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重新养自己的100种方法

2023年10月19日 文/ 王双兴 编辑/ 姚璐

一条关于「重新养育自己」的话题正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

在逃离、纠结或和解之外,许多深陷原生家庭泥沼的人,找到了新的人生解决方案——不停留在痛苦之中,而是展开行动,像对待一个新的生命那样,重新关照自己。

于是,我们发起了一次征集,试图了解大家都是如何重新养育自己的,并很快收到了300多份回答,或者说,攻略。

有人被匮乏感捆绑了整个童年,于是长大后在物质上给予自己空间和自由;有人从小到大被否定、打压,于是试图寻找「快乐成长」的可能;有人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长大,于是决定自己珍视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争取机会……

一个叫@Zoey的女孩说:我经常觉得好像有两个自己,一个是长大了的自己,一个是小时候的自己。每次看到同龄人在人生路上走得很快的时候,我就一直安慰小时候的自己,你别怕啊别担心啊,别人有的你都会有的。

然后,变化好像真的发生了。

文|王双兴

编辑|姚璐

VS匮乏感

@里里 25岁 女

童年时期,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于是下馆子、吃水果都要规定在专门的时间。小学毕业,父母之间累积的问题在一朝之间爆发,他们几乎以最难看的方式让婚姻草草收场,母亲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娘家开始了看人眼色、寄人篱下的生活,我不仅成为了一个花钱缩手缩脚的人,我还被迫长大,成为了一个「小大人」。物质的匮乏伴随着情感的缺失,「懂事」成为了我最大的标签也是我最想要摆脱的枷锁。

从自己能够独立挣钱开始,与其说是养自己,倒不如说一直在自己抚平自己这些年的渴望与创伤。

在物质方面,我会对小时候很羡慕但是没能拥有的东西进行盲目购买,比如买各种各样的笔记本。去公园或者游乐园,朋友们都会记得要给我买一个吹泡泡玩具,我的行程才算圆满。当天突然有自己想吃的东西,一定要吃到。最重要的,如果在工作上有什么进步,或者一些特殊的节日,会给自己买礼物或者买花来奖励自己。工作以来,我生日的第一份礼物都是自己为自己订的一束花。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SO零零 24岁 女

小时候家里穷,直到我上初中那年才把债还清。有些知道我家庭状况的同学总会嘲笑我,「她家的门好破」「你家都没有湖南台吗」等等,这些话像天上砸下的冰雹,让尚未形成三观的幼小的我无处躲藏。

我没有自己的房间,常常羡慕《家有儿女》里的小雪和刘星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幻想着要是我有房间该怎么布置才好看。我也买不起课外书,只能把学校里发的作文书翻来覆去地看,有的看了二三十遍,封面连同前几页都掉到不知哪里去了。临近寒暑假学校会发好几本作文书,我放进书包忍着不看,就为了能在假期里有书可看。自那时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便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

前些日子我去杭州实习,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自己的小屋。它只有20平米,而且只是暂时属于我,但它却是我能够实实在在握住的幸福,我给它取名为「快乐小屋」。入住那天我忙活到半夜,把所有的东西按自己的习惯摆好,又把房间清扫干净。打开香薰躺在床上那一刻,我爱上了这个世界。如今我即将毕业,我想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洒满阳光的房间。

@皮皮 25岁 女

说出来可能有些夸张。我初潮的时候姐姐教我用卫生巾,她跟我说,妈妈告诉她,如果卫生巾中间的血迹不是很多,洗完澡后要接着用。一片卫生巾用第二次我会觉得膈应,但是妈妈知道了我没用第二次就说了我浪费,所以我就决定少换卫生巾,甚至一天只用那一片。后面因为这个问题我得了阴道炎,身上有很大的味道。我真的打了很多次腹稿,而鼓起勇气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说没事的,臭的话就多洗洗。每当上学的时候有人闻到臭味,我就会害怕是不是自己的味道。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上大学后更夸张了,上小号的时候,一旦用两张纸巾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焦虑,那时候觉得是浪费,实际上是觉得自己不配,真的卑微。

工作后我遇到了同事。他告诉我,他感觉我永远在将就,点外卖的时候会为了几块钱选择其他的,明明自己原本想吃的也就贵几块钱。我才发现,我的选择太少了,一直对自己很苛刻,一直审判自己,我告诉自己不能快乐,不然就是背叛了父母,背叛了过去的自己。

25年的生活习性让我不可能马上改变,我的同事给了我一个温和的建议,如果真的很想吃一样东西,如果不超过我的预算,那么就直接买下;如果超过预算了,差价在8-10块之间浮动,那也吃;如果超过预算太多,就不吃,如果特别特别想吃那就叫上朋友一起吃。

一开始执行的时候肯定不顺畅,他就说那再设定一个时间,在15分钟内解决。于是,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以吃饭这件小事辐射到其他事情上,比如打扫家务我不想做,那我可以花钱去找人打扫,如果超过预算那就自己做吧,然后会感觉自己赚到了找人做家务的钱。

现在我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下;如果超过预算就拉倒,不买也不会后悔。

@苏 36岁 女

我母亲见不得女孩子打扮,她自己也不打扮。洗脸用清水,洗头发用肥皂,甚至剪头发都是自己操刀,剪不到后面就让父亲帮忙。家里没有任何化妆品,小时候幼儿园表演节目需要涂口红,找了半天都找不出一支,最后还是问别人借的。她不买衣饰,觉得打扮费钱又费事,所以我从小都很少有新衣穿,在亲戚们的旧衣服堆里滚着长大,读高中时除去校服只有一条裤子,如果洗了就不能出门,外套底下是小学时候的毛衣,袖口都裂开了但只要看不见就还能再穿。她也不喜欢我留长头发,更不会梳头,我早早学会了自己编麻花辫,最喜欢迪士尼的长发公主。每个被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都是我心里暗暗羡慕的对象。

工作之后,体制内出身的母亲总对我不满意,觉得行业不体面,回报也少。每个月关注我的花销情况,看到我买了什么她没见过的新衣饰就不高兴。经过许多年的抗争,我终于摆脱了她的控制,再也不在意她的看法,我不纠结于她是不是爱我,那时我突然觉得,我可以把自己当做我的女儿,重新养一遍,给予自己全部的爱。

我罗列了种种小时候没有被母亲满足的愿望:一条白纱裙,一只漂亮书包,颜色靓丽的口红,梳得花样百出的头发,不让买的漫画书,承诺了却失信的旅行……然后发现,很多愿望在我经济独立后已经实现,还有很多愿望已经失效,在这些愿望背后我看到了我从小想要成为的样子:花枝招展的女孩子。

于是我顺应这个心愿,尝试不同风格的衣服,搞五颜六色的头发,一套一套拍写真,做各种奇诡造型,出国旅行与短居,竭尽所有花枝招展地过日子。我学会了做夸张的妆造,和摄影师合作拍主题写真,甚至自己也开始给女孩子们化妆拍照。对美的呈现有了更深的了解,哪怕奇装异服上街也从容。想打扮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完全无惧他人目光,跳出我母亲的评价体系,从此解放了我自己。

图源电影《死亡诗社》

VS被忽视

@王二真 32岁 女

情感需求长期被忽视,导致爱无能,也分不清什么是爱。28岁时离婚是一个契机,29岁时,我认识了一个男生,在他的帮助下我开始阅读。

一开始是他带我共读,并送我他挑选的书籍(当时很迷茫,完全不知道该读什么)。慢慢地,我自己跟着兴趣去阅读。第一年只能读20本左右,第二、三年平均在40-60本之间。我在阅读里发现了知识和智识上的乐趣,视野更广阔了。开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价值,恢复了人的感知力。

@孙宝 25岁 女

父亲特别妈宝,不成熟,毫无上进心,对家庭和孩子没有责任心,买彩票成瘾,现在五十多岁身上存款不超过500;母亲非常残忍,离婚之后十几年没有来看过我。导致我从小非常缺爱、自卑、习惯以冲突和对抗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并且从小生活在物质的缺乏感中,非常没有安全感,对钱看得很重。

这几年陆陆续续在写公众号,在文章里写自己的原生家庭,剖析自己的痛苦。我发现,在大量阅读、思考与实践之后,我已经重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我现在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了。

如果非要说契机的话,那就是2020年全红婵拿冠军的时候,有采访说她家里穷,她都没去过动物园、游乐场,我当时听到了心里很酸,心想我都20多岁了,我也没去过动物园。但是转念又想,现在我自己也可以去了啊,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带自己去呢?纠结悲惨的童年没有啥意义,既然已经成功活下来了,不如想想怎么过好以后的人生。

@9426 24岁 女

童年时期父亲在外工作长期缺位亲近不起来,母亲更注重事业忽略我,后来母亲出轨和父亲离异再婚,可以说我的原生家庭是一摊稀碎,得到的爱也是玻璃渣里的糖。有段时间一直沉溺在原生家庭的悲痛之中,自己似乎也成了祥林嫂,但也是在填补内心时,我意识到情感依附寄托于他人是不靠谱的,我能做的就是爱自己,更爱自己,最爱自己。

一开始是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比如买多年前就想买的某牌手机,去高中毕业时计划好但妈妈不给经费的旅行地,买很多漂亮好看的衣服等等,完成了这些,我才开始感觉我和别人一样,渐渐地开始自信,开始大大方方地接受和陌生人对话交流,这是养自己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也许是从旅行开始的,看过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人文之后,阅历确实会增加,今年截止到现在我去过了7个城市,不多,但也丰富了我的视野,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一个旅行手帐,朋友开玩笑说像极了我的成长手册。

第三阶段则是阅读和思考,近三年忙着备考和工作,也忙里偷闲看了不少经典,看得多了思考也随之增多,在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时,我是自己的情感导师,我大部分的分享欲都给了自己,在一次次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成长……

按「重新养自己」来看,目前为止,我可能还没把自己养大,还是很像一个小朋友,我对自己也过分溺爱,想要什么眼不眨就买了(当然是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工作忙碌一段时间后还会给自己请个短假放松或者买点好吃的犒劳,如果养自己的这个形象实体化,我想大概是个非常宠溺孩子的慈母,在这慈母的纵容之下,我开始变得自信、大胆且自私(哈哈),朋友也常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的计划是好好备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圆自己的读书梦,养一条萨摩耶,报一个兴趣班培养业余爱好,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中!

图源电影《柳烈的音乐专辑》

VS被打压

@Paola 26岁 女

家人对我有非常高的期待,不允许我对任何事情骄傲一点点。这种方式也被我内化了,我很刻薄地对待自己,每天都打压自己,每天幻想如果怎么样,我才会过上好的生活。有天参加活动,导师说,生活中没有什么至暗时刻,生活就是这样的。我才忽然明白,现在的生活就是生活,而不是达到某一个期待值以上的才是生活。

首先要像养小动物一样,养得好的小动物是皮毛油光水滑的。我之前不关心吃了什么,就喜欢重油重盐的食物,现在点外卖都说不要鸡精、味精、酱油。喝水也开始买矿泉水。每天认真烫脚,到晚上10:30左右就睡觉。开始报一些之前觉得花钱、没勇气尝试的课,例如游泳,之后还打算学乐器和另一门语言。

我更在乎自己了,自己就是自己最爱的人。也更关注内心了,每天都要写今天收获的3件事。现在,哪怕遇到糟糕极了的事情,我也能很快缓过来继续前进了。

@鑫鑫 26岁 女

父母在我初中时期离异,从小缺失父爱,性格上敏感又自卑,缺乏安全感。母亲控制式教育,让我总是处于被否定的状态,比如一起去逛街,我去逛文具礼品店,看到我进去还没到一分钟马上就会说「走走走」;一起买衣服,我相中的衣服永远都说不好看、不成熟;我买一双白色的马丁靴,开心地和她分享,她非问我为啥不买黑色的,非说黑色比白色好看,我说我喜欢白色的,然后她来了一句穿上「脚臭」;我买的裤子永远说是「过时了」的;在网上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经常被说「又买的啥,有啥用,瞎买」;我说我听不懂工作地点的方言,被她回应「是不是你说的普通话他们听不懂」 ……这种小事一点一点侵蚀着我,真的窒息。

2022年底,我辞掉了在大家眼中稳定的体制内的工作,换个城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减少对他人的期待和依赖,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游,不用获得任何人的同意。

做出辞职的决定后,我的心情舒畅了,因为焦虑和抑郁导致身体上产生的一些躯体化症状渐渐消失,能发自内心地开心了。

@久苔 22岁 女

从小习惯了讨好所有人,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好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松弛和快乐。没有人整天盯着我是不是出错、是不是没有认真工作,没有人总在想纠正我的行为、认为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没有人总在用责骂、冷战和羞辱来逼迫我做一些决定。

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办公室里制冰机的「交往」。这是一台在我入职时装进来的制冰机,装进来当天同事姐姐就对我说「想喝冰随时去拿」,其他同事也是马上就去拿冰。但我一直到第二周才开始敢去拿冰,在这之前,我总在害怕因为去拿冰而遭受同事的非议、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诸如「怎么这么爱喝冰的」「怎么这么爱薅公司羊毛」之类。于是我等待同事邀请,最好是装了直接给我。然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人会仅仅因为拿冰就对我产生负面印象,更不用说我其实根本不必去在意这种事情。

我的同事都是很好的人,比我年长十几岁,把我当小妹妹照顾,也很尊重我。从小生活在没有个人边界的家庭里,让我一开始难以习惯这样的氛围,我像一只浑身敏感的小动物,一点风吹草动我都要担心是不是做错什么事被人讨厌了,习惯性地想要讨好他们。他们的尊重反倒让我无所适从。

但我内心是渴望重新掌握自己的,所以这个环境让我重新开始学习如何尊重自己、理解和认同自己。我把自己麻木的感官和喜好都重新激活,我在任何想喝冰的时候去拿冰,拒绝自己不想吃的食物,大胆地向老板请假去给心爱的人过生日,不再以态度上的勤奋作为讨好老板的手段,而是规划好时间认真做事。重视自己感受、掌握自己的一切,就是我养育、疼爱自己的方式。

我从一个没有喜好、来者不拒,无法说no、没有脾气因而受到许多伤害的老好人,成为了爱憎分明、喜好明确,更爱自己也更能掌控自己的人。我变得自由而鲜亮了。

@姓甄 21岁 男

创伤大多数来源于幼时母亲苛刻的教育和初中「衡水模式」的拷打。童年的创伤导致我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总是以最高标准完成任务。

2020年上大学之后,我的舍友比较摆烂,我看他们的痛苦比我要少得多。我这时才意识到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好在上大学后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于是我就主动在B站等地方搜索「为什么总感觉自己不行」或类似的字眼,直到我看到了一个博主的推荐书目《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可以说是救命稻草,让我意识到自己心境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书里就有「重新养自己」的说法,自己给自己曾经缺失的爱,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身心上的进化。精神层面上,我会运用书中的技巧和方法来抵抗我的内在批判者,学校里的外在批判者也少得多,老师同学都很友好。

我会刻意减少在家的时间,多和朋友待在一起。我还读了一些其他书籍,《亲密关系》,《自卑与超越》等等,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改变自己。渐渐地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能够拥抱更多的不确定性,与他人的关系也更加缓和,和朋友之间的链接更加强烈,处理矛盾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之前经常心悸,莫名恐惧,呼吸急促,头晕目眩,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消失。

@锦书 32岁 女

讨好型人格带来的自卑,深深的自卑,与此相比更加遗憾的是,母亲和外婆家的亲戚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不是我一人造成的问题,反而总是批评我太内向,用未来没前途这一说辞不断打击着我,于是渐渐地我更加期待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像一张大手,随时能摧毁长期处于自我低认同状态的我。

应该是在我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听闻学长学姐们描绘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有能承载各种兴趣爱好的社团时,我就突然暗自下定决心,我要勇敢地朝人群走去。大一入校后我就同时面试了学生会宣传部和爱心社团。如果说有的朋友是用物质生活来养好自己,那我则是在自我反省与精神斗争中完成了一场革命。犹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是要如此拧巴纠结自我打压下去,还是要挣脱破茧重生呢?我选择了后者。说实话,改变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每次的面试,每次站到高台上的演讲,都是精神上最大的折磨。紧张窘迫的背后是害怕,害怕自己不如人,害怕自己因为无能而被否定。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场斗争对我来说是严肃的,根本没有半分松弛感。

后来竞选上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到成为社团活动主策划,这些一桩桩小成就的达成,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真的未必有那么糟糕。忙碌的大学课余生涯,也为我在后续的职场发展中埋下伏笔。我只是普通人,讲出来的故事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也许你们会觉得好笑,这些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吗?但对我而言,我的性格我的精神表达已经完成了死伤无数的大决战。大学毕业后和大家一样,找工作,挫败过沮丧过,但每次试图再缩回自己的保护壳时还是咬牙坚持,你真的想这样自卑一辈子吗?不!绝不!

现在距离我结束学生生涯近10年了,现任公司的运营总监的岗位,是什么让我意识到自己终于打赢了这场仗?是去年夏天一个夜晚,我妈妈给我打电话聊聊近况,在靠近通话尾声时,她突然说了一句,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好自信啊。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一下,挂断电话后,一阵夏夜晚风吹来,我感受到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自由。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这种感受,在31岁,这个女孩,不,这个女人,终于在平凡里活成了自由的、松弛的、不拧巴的自己。她变得敢于发声,敢于表达,勇敢地面对世界,这一刻我才发现,我真的重新把自己养好了。

图源剧集《机智的医生生活》

VS被控制

@Victor 26岁 男

被家庭规划人生,在体制内工作。我选择辞职,自学数学和计算机,申请国外AI研究生。人工智能研究生在读,仍然在路上。

@远远子 20岁 女

我的父母会为我做全部决定,他们夸我很「乖」,我的人生每一步路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好也不坏。我发现我有指令创伤,如果别人不告诉我「去做什么事」,我就不会做,在自己的房间我也不会去整理布置除非有人命令我。

我上大学之后,因为交际能力不行,我没有加入学生组织和社团,很少参加活动,甚至错过了考试,被排除在主流之外,这是我第一次「脱轨」,就像一个噩梦终于成真了。

看到新认识的朋友因为吃到了晴王蛋糕而开心,我意识到有人是在真正地爱生活,用自己的方式。

我大概成了所有同学眼里的怪胎,我发现我不喜欢化妆,不喜欢很早到教室,不喜欢说漂亮话,不喜欢基本上靠自学的大学,不喜欢所有人都在假装享受它。

我第一次逃课,第一次主动和别人搭讪,因为她的头发颜色很好看,第一次一个人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干,逃掉年级大会就为了吃午饭,也因为发现了真诚的自己遇到了新朋友。

或许「重新养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我现在很容易感到开心,经常傻乐,因为课堂上的一个玩笑可以笑一整天,也会选择在一个有很多事要做的夜晚一个人看一部电影。我不能说我变得更爱自己了,但是我确实更爱我的生活了。

@逗奶 37岁 女

从小喜欢文艺,但因为学习成绩还不错,在分文理时被强迫报了理科,当时父母骗我说「理科也可以考文科专业」(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到高考时发现选不了自己喜欢的艺术类学校和专业,我已经不想参加考试和上学了,父母一方面嘲讽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一方面告诉我家里没有钱供艺术生,艺术生至少家底100万。最终我让我爸给我选的大学和志愿,浑浑噩噩过了4年大学生活,但再也不想在本专业深造,找的也是跟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就因为不顺着父母进入他们推荐的单位和考公的发展路径,自此被父母扣上「忤逆」和「不孝」的帽子。

结婚后,我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有一次跟朋友聊起表演的梦想,她给我推荐了开心麻花的「即兴喜剧」表演培训班,非科班出身也可以参加,那时我已经快35岁了,我想,何不试一试呢?

参加麻花的表演培训班打开了我表演的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从培训班毕业后我通过面试成为了即兴喜剧制作人,也当过戏剧培训师…...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行业后,我最终决定成为一名演员。我申请加入了一个我喜欢的剧团,没什么收入但大家都对表演充满热爱,我们剧团有定期的排练和演出。我还额外报名了上戏的传统戏剧表演班,不断给自己的专业能力「查漏补缺」。

在即兴喜剧的舞台上我找到了表演的热情和底气,在没有排练和演出的时候我也会去面试影视的演出机会,跑跑龙套。但和很多「想红」的演员不一样,已经年纪很大的我不再有演主角的机会了,但可以实实在在享受表演本身的乐趣。

关于我的外貌和人生选择,在我父母的表述里还是负面为主:没有稳定工作、上海的房子「小得可怜」、「瘦得像营养不良」…...但他们的评价和意见终于不再能影响我的选择。

@喵喵 31岁 女

当我犯错的时候,父母都会比较激烈地批评我,并且常用「某方面你能力不行」的措辞。当我发现我为了追求不犯错,错过了很多机会时,我觉得我必须要改变了。

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开始,在两种选择都还可以的时候,总是选更冒险的那一个。对不认识的人产生好奇的时候,硬着头皮去搭讪。每一次我顶着内心的阻力开口的时候,不管事情有没有办成,我发现心里都感觉到更轻松了,而且结果大多比我预想的更好。

我做事情的动力更充足了,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可能会失败,但我真的很想要的东西。例如,我公开场合更敢开口提问了,就算说错,我也算犯下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错误。几个月前,在一个会议上,主持人询问还有没有人要发言,我头脑一热举手发言,我自认为讲得很一般,但事后很多人记住了我。

图源剧集《我的解放日志》

VS暴力

@二雯 32岁 女

小时候被表哥性侵,母亲选择了原谅他,苛责我。

重新养自己的契机来自恋爱。遇到了一些很好的男孩子,被他们好好爱过,于是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一开始是依赖于寻找男友来获得安全感,后来因为的确遇到了很不错的男孩们,开始直视自己,直视这件事错的到底是谁。

现在自己也生了个女儿,感觉在面对女儿的时候就是在拥抱过去的自己。我在勇敢地面对宿命哦!还不错。开始相信自己值得好的东西,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饺子 27岁 女

童年里父亲毫无参与感,小时候还会因为不随他愿的事被打,不光是扇嘴巴,还会有冷暴力。小初辅导功课,我爸全无耐心,一言不合动手打我。即使现在这么打字,我也很想流泪。

2018年11月,我离开家去了天津工作,开始一个人住。离开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那一年我交到改变我一生的朋友们,可以说是转折点吧。她们如此有生活情趣,并且热烈有活力,感染力很强很强。她们让我知道,朋友之间的付出可以很单纯,只因一句「因为我很喜欢你啊」。它可以是六点下班立刻开车载我去吃好吃的;它可以是前一天晚上计划,第二天五点半就出发的旅行;也可以是疫情期间隔着小区栅栏递进来的一套煎饼果子。

进入27岁之后,我好像更理解「重新养育自己」的含义了,我仿佛可以跳出躯体,用灵魂视角去看自己。我会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母亲,如果我是妈妈,此刻我会怎么做。我会给自己一些暗示,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专注自己。会让自己愉快,而不是事事听从父母安排。总而言之,我现在会对自己宽容,学着稳定自己的情绪,做一只快乐小狗。

@嘘嘘 27岁 女

原生家庭冷漠无法沟通,父母吵架各自偏执。去年意外养了只小猫之后,尽力对小猫好一些,也就是尽可能给小猫安排最好的吃的、喝的、用的,虽然没什么大钱,但是给小猫过好一些总归是ok的。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重新养自己了,只能说现在真的爱哈基米比爱人能力强,我小时候可是很怕猫猫狗狗的人呢。

图源电影《天使爱美丽》

VS重男轻女

@Andrea 31岁 女

出生当天我差点被爷爷丢弃,父母常年在外,诞下弟弟后更是对我无感。高一,看了下中国地图,暗自决定离开大山去离家最远的东边,去上海。白天上课,晚上去酒馆打工赚钱,高三毕业考上上海的学校,虽然是大专,但终归是迈开了离开家乡的双腿。如今在地产头部企业做运营,月薪近20K,在上海来说并不高,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小七 22岁 女

家里贫穷,有两个弟弟,初中被班主任当众说,就是因为你不好好努力,你的父母才会生两个弟弟。准备考研,开始健身,努力赚钱,父母给不了自己的,尽量自己去拿,看见别人家的独生女,很羡慕,希望能把自己的自信气度练好。重新养自己这件事,对我来说才刚刚开始,但开始就是第一步。

@绣球菌 28岁 女

在那个年代,如果我是男孩,家里就不会有老二,父母可能会更加用心地培养我。

在理财亏损小一万的时候,问了问自己:如果把这一万投到自己身上会有什么不同。于是,自己租房子以后,我养了两只猫。报名学小提琴,一周一次课,体验少年宫小孩日常。

目前精神状况良好,和父母以及亲戚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只是有点心疼少年宫的同学,原来每天练琴很难的!

@小容 29岁 女

15岁申请退学时,父母没有劝我三思,反而是庆幸,终于多一个人工作补贴家里了。

2014,我注意到某部韩剧里,男主人公高中辍学,后来通过成人考试取得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于是我去搜索了解了自考相关内容,一查就查了三四年,一直不敢踏出去一步。

后来穷困潦倒,各方面都最低谷的时候,只身来到广州,白天上班之前去做义工,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下班疯狂学习。是的,我迈出了那一步,开启了我的自考之路,我并不期待这个行为能给我带来金钱或者地位上的变化,仿佛只是一种执念,我一直在企图打破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应该早早嫁人的思想。

几年下来,想过要放弃,每当准备放弃的时候,内心总有一个声音,现在放弃,跟你当初放弃学校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然后就又坚持走了下来 。

图源剧集《我的天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