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知名中药企业高层大变动,近6亿财务漏洞悬而未决

2024年4月10日 文/ 苗苗 编辑/ 江芸 贾亭

广誉远总裁的位置不好坐。

4月9日,广誉远公告又有两位高管离职:张斌、苗辉由于个人原因书面请辞,辞职后二人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前后两任总裁一起离职,是A股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事情。

张斌曾用名郭家兵,网传为郭家学胞弟,在近24年任职期间先后担任过广誉远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职务,曾两度履职公司总裁。张斌此番离开算不上体面。广誉远被曝涉及八年的财报造假,监管接连重锤,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合计罚款2110万元,原董事长张斌面临500万元罚款与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限制。

苗辉算是职业经理人,带着光环而来,仓促地走。苗辉的老东家是振东制药,从吉林省区总经理做到总经理兼董事、副总裁的位置,一手打造了朗迪钙爆款产品。2022年7月苗辉跳槽到广誉远,先是任副总裁,很快接替了张斌成为广誉远总裁。入职到离职,苗辉在广誉远经历这一遭,还不到两年时间。

两任总裁离开后,广誉远管理团队基本全部由山西国资团队组成。目前新总裁人选还没确定。

“流动”的内忧

2021年,广誉远控股股东从东盛集团易主晋创投资。同年,晋创投资将对应表决权委托给神农集团行使,控股股东变更为神农集团。截至披露日,神农集团拥有表决权的股份占广誉远14.61%,而东盛集团持股比例仅为1.02%,所持股份为冻结状态。

据健识局了解,晋创投资和神农集团两家背后都指向了山西国资。

自从国资入主后,高层管理团队的使命就是为了解决广誉远的内部财务隐忧。广誉远公开表示,连续7年半的财务虚假记载,责任主要在山西国资入主之前。

按理说,国资入主后,广誉远应当走上正轨。没想到百年中药企业这几年不断换人,掌舵人更是三度换帅。

刚开始,山西国资委派鞠振任董事长,但并未带领广誉远走出亏损泥沼。2023年,杨波接任,使业绩扭亏为盈,只是不到一年,杨波就因工作调整原因辞任董事长职务。目前,广誉远董事长一职由李晓军担任,杨波被推举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副董事长,任期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

不仅如此,算上张斌、苗辉和总裁位置的继任者,广誉远总裁一职也在3年时间里换了三任。

东盛集团退出时留下了一个财务烂摊子。2023年12月22日,证监会对广誉远立案调查,认定广誉远在2016年至2021年之间财务披露不真实,通过向下游经销商压货的方式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还有销售费用的处理错误,公司连续7年半财务存在虚假记录。

2016年东盛为救壳,向原来的东盛制药注入了山西中药厂的资源,公司更名为广誉远。东盛集团是有对赌的,要求三年内营收达到一定规模,否则将出让股份。上述财务造假可能就是为了制造业绩达标的假象,也掏出一个东盛集团约6亿元的财务漏洞。

当时的相关涉案人员包括曾任东盛医药副总经理的张正治、曾任东盛财务总监、总经理的杨红飞等,包括张斌在内,都受到了处罚。国资接手后,同时面临历史包袱和市场开拓的重任,又赶上疫情期间,因此管理层动荡,公司高层如车马灯连轴转。

短暂的外患

如今摆在广誉远面前的难题,是怎样重获投资者的青睐。

追溯至明嘉庆二十年,这是一家足足有500年历史的老字号。1996年,广誉远借壳同仁铝业在上交所上市,后由于经营困顿被东盛集团收购,实控人是郭家学。2006年,广誉远成为首批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市场品牌形象深厚。

高管反复变动必然影响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反应在二级市场,广誉远股价距离其2021年股价高点时已经腰斩,市值走低到120亿元附近。

广誉远的信任危机其实已经在不断放大。近日,还有不少投资者已经向公司提出索赔。但广誉远现实情况难言明朗。

此前2月,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曾结合东盛集团目前可执行的资产情况表示,东盛集团对广誉远业绩具有承诺及补偿义务,尚不能明确获知东盛集团可执行的资产情况及业绩补偿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全额追讨。

事实上,广誉远也一直在为“挽尊”努力,为“长期发展”理念铺陈。结合市场政策,今年起,与其他老字号齐名的广誉远秘方定坤丹解除支付限制,期未来为该企业的销售业绩提供新动力。此外,广誉远还有市场认可度高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产品。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47%。

借助今年中医药被市场看好的趋势,广誉远的经营状况和股价或许能在今年稳定下来。

撰稿 | 苗苗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