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国家药监局推新政,中国创新药企整体重塑竞争策略

2022年6月14日 文/ 烟酰胺 编辑/

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如果针对一种疾病7年内只允许一款药品在售,会怎样?

这一想法马上就可能成为现实。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新发布。这次药品管理法修订里,最鲜明的一条就是给予药品市场独占期。其中对罕见病新药,只要药品供应有保障,国家可以给予最长7年的市场独占期;对于首个获批的儿童专用新药,可以给予最长1年的独占期。

这一修订,实际上就是中国版的《孤儿药法案》。

美国市场多年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针对性的市场保护能极大鼓励企业开发药物的积极性。尤其是针对罕见病用药的7年市场独占期,将直接让中国的药企重新考虑竞争策略:一方面不用担心新药遇到竞争没有销路;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思路可能会发生重大调整,借助政策跳出研发扎堆的红海。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参与了条例的修订,他对健识局表示:“实际操作中,企业在药物拿到市场独占的特权后,可以迅速开发第2个、第3个适应症,充分利用独占期,换取更有前景的未来。”

创新药可凭疗效“独霸”

想拿下7年市场独占期,是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

中国人口基数大,找到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疾病相对容易;但想要开发针对罕见病治疗的药物,需要对致病机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国内首家专注于罕见病药物的上市公司北海康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告诉健识局:传统制药相当于大兵团作战,治疗时全身扫描,不具有针对性,如肿瘤患者治疗中常用的化疗。但是罕见病的病因多在基因层面,需要精准找到发病点,并针对性起作用,这就对药物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罕见病治疗药物中,蛋白、抗体、基因等高技术所占的比重更高,这意味罕见病药物的创新含量高,资金和时间等成本也普便偏高。

如果有7年的市场独占期让企业能收回成本,势必会提升企业攻坚的积极性。因为罕见病治疗是很多重磅药物开拓市场的敲门砖。

宋瑞霖指出,企业要擅于充分利用7年市场保护期,能争取到不少利好,“目前全球销售额靠前的明星药物中,有不少将第一个适应症定位在罕见病领域,而后探索其他适应症。这一研发策略为它们抢占市场提供了不小优势。”

先突破罕见,再用后续的适应症覆盖更大的患者群体,这是很多药企的做法。罗氏的“三架马车”之一贝伐珠单抗,如今已是不折不扣的现金奶牛。但最初,它在美国获批的几个适应症都是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等领域的小癌种,这些肿瘤在美国的患者总数都不超过20万人,所以贝伐珠单抗在上市之初获得多个孤儿药认证,最终长期保持市场优势。

适应症

如今,中国药监局也推出了“独占政策”,有意识的企业就可以制定攻守兼备的研发竞争策略。

对创新药企自己来说,研发罕见病药物也能帮助团队提升对药理、病理的认知,对其他管线的研究也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当下热门的mRNA技术,最早其实是用于基因传递领域,针对的是基因异常导致的罕见病。没想到,新冠大流行让mRNA技术在疫苗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国内希望借鉴美国《孤儿药法案》的呼声已有多年,如今才有实质性进展,薛群认为:除了鼓励药企攻坚,对国内肿瘤赛道同质化的拥挤现状进行调整,可能也是7年独占期政策在此时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历了七八年的药审改革,国内创新药品出现了严重的扎堆现象,就连头部公司都面临着盈利空间见顶的困境。越是担心未来,越是不敢离开热门靶点,造成恶性循环。

只有让真正的创新药品得到应有的回报,企业才能避免沦为竞争牺牲品,同时保证患者用上真正有效的产品。

唯有如此,国内创新药行业才会进入良性运转。

源头创新,加速生态健全

还有一大群体,也对“7年独占期”抱有极大的期待。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林康对健识局表示:“7年独占期会完善罕见病治疗的生态,让资本愿意踊跃参于其中。”

长期以来,罕见病药物的投入回报一直困扰着企业,也令投资方无法对相关项目进行合理估值和出资。反过来,没有资本支持,罕见病药物更是如无源之水,患者自然也是“无药可救”。

2018年,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布后,罕见病领域迎来一波投资小高峰,对此,中国罕见病联盟感知最深,“罕见病群体越来越被看到的时候,各种企业、医院、机构等,就非常积极与患者组织来沟通、协作,一起做一些课题研究,加快了整个生态的流动。”李林康回忆。

但是,这股风潮并没有吹多久。因为没有切实的政策落地,罕见病药物的开发看不到商业回报,尤其是社会呼吁之下,降价压力还非常大,所以不少企业都望而却步。中国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21种病症中,有药可治的仅占50%左右。

7年市场独占期的公布,无疑是对企业商业回报的一种确定性保障。

企业有了研发动力,就会追求更好地触及患者,继而积极与各医院、患者组织合作,提高在研药物所属病种的诊断率。李林康认为,在有长期保障的政策环境下,医、患、企三方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当然,绕不开去的还有价格问题。在国外,享受完7年市场独占期后,不少罕见病药物仍维持了高价格,这在中国并不会完全照搬。如何推动国内罕见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已在顶层设计的考量中有所体现。

支付多元化,是7年独占期政策落地后市场最先需要考虑的。宋瑞霖认为,不论医保还是社会的多方支付,都将在尽力而为的基础上,为罕见病患者减少用药负担。

目前,山东、浙江等地已经确定:罕见病用药不计入药占比。对罕见病用药而言,这是支付层面的一个大好消息。李林康向健识局表示,随着罕见病药物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推出,类似的支付利好政策还会持续。

另一方面,7年独占期会加剧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企业能快速崛起,从社会层面来看,减少了重复投入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研发成本。这也是患者非常期待的结果。

毫无疑问,此次政策的最新修订,给出了里程碑式的“7年市场独占期”鼓励,这必将给创新药企带来更多的研发和市场选择,也让行业发展更趋理性和成熟。

中国创新药行业里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就此打开了。

撰稿 | 烟酰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图片|视觉中国

#创新药企##罕见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