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2024医药反腐大幕拉开,官方明确打击“危害一方的行贿人”

2024年1月9日 文/ 雷公 编辑/

2024年刚开年,医药反腐的声浪就快速掀起了。

1月8日,中纪委发布文章《奋力谱写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回顾2023年全国反腐工作,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着力消除基层腐败现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该文章展望2024年的反腐工作时,要求对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1月8日晚,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讲话公布。讲话明确提出:反腐败工作决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利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

和金融、基建工程等腐败高发领域并称列举,这是中国医药反腐败工作此前从未提到过的高度。

2023年7月,由中纪委主导推动的医疗反腐启动。从目前各地进展来看,本轮医疗反腐一直在持续进行中。结合这次的最新部署,医药被定性为“权力集中、资源富集”的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不仅要打击已有的腐败问题,更要“清理风险隐患”,对一些不法企业、机构和个人形成震慑作用。

纪委已经多次强调,要严查医药领域

2024年刚开年,中纪委已连发多篇文章,强调反腐工作的重要性。

健识局注意到,中纪委在1月8日的文章中指出,作为首次制定《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已明确加大对金融、国企、医疗、粮食购销等领域的查处力度,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转变。

把医药与金融、能源等重头行业相提并论,可见中央已经深切关注到医药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旷日持久,是行业顽疾,同样也是老百姓的切肤之痛。然而若想彻底根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是行不通,必须要从根源解决实际问题。

中央领导在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严肃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通报典型案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医疗反腐,受打击的大部分是医疗工作者,震慑的却是药企、经销商、医药代表等从业者。健识局粗略统计,安徽、河北、湖南、陕西等省相继发布药代备案制度,旨在规范院内拜访的行为,违规者将迎来更严厉的处罚。

2023年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七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其中明确: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层面上,对行贿的惩处进行了调整;实际操作层面,中纪委又高屋建瓴地把利剑指向了医药。显然,2024年,那些行事“不规矩”的药企不会太好过。

1月3日,中纪委在《推动提升基层审查调查工作质效》一文中提到了连云港纪委的典型工作经验示范,称它们紧盯国企、医药、交通执法、开发园区等重点领域, 统筹全市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以案件查办重点突破带动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

连云港是中国医药生物产业的重镇,是筹划中“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千亿级中华药港。连云港纪委在医药重点领域的工作方法,显然具备示范意义。

紧盯“一把手”,让群众有获得感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议上还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完善基础性法规制度,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

严查“一把手”、“关键少数”,正是医药反腐的特点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医药领域专业性极强,技术壁垒高,隐蔽性又强,定权都集中在单位“一把手”,导致利益链条紧密勾结,塌方式腐败数量增多。

曾有媒体统计,2023年1-8月,近200名院长、书记落马,导致全国多地行业学术会议、培训班延期。而今年1月,贵州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宇峰、海南省医保局原局长蔡任杰相继落马。

将医药反腐推进到纵深的卫健、医保等系统,是2023下半年以来的新趋势。这样的高举高打有积极意义,一方面维持了老百姓心目中普通医疗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对全行业尤其是医药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有很好的威慑作用。

曾几何时,受贿案件屡禁不止。部分不法企业长期围猎拉拢医疗从业人员,却得不到系统性的有力处罚,成为整治医药腐败难度大的关键。

此次中纪委会议强调,要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下一阶段的医药反腐,可能会面向基层整治,切实“刮骨疗毒”,不是点到即止的个案敲打,而是全局性的生态重构。

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进一步削弱和分散医院、科室管理者对于“药品进院”“器械引进”的决定权,持续扩大集采范围、打通中选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的“最后一公里”。

一言以蔽之:压缩院长、主任等“关键少数”人物手中权力所能撬动的资源、所能置换的私利,从源头减少寻租和围猎。

撰稿|雷公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朱颖

图源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