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企业无底线降价?京津冀联盟集采启动熔断补救

2024年2月5日 文/ 小米 编辑/

2月2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称,开展京津冀“3+N”联盟28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熔断补救工作。

健识局获悉,本次触发熔断补救的产品有外周血管弹簧圈-游离,左心耳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盘式,止血纱布-体表使用等13个采购品种16个产品分类,占到28类产品的50%以上。

“熔断补救”是这次京津冀联盟集采提出的机制,意思是指拟中选品种数未达到总数的70%,且小于等于2个品种时,就要安排未中选的品种递补中选。京津冀联盟集采一共涉及28类品种,其中竟有16类要“补救”,表明中选率严重不足,近一半的品种都没达到2个以上产品中选。

这次集采品种大多数是在其他省级集采中已经被纳入的,只有止血夹、胆胰扩张球囊等几类首次纳入联盟集采。应该说,企业对这些品种的集采价格是有心理预期的。

但是这次京津冀联盟集采出现了大规模“补救”情况,究其原因是规则设定了无底线竞争低价,降价并未设置下限,同时并未引入保底中选条款及复活机制,导致企业报价无序竞争,部分优势企业没能按规则中选。

进入2024年,国家医保局设定的十四五时期集采总任务,即“各省国采+省采药品达500个以上,高值耗材5类以上”铁定能赶在2025年之前完成,部分省份可能实际已经超额完成。后续集采在规则和力度上如何权衡,可能是地方集采需要重视的。

企业报出“地板价”,集采联盟启动熔断机制

这次由河北牵头的京津冀“3+N”联盟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启动于2023年11月,集采范围涉及京津冀、辽宁、安徽、云南、广西等10省以及三明联盟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军队医疗机构。

由于涉及品类多、规模大,本次集采难度也很大。1月31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采中心通报,报价结果已经公布,各企业需登录系统后才能查询。随后,便启动了“熔断补救”程序。

公开资料显示,南微医学的止血夹中标价比出厂价低25%左右,而安杰思在2月投资者调研中坦承,本次河北地区的集采降价程度超出公司预期。

价格过低,可能是近一半品类都没达到集采预期的原因,还好设计有补救措施,可以按照报价从低到高递补,具体原则是:申报价格不高于最低拟中选价格1.5倍,在拟中选企业之后按照申报价格由低到高依次排序;如申报价格相同以需求量多的优先,实际中选率最高70%,符合以上条件的确定拟中选。

在实施熔断补救之后,更多耗材品种能够纳入集采范围,保障临床正常使用,但中选价格肯定不是当初联盟方制定规则时期待的那样了。京津冀联盟还明确,如果熔断补救后依然未达到70%中选的红线,则会启动谈判机制,通过谈判议价确定拟中选。

这一系列机制的引入,为更多企业中选保留了余地。

亦有专家分析,本次河北牵头的联盟集采规则的变化只是个案,今后地方联盟集采政策未来会出现分化。

绝非“唯低价论”,坚持“一品一策”才是改革终点

纵观京津冀“3+N”联盟历次耗材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启动“熔断”仅是个案,不会影响整体政策风向。

2023年6月,八家企业全部中选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类耗材集采;更早的2022年,89家企业的20026个产品中选京津冀“3+N”联盟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采。不过,当时的规则是“中选率最高70%”,不限定企业数量,当有效企业仅1家时才启动谈判议价。

这一规则意味着申报企业若想中选,就必须努力降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骨水泥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集采时可以对企业降价的要求高一些。但这次28个大类的品种集采,每个品类之间几乎没有替代性,同时又要满足两家以上供货,这才不得不启动了熔断补救措施。

整体上看,现行各地组织的集采规则制定更为温和、科学,除价格因素外,竞价规则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供应与配套服务,充分考虑医疗机构使用习惯、给予临床更大选择选择空间、稳定临床使用格局。

业内普遍认为,今后耗材集采应实行“一品一策”。目前,耗材产品在临床使用中不止一个功能,导致临床功能相互替换、使用混乱,引发医保基金重复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按照国家医保局部署,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一品一策”,完善采购规则,高质量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同时强化集采各环节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严格集采“量”的执行,让积极参与改革的企业切实获益。

撰稿丨小米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图源|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