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CXO的风险还将持续释放

2024年2月1日 文/ 杨曦霞 编辑/

1月28日康龙化成发布业绩公告:预计2023年营收113.96-117.04亿元,同比增长11%-14%;归母净利润15.67-16.36亿元,同比增长14-19%。

康龙化成2022年时净利润下降17%,如今终于有所回升,但整体增幅已显疲态,背后原因值得同行关注。

康龙化成表示,公司成熟板块的收入和利润持续稳定增长,但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以及部分海外运营尚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以及受到实验用猴价格波动影响,降低了利润的增速。

2023年,康龙化成大分子和CGT业务发力,并为此进行了增发。但显而易见的是2023年药明康德、龙沙等行业头部企业选择退出CGT和大分子的CDMO业务,加之猴价的影响仍在持续,预计康龙化成今年的业绩仍将继续承压。

业绩不理想的不只这一家。1月23日,昭衍新药发布业绩预告称:2023年实现净利润3.11-4.18亿元,较上年下降61.1%-71.1%。昭衍新药利润下降原因比较明显:大规模囤积实验用猴,却赶上全行业临床开发减少,导致“持有的生物资产市价下跌”。

如果再加上前两天因为木秀于林被美国点名的药明康德,CXO企业简直是各有各的不幸。

集体大扩张时代不再

近几年,CXO企业一边囤猴,一边疯狂拓展版图。产业链纵向上,药明康德、凯莱英、昭衍新药、康龙化成想做CRO+CDMO一站式全套服务;横向上,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再到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无所不包。

能够扩张,是因为创新药行业曾被寄予厚望。即使2021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遇冷,寒意似乎都没有传递到CXO企业,丝毫没有阻挡它们扩产、业务拓展的步伐。

康龙化成这几年同步“几手抓”,一边扩大在北京、西安、青岛、重庆、珠海等地实验室服务的设施建设,一边加快小分子CDMO服务的产能建设。自2020年起,康龙化成还通过对AccuGen Group、Absorption Systems以及艾伯维旗下公司的股权收购,又快速切入了大分子和细胞及基因疗法CRO+CDMO服务体系,开始了这块业务的大规模布局。

2021年,康龙化成以康龙生物为主体把大分子板块独立运营。为了支撑这块业务的发展,2020年来,康龙化成建设了宁波第二园区一期项目作为大分子药物开发和生产服务基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提供200L-2000L规模的中试至商业化阶段的原液及制剂生产服务。原计划该基地在2023上半年开始承接大分子GMP生产服务项目。据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官网显示,去年2月宁波第二园区一期项目已经陆续投用。

大分子业务竞争激烈,康龙化成入局时机掐的不算太好。从结果来看,这部分产能的利用或许还要等待一段时间的爬升。2021、2022年这块业务分别获得了1.51亿和1.95亿元的营收,而且因为新接单,基本是亏损在运营。2023年三季度显示,2023年康龙化成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的毛利率是-7.28%。

产业链上游产能扩张的基础是下游业务应接不暇。但过去两三年里,国内不少biotech企业因为业务量不足,都开始把自用生产线拿出来接CDMO的业务;另外一些新兴的CGT等企业因为产品上市难,也没有急迫的生产需求。CXO扩大产能的时机选择是否正确,其实是值得讨论的。

2023年3月,药明康德宣布关停了专注细胞基因疗法的药明生基的临港工厂。寒意也不局限于CGT领域,2022年来,越来越多原先进军CDMO的biotech们也选择了撤退,基石药业关停苏州工厂、科望生物生产基地也卖给了药明生物。

谨慎扩产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创新药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总计908起,比去年1036起下降了12.4%。其中国内有400起,融资总金额47.5亿美元,事件数和金额分别下降了20%和31.9%;这样的环境下,连CDMO巨头都出现了生存危机,在2023年报中,龙沙集团确认停用中国广州和美国海沃德两处工厂。

上游的困境已经传递到了下游的CXO企业,但还不止于此。CXO们的主竞技舞台还是海外。国内几家头部的CXO企业,都是用着国内的工人和土地,赚着欧美地区的钱。康龙化成80%以上的业务来自于国外,昭衍新药的境外业务占比也有17%。

眼下,国内CXO企业赖以生存的海外业务正在面临危机。从药明生物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清单UVL,到这次《美国生物法案》参众议院的提案引发的药明系集体股价血崩……这几年美国频频打击中国实体企业,影响或许还没有真正显现,但二级市场已经风声鹤唳。法案事件阴影尚未过去,药明系股价近期几乎都是阴跌,徘徊在近几年的底部难有上升的动力。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对CXO企业而言,当下已然不适合大幅扩张。

行业里总是要找点新的方向。近期药明康德的扩产就放在了多肽这个高度热门的赛道上。今年1月8日,药明康德江苏常州、泰兴两个基地正式投产,多肽产能提升至3.2万升。目前,凯莱英也在加码多肽的CDMO业务。

多肽CDMO很快也会成为红海。圣诺生物、诺泰生物以多肽CDMO为主要业务,九洲药业在2022年已建成多肽平台,等待着诺和诺德、礼来的大单。国内CXO企业似乎只看到了减肥药的热度,没看到狼多肉少的现实,以及整体经济环境对公众减肥诉求的影响。

谨慎拓展业务,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当下CXO们都要重视的。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图源|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