述材料是某公司有意愿出售其持有的陆金所部分股票,在市场上寻找买主时所释放的消息。

根据材料,该公司有意愿将其持有的约3000万美元股份价值(560,057股,每股55.28美元)出售。交易结构为通过境外BVI持有;退出方式为无限售条款,二级市场退出。

该材料同时称,目前,陆金所估值约为600亿美元(陆金所2018-2020年预测将有4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在40倍)。

因此其中也附加了一项兜底条款,如果上市后的实际退出价格低于本次转让估值,差价将由原股东全额补足,高于600亿美元估值部分收益则归属新股东。

此外,根据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陆金所此次上市融资总额约为390亿元,势将成为最大宗金融科技新股。

近期负面缠身

不过,挂牌在即的陆金所最近所处的舆论环境可不太友好。先是代销的理财产品出现逾期,随后又因调整产品规则引发投资人不满。

12月中旬,陆金所平台上代销的大同证券同吉9号资管项目出现逾期,借款方龙力生物(002604)因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引发投资人的恐慌。

陆金所官方称,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共有118名投资人投资了该产品,本金及收益总金额为1.39亿元。

此后,借款方陆续归还了贷款,这一风波算是告一段落。然而,陆金所却又自己开始“搞事情”。

1月23日,陆金所发布公告,宣布调整“稳盈-e享计划”期望年化利率范围,自2018年1月24日8:00起从4.5%-5.5%调整为5.3%-6.3%;1月24日,陆金所又宣布调低相关产品的额度系数。

这一举动引起大量投资人的不满,甚至有人去工商局对陆金所进行投诉。

据了解,这款被调整的产品,是一种可以帮助投资人“加杠杆”的债权转让类产品。原理是投资人将自己持有的符合条件的债权出售,一个月后再以本金+约定收益进行回购,如果未在约定时间回购债权发生违约事件,那么相关债权的本金和收益都归买方所有。

据了解,陆金所平台上的产品利率都不算高,但许多投资人通过这种加杠杆的方式赚取额外收益,陆金所的许多理财经理及投资人服务人员也会教客户相关的操作方式。《财经天下》周刊曾经认识一位个中翘楚,能将年化收益率加到14%。

因此,虽然利率上升了,额度系数的下降却大大减少了投资人的套利空间,触犯众怒也是很合理的。

但其实,陆金所应该也不是自愿的。通过这一产品,平台可以吸引投资人、增加投资黏性,还能在提升成交量的同时赚取更多的手续费,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在P2P整治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将投资人以个人资产抵押借款的形式列入了不合规的范畴,红岭创投、团贷网都已将相关产品下线,陆金所这一产品虽然没有采用抵押的形式,但事实上也是打了个擦边球,原理和内在风险都是类似的,没被强制下架已是万幸。

所谓风险是指,该类产品的杠杆属性在增加投资人收益的同时,也会增加其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并且杠杆交易者在债权质押融资时也可能面临无人接盘、融资利率飙升的流动性风险。此外,一旦底层债务人违约,整个杠杆交易链条将变得十分脆弱。

1月29日,陆金所再度调整了该产品的利率和额度系数,利率从一周前的5.3%-6.3%提高至6.1%-7.1%,额度系数基本减半,调整幅度几乎是上次的两倍。

投资人们还未熄灭的怒火又被点燃,纷纷在相关报道下留言“太恶心”、“店大欺客”。

在这种情况下,陆金所将如何安抚投资人?加杠杆利润下降后,投资人再操作的积极性是否会下降?陆金所的月度成交规模会否因此下降?《财经天下》周刊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