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交易所要求一家IPO药企重写招股说明书

2023年10月21日 文/ 李谨行 编辑/

这也是A股发行历史上少见的一幕了。

在终止上市申请后短短4个月,联川生物再度开启上市辅导。

10月16日,证监会披露杭州联川生物的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派出机构为浙江证监局。就在6月2日,联川生物才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

联川生物主要扎根于基因检测赛道,是国内专注于高通量基因检测科研服务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但和华大基因、诺禾致源等基因检测公司相比,联川生物直到2021年才自备测序设备。之前对于技术要求更高的检测业务基本外包了出去,而且是包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诺禾致源。

把业务外包给竞争对手

创业伊始,联川生物的方向就赌错了。

基因检测中的技术平台主要有PCR(qPCR、ddPCR)、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因芯片、高通量的NGS测序等。如今NGS是主流技术,也是基因测序普及及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推动力。

联川生物创办时试图攻克的技术方向不是NGS,而是基因芯片。

联川生物的创始人之一郎秋蕾,在2001年考取浙江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博连读后,2004年获得了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她师从休斯敦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高晓连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学周小川,开始接触基因芯片技术的相关课题。

2004年,高晓连、周小川联手哈佛大学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在《自然》杂志上合作发表论文,成功利用基因芯片快速合成有活性的基因。这项技术不仅开启了廉价人工基因合成的产业化大门,也叩开了郎秋蕾创业之门。

2006年,郎秋蕾回国创办了联川生物,专攻基因芯片,与周小川同为公司实控人。

但短短几年基因测序市场瞬息万变,基因芯片被高通量测序技术取代,主导者正是如今全球测序龙头因美纳。

因美纳当时既拥有基因芯片平台,又拥有高通量测序平台。经过权衡,因美纳认为,高通量NGS测序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基因芯片。所以因美纳在2010年停产了microRNA芯片,发力高通量测序仪。

后来的事实正如因美纳预见,目前,全球市场基因检测市场普遍以二代NGS为主流。

赌错了方向,联川生物不得不调整业务方向,开始转向高通量测序、DNA合成等领域,但毕竟慢了一步。2022年,联川生物的营收为2.34亿元,净利润157万元。

对比之下,2021年,诺禾致源的科研业务营业收入约为9.29亿元;华大基因相应的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2021 年收入6.42亿元;贝瑞基因这块业务营收 3.15 亿元。

可以看到,联川生物虽然起步很早,但到今天收入规模上远不及“华小系”。而且可能还存在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根据招股书,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联川生物的主要测序委外服务商就是同行北京诺禾致源,外包出去的业务包括高通量测序业务中的翻译转录组学,表观调控组学,微生物与基因组学等实验。2021年联川生物在主要原材料及采购方面,委外服务采购金额达4580.73万元,占比46.88%。

2021年开始,联川生物自行采购高通量测序仪,逐步代替委外测序,但产能仍不足以覆盖全部业务。

想靠基因编辑翻身?

光凭一块基础科研业务,联川生物很难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为了IPO,联川生物这几年还在转向新的业务: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朝阳行业,更被称作引领“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产业,是指采用工程化设计理念,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改造天然生物系统,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元件、装置和系统,来实现构建细胞工厂等目的,最终为人类服务。

合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有一定的联系。基因行业广义上包括基因检测、基因合成、基因编辑和基因材料等领域,这些技术可简单理解为对基因的“读”、“写”技术。基因检测就是读,而基因合成和编辑就是写。编辑出了新基因片段,就有可能开发出新的化合物,这就是合成生物学。

目前,大多数合成生物学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联川生物表示,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掌握一代合成与二代合成技术的企业,已自主研发化学合成工艺与原位合成仪器技术,具备从低通量的柱式合成到高通量的芯片合成能力,并积极探索应用场景,例如miRNA表达谱芯片、抗体库筛选及NGS工具等。

可以看得出来,从早期在测序平台上没有抢占先机,在基因测序领域也拼不过如今的华大基因、诺禾致源等龙头,联川生物想通过对基因“写”的这一技术上提前布局,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合成生物学也不是一条坦途。一方面技术复杂,还要面对道德伦理挑战;另一方面,适合合成生物学所开发的热门品种其实并不多。要找到比化学、生物工艺成本更低、市场需求度很高的合成生物学产品,难度也是不小的。而且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一拥而上,压低利润。

目前,国内布局合成生物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20家,华大基因、水羊股份、蔚蓝生物、川宁生物等企业都是从生物基础科研、护肤应用落地等角度切入。

纵观联川生物的发展历史,近20年里几番调整方向,试图跟上科技进步的节奏。

不过,对于联川生物而言,技术难度、竞争激烈这些问题,可能还不是当下最紧要的。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质疑:发行人目前主营业务为基因检测科研技术服务,但招股书却披露了大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技术等相关内容,要求联川生物重新编写招股说明书。

撰稿 |李谨行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图源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