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集采马上就来,天星医疗或遭遇业绩变脸

2023年10月25日 文/ 李傲 编辑/

9月底,运动医学企业天星医疗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

运动医学是骨科的细分领域,国内总共市场只有不到60亿元。但业内认为这一细分领域增速高,用一句话讲就是:现阶段的运动医学,就好比2000年的传统骨科。

天星医疗似乎专为IPO而来。公司2017年成立,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马上就在2023年提交了上市申请。

其实,对运动医学公司而言,当下并非上市的好时节。

天星医疗IPO获得受理的前两天,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采办印发第四批高值耗材国采1号公告,运动医学类耗材的国采招标工作正式开始,报量已经结束。这次国采基本覆盖了天星医疗的运动医学植入物的主要产品。

此前有过刚上市就遭遇集采的案例:关节、创伤、脊柱集采后,威高、春立等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受到严重影响,上市时的估值体系完全打乱。

产品布局速度靠前

运动医学主要处理与运动有关的损伤,包括韧带撕裂、半月板撕裂、关节磨损等。与传统骨科相比更关注功能的恢复,原则是以最小的创伤,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如果说传统骨科的工作是“动骨”,运动医学则更多处理“伤筋”的部分,所用的材料多以高分子聚合物、可吸收材料为主。

天星医疗2017年成立,创始人是董文兴、聂洪鑫、陈灏。聂洪鑫在医疗器械领域投资、产业经验丰富;董文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博士,有可吸收材料领域的专业背景;陈灏家族控制的广州天鹰,从事运动医学相关产品的生产。

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的盘子不大,2022年总体市场规模不过55.8亿元,其中外资公司占去了接近9成的份额。

国内专门做运动医学产品的企业主要是天星医疗、锐健医疗、德益达美医疗三家,总共才拿到8%的市场份额,招股说明书称,天星医疗占比3%。

天星医疗推出的多款产品都是首个获批上市。比如,2021年,天星医疗推出的可吸收带线锚钉,采用了第三代可吸收生物材料,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同类产品,打破了外资企业垄断。

国产

凭借先发优势,天星医疗业绩增速很快。2020到2022年,天星医疗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6.72%。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营收接近1.5亿元,净利润超过4千万元。

集采打破预期

和骨科相比,天星医疗营收规模还非常小,可以说是垫底的。2022年天星医疗的营收、净利润都不到威高骨科的10%。

不过,业绩不断攀升,给了天星医疗向资本市场要价的底气。

据招股书,此次拟募资约10.93亿元。目前天星医疗的总资产为3.8亿元,净资产3.2亿元。如果顺利募资上市,相当于再造3个天星医疗。

尽管募资金额不高,但这样的募资比例在A股中并不多见。天星医疗称,拟发行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25%的股份,也就是说公司如果IPO成功,最高估值可能达到44亿元,相当于原股东身价立刻翻了10倍。

天星医疗当然认为募资的10亿元都是有用的。据招股书,公司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带袢钛板的产线在 2021年、2022年大部分时间都超负荷运行,产能利用率最高超过120%,急需继续扩产。公司另有 12 款新产品将在近几年内完成注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就怕这些投入换不到市场收益。

一旦集采启动,运动医学产品一定会打起价格战。骨科械企的惨淡业绩就在眼前。威高骨科2023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42%,净利润下滑74.25%。据威高骨科披露,业绩下降主要就因为“带量采购执行引起产品出厂价格下降,以及渠道存货补差给予进货价格折让影响”。

天星医疗称,占公司营收8成的植入物产品毛利率稳定在70%左右,植入物产品悉数进入集采。但公司认为,集采带来价格下降对公司是有益的,价格较高的运动医学产品将有望迅速提升临床使用渗透率,就像人工关节集采后,国产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上升一样。

但要注意的是,集采后市场份额可能是上升了,但短期内营收和利润率水平肯定会受到影响。份额上升的幅度如果不及集采砍价的幅度,企业业绩短期内会呈现收缩趋势,直到真的把竞争对手完全挤出市场了,才能慢慢恢复。

赶在国家启动运动医学产品集采的当口上,近期做运动医学的企业都在争取IPO。今年4月,锐健医疗在浙江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据一位业内人士反映,锐健医疗的海外营收已经有了一定比例。

不知道集采落地后,这些企业的业绩如何。

撰稿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图源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