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王健林真的想开了:阿里巴巴入局万达电影,未来将更加开放

2018年2月9日 文/ 董雨晴 吴倩男 编辑/ 王晓玲

长远来看,王健林的这些举措,毕竟将万达这家庞大的企业引向开放,而王健林娱乐帝国构想,也可能在这一次阿里和文投入局之后重拾。

十天之内,万达宣布了两起重磅交易:

2月5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团、文投控股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万达集团仍为万达电影控股股东,持有48.09%的股份。

而在7天前,由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人,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对于万达,这一系列交易当然是“城下之盟”,让深陷资金泥淖的王健林有了喘息之机,甚至有人称之为“互联网巨头瓜分万达”。但长远来看,王健林的这些举措,毕竟将万达这家庞大的企业引向开放,而王健林娱乐帝国构想,也可能在这一次阿里和文投入局之后重拾。

万达的短板

王健林应该对2017年万达电影业务表现感到满意。

在1月20日举行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公布了详细数据:影视集团去年收入增长35%,新增影城199家,新增屏幕1585块;累计开业影城1551家,屏幕数15932块,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此外,万达电影花了9年时间使会员人数突破了1亿。他希望员工们可以利用好这个坚实基础弯道超车,用未来三年的时间,把会员人数突破2亿。

电影制作发行方面表现也不错。据AI财经社统计,五大民营电影公司2017年参与投资、发行的电影票房成绩较去年变化较大。其中,万达、华谊排名上升,博纳基本持平,光线、乐视有所下降,详细数据如下:

在整体环境遇冷的情况下,2017年万达参与投资、制作、发行的影片共计16部,总票房超41亿元,在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排名第一。主控项目《情圣》(5.5亿元)《西游伏妖篇》(16.5亿元)《英伦对决》(5.4亿元)等影片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去年的业绩表现则是这样的:

为什么过去一年万达在制片和发行业务上增长如此神速?一位业内资深制片人对AI财经称,实际上这是由于万达制片机制不够成熟,导致的业绩波动。“票房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波动很正常,但博纳这样的老牌电影公司相对稳定得多。”

据该制片人透露,万达制片体系内以三大制片工作室为主,而且大部分电影都是由制片人负责统筹剧本研发、投资、制作。他说,在国内制片制度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大制片制度让万达的项目周转能力较差,影片产量和票房收益都不稳定。与强大的发行能力比,过去两年万达仅有《长城》和《唐人街探案2》两部主控大体量项目。

为了补上这块短板,万达曾全资收购传奇影业,但结果不如人意。这家公司出品的被寄予厚望的超大IP《魔兽》仅仅拿下14.7亿人民币票房,斥资近1.5亿美金的《长城》,全球票房也只有十几亿。参与《长城》宣发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AI财经社,万达方面对《长城》的内容和票房都不太满意。此外,鸡肋的传奇影业在今年再度提起上市计划时也被剥离出来。

迪士尼能够霸住全球电影市场是因为它有两个强有力的长项:一个是覆盖全球的强发行能力,一个是工业化、市场化体系完善的制片能力。现如今,万达拥有的市场份额第一的线下院线,外加淘票票排名第二的线上发行业务,让万达电影的发行优势更进一步。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与万达电影将在电影发行、影片投资、在线票务平台以及广告和衍生品方面开展合作。可惜对于王健林来说,这两大新股东在制片方面帮不上什么忙,他们同样缺乏制片基因。

该人士半开玩笑说,也许新股东能够制衡王健林的强势。在他看来,万达的风格是在看重的项目上每个环节必须绝对把控,此前合作的《长城》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新股东的到来,或许在制片、宣传、发行上给出更多合作开放的可能。

王健林的电影大亨梦

王健林对于电影业务,有着更大的构想。

“2017年,万达文化产业收入占万达集团收入比重升至28.1%,接近30%,已成为万达另一个支柱产业。希望今年文化集团努努力,看能不能超过30%”,他不久前在万达年会上说,希望未来文化产业能在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补上内容短板。

可以说,如果不是负债压力,王健林不会这么快将万达电影的股权出让。

除了首富,王健林在海外还有一个更知名的标签。由于曾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35亿美金收购了传奇影业、差点以10亿美元收购电视直播制造商之一的DickClarkProductions、更磋商多次欲收购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电影大享才是美国人眼里的王健林,他也是《HollywoodReporter》创刊历史上第一位华人为主角的封面人物。

在这方面,他对标的偶像是罗伯特·艾格尔,造就如今1565亿美元市值的迪士尼娱乐帝国的最大功臣,曾促成迪士尼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漫威、卢卡斯影业等公司的收购,带领迪士尼转危为安,延续十年娱乐帝国神话。如果说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试图接近这位前辈创造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横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业务、实景乐园业务、衍生品业务的东方娱乐帝国,这个人就是王健林。

在中国文娱界,很多CEO乐于讲对标迪士尼的故事,但王健林却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这样一手好牌的人。眼下他手里就有两张电影王牌:覆盖全国一千多家影院的万达电影和包含制片、宣发、发行业务在内的万达影视,分别在中国院线和电影发行市场排名第一。

湖北宜昌万达影城售票处。

万达电影由万达院线更名而来,甚至从更名也能看出,王健林对于“做全产业链布局的A股上市电影公司”势在必得。

早在2016年初,王健林就计划将万达影视装进当时已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那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也很喜人,巅峰时期一周票房总量甚至超越了北美。不少投资人士跃跃欲试,有人想以单个项目入局,尝试分羹动辄几亿、十几亿的电影票房,也有人对做电影相关业务的投资标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背景下,万达影视的估值达到375亿人民币。

这个计划中包含一个对赌协议。根据交易方案,万达院线将以74.84元/股向交易对方发行约4.97亿股。同时,拟以不低于74.84元/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0亿元,拟用于影院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时,万达承诺万达影视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的净利润数累计不低于50.98亿元。

但是,万达影视2014年和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91亿元和-39.70亿元。一位接近交易方案的人士告诉AI财经社,在他看来,当时万达提出的方案非常不靠谱,几乎不可能(被证监会)通过。

而在方案公布后没多久,证监会对影视行业的资本运作监管也变得相当严格。同类资产重组项目纷纷被叫停,暴风科技拟作价31亿元的收购案被否,唐德影视终止收购爱美神,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暂停。万达电影也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因重大重组带来的停牌期。

最终,在2016年8月,万达院线发布公告称重组中止,原因有三:其一:万达影视、青岛影投(含传奇影业)、互爱互动出于经营需要开始启动业务、人员、财务、管理的内部整合;其二,传奇影业收购时间较短、需要独立运营,预计在2016年能实现扭亏为盈;其三,预案公告发布后,证券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巧合的是,几个月后,中国电影市场就迎来了票房拐点,暴涨之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低迷状态,2016年全年电影票房增速仅为3.73%,此前疯狂进场的热钱也悉数黯然离场。

2017年,绝大多数影视类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整个行业的市值蒸发超过1100亿。中影、上影、幸福蓝海等公司领跌,最高跌幅超50%。仰仗单一电影票房收益的影视类公司们,在中国电影市场行业低迷的2016-2017年间,在持续下跌的股价上陷入了集体性迷茫。

新玩家进入一个新领域当然先要交学费,多交几次机会或许就来了。进入2018年,机会的天秤开始向万达电影倾斜。

院线此前一直是中国市场的投资热点。此前高速增长的银幕数到达了4.5万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也让基础设施扩张带来的电影票房增长趋于饱和。全行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在内容制作、宣传发行、下游院线上精耕细作,如何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高观影人次,提高影片的上座率,以期迎来电影市场的下一个大爆发,对于布局相对完善的万达而言,这当然是个机会。

阿里和文投的入局,也给万达电影的未来带来了新构想。两大新股东不仅为万达打开了开发合作的新窗口,对于资本市场,有了这两大股东的背书,万达影视当然也需要重新估值。

因祸得福

负债依然是万达今年最主要的压力之一。虎嗅研究总监李彤在《“大而不倒者”鉴》一文中,对万达的负债算了笔账:截至2017年6月末,万达商业地产(简称“万达商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8227亿、2299亿,相当于负债达5928亿。

经过去年下半年甩卖资产,以及今年年初出售股权后,降低负债仍然是王健林关注的重点。他在年会上表示,“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万达集团的负债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在全球不会出现任何信用违约,因为公司把信用看得比资产、利润更重要。”

而且他的计划里仍然会有新的交易,“万达将采用一切资本手段降低企业负债:包括出售非核心资产、保持控制权前提下的股权交易、合作管理别人的资产等等。”

过去半年时间,融创、富力、腾讯、京东、苏宁、阿里、文投控股相继进驻万达。现在就连王健林看重的电影业务也终于分羹到了别人碗里,看起来是一场仍然没有散场的巨头盛宴。

王健林在洛杉矶出席万达电影峰会。

但客观来说,这些举措促进了万达的开放及互联网化。过去几年,在新的消费模式下,万达多次提及要进行互联网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腾讯、百度合作,成立的万达电商。但由于传统企业的管理文化与互联网公司文化格格不入,以及王健林的强势,在大手笔投入后,万达电商无功而返。

万达电商前CEO龚义涛在离职后曾谈到与万达团队的磨合,“在万达,通常先是用PPT的模式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批准才能做,我们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人没有这个习惯,我们的思维是发散型——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虽然对于电商业务,王健林一直在内部强调,不能用万达传统思维来管理,要给电商创新、决策、财务的自主权,但实际上最终控制权仍掌握在王健林手里。比如,对电商设立过严格的考核目标:“电商要有考核目标,包括全年目标、半年目标,集团按目标考核,如果一两次完不成目标,就要调整思路;连续完不成,就要调整人,万达事业从不等人”。

而引入腾讯、阿里打破了万达的封闭。“是战略合作,而非简单的回笼资金。”在上述交易中,万达方面一直如此定型合作性质。

一家公司很难做出主动的改变。如果不是8年前那场“3Q大战”,腾讯不会为了改变人们所指责的“抄袭”和“模仿”形象,选择走向开放,用比竞争更加温和的投资方式去扩展边界。“3Q大战”当年腾讯成立了战略投资部,几年中已经发展成多个投资平台,投资了6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所新增加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当然,战略合作打下的基础只是基础,对于王健林而言,打造东方娱乐帝国的一手好牌又回来了,接下来就要看能不能真正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