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罗振宇的阅读方法到底是什么?

2022年5月16日 文/ 屈露露 编辑/ 丁宇

罗振宇在办公室的墙上贴了一句话,是万方编剧的话剧《冬之旅》中的一句台词:“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他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行动本身就是方法,比如阅读,没有什么可以通向阅读,阅读本身就是方法。

作者|屈露露

编辑| 丁宇

罗振宇今年49岁,眼看着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作为一个长期与内容、知识、时间、价值等词汇打交道的人,他在最近又做了一件事——出了本名为《阅读的方法》的新书。

以作者身份出书,对罗振宇来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这次有所不同,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奔向舆论的前阵,而是显得很“安静”。他主动摆脱了喧嚣,在得到北京学习中心,进行了一次十分小型的交流会——与万人观众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截然不同。

《博客天下》参与了这次交流,并发现了罗振宇和他的得到未来发展的脉络。从言语间,可以看出他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一是,他为这本书准备了很多年;二是,他说,49岁之后所有的作品,都将是这本书的扩展和延伸。

回顾罗振宇的经历,每一步都能踩中时代的鼓点,这其中的原因,似乎都与他对阅读的态度有关。他更愿意把书籍看做一张网,而非一座山。山需要奋力地攀爬,而网处处相通,他说:“只要你愿意,任何一条路都可抵达终点。”

从罗辑思维,到“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到得到APP和得到图书,罗振宇正是把与知识打交道这件事,织成了一张网。

所以阅读的方法是什么?或许罗振宇在办公室的墙上贴的这句话就是答案。那是他在万方编剧的话剧《冬之旅》中看到的一句台词,令他深以为然:“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通向阅读,阅读本身就是方法。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行动本身就是方法。

一件新事情

很早之前,罗振宇就跟同事讲过,“这个世界上值得新写一本阅读的方法”。这个想法来自于他遇到的两件事,“觉得有些事不大对头”。

有一次,他和一个朋友逛书店,对方把同行的几本书都翻了一遍,说都不值得读。罗振宇觉得,这个时代很奇怪,“听着好像知识在大爆炸,好像有无穷无尽的信息量,但是大家真的看得上的东西好像又变得特别少。”

他遇到的第二件事是,他问每一个认识的学者该怎么读书时,对方都说读经典、原著,要做笔记。这让他产生了疑问,这个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读书方法吗?答案似乎并非如此。

罗振宇认为,如今靠读书提升认知并非唯一的方法。文字、音频、视频、社区等等,互联网链接了一切,有用的知识散落在各处,靠一根网线,一个手机,就能更高效率地获取知识。

书在变,知识在变,阅读的方法也在变。这样的思考,或许与他自己的读书习惯有关。

他的好朋友刘擎教授说,读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学院派,把读书当做构建一座坚固的大厦;另外一类是野兽派,把读书当做一张网,这类人读书,从一个节点任意跳到另外一个节点,横冲直撞——罗振宇就是野兽派的读书代表。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得到联合创始人脱不花说,她所认识的人里头,罗振宇读书之多、之杂、之快、之深都是冠军。他把自己比作“知识的游牧民族”,意思是:“哪里水草丰美我就向哪里迁徙,什么地方我感兴趣,我的大军就能杀过去,用20%的精力获取80%的效率。”

创作《阅读的方法》这本书,罗振宇有一个颠覆性的想法,他建议读者们不要从头到尾逐字阅读,而是随时翻开,随时合上,以一种轻松愉快地姿态,在哪里读起都能有所收获。他在前言中写道:“这本书只有一个目标:让你乐于阅读。与其说它是‘阅读的方法’,不如说它是‘爱上阅读的方法’。”

这几乎打破了大部分人对阅读的认知,但发生在罗振宇身上,又显得顺理成章,也就理解了刘擎所说的罗振宇作为“野兽派读书代表”的意思。

比如,罗振宇觉得《阅读的方法》应该为读者、用户“行方便”,所以他在每一章节后面都列上了书单。“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一个场景,就是一个读者因为读了这本书,而对我推荐的某本书特别感兴趣,然后直接跳走了,把这本书扔了,我说这本书‘死得其所’。”

他会让人反复地审视书的内容,再为此做出调整,“像一个产品经理一样来做这本书”。开策划会的时候,编辑一句一句地和他较劲,哪句表达啰嗦了,哪句话看不懂了,都需要调整。得到有一个大群,里面全是这本书的“审读人”。罗振宇每写完一章,就把文档发到群里,让大家提意见, 谁都不给他留面子,“批判起罗胖来可带劲了,各种狠话”,这本书就这样一刀一刀地“雕”成了。

斟酌字句之外,他还计算书名。《阅读的方法》听起来是一个毫不性感的名字,但他坚持使用,因为这是一个很直给、很击中核心用户的书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个更大的野心:罗振宇认为书是社会结构中的嵌入物,经过验证,被群体所需要。《阅读的方法》也是如此,一切都在为“长久地嵌入社会结构的效应”而服务。

就像当初为了做“讲义系列”,他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因为书名争论到半夜。出版方担心叫“讲义”卖得不好,但他十分坚守。

后来证明,罗振宇是对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是当下最畅销的经济学图书之一,《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也是被热门推荐的书。得到讲义系列也发展成一个套系,面向目标用户。

“为什么我们坚持一定要叫讲义呢?这就是我讲的初衷,它一定变成社会当中一个存在物,它能够嵌入到更多的社会结构,让更多人接受它。”

认知的颠覆性

脱不花说,很多人见到罗胖后必问的几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能读这么多书?不累吗?怎么能像你一样读这么多书还不累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罗振宇对读书的观点中找到答案,他说:“但你有没有想过,书籍的世界,其实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张网?”

作为“野兽派”,罗振宇的确把读过的书织成了一张网,然后这张网上的节点,成为他通往每一站的枢纽。

早年在央视工作时,罗振宇就给同事“知识渊博”的印象,总是知道一些其他人没听说过的事情。第一财经的《中国经营者》找到他,请他出镜,他就把节目结束语改成了一个3分钟的个人脱口秀。制片人曾捷曾对媒体回忆说:“他本来讲1分钟,后来讲讲讲,讲到了1分半钟,然后他很聪明,一句赶着一句,逻辑特别强,不好剪。”

离开央视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知识渊博、逻辑性强、擅长输出观点,几乎是投资人和市场对他的印象。他总能提出颠覆性的认知,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并被他所鼓动,也因此收获了众多用户。

2014年,罗振宇发起了一场“用互联网思维吃霸王餐”的活动,打破了线上和线下的壁垒,用社群经验,展示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巨大商业效应。

在脱不花的分析文章里,详细地拆解了这场活动背后的运营之道。首先,起势阶段,借用罗振宇强大的号召力,罗友们(罗辑思维的会员)通过社交媒体对“霸王餐方案”献计献策,在当时的互联网上形成强烈效应。

罗振宇与许知远对谈

紧接着,罗辑思维邀请全国各个城市的餐饮企业报名,商家们递上的“投名状”可以说十分卖力了,里面不限于打折、免单、各个活动等。如果罗辑思维的会员想要自己的城市也举办这个活动,那必须要鼓动身边开饭店的朋友们报名。在人力运营上,各地的“霸王餐”由各地会员、朋友圈中产生的志愿团队组织。

看似商家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实则不然,罗辑思维的公众号为它们做了一次免费广告,这场活动里每一个参与者都获得了“品牌赋能”的机会。当时,移动支付大战正酣,霸王餐的独家支付方案赞助商被看做是一次绝佳的用户体验和曝光机会。

在罗振宇看来,“未来的一切商业都是有灵魂的商业,没有灵魂的商业会发生恐惧,恐惧怎么办,他就要外包,他要找个灵魂。这时候《罗辑思维》只需要做一个灵魂,然后商家就会和你对接,租用你的灵魂。”

他最著名的理论还有“U盘化生存”,几乎给大多数职场人撬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

罗振宇认为,职场中生存的核心是,人要掌握一门手艺。他提出,互联网让人与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而市场由无数个节点连接,每个输出内容的人都成为了一个节点。“U盘式的手艺人”就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个观点在当时很受追捧。

实际上,最能体现他性格和智慧的,恐怕要数2015年12月31日发起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活动。4个小时的“知识跨年”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次年,在所有卫视靠着明星争夺跨年收视的时候,深圳卫视靠着直播“时间的朋友”,收视率远超各大卫视。正是在这个舞台上,罗振宇的言论,吸引了更广泛的行业巨头的关注。

在2015年《时间的朋友》舞台上,罗振宇盘点了2015年的关键词

现在,他探索的图书事业,也持续打破人们对阅读、学科的认知边界。在《人物》对他的评价里这样写道:“他把‘得到’的目标定做是新时代的学科知识入口。他把知识服务比作外卖,把把远在天边的东西,用一个极低的价格送到用户嘴边。”

得到图书总负责人白丽丽现在还记得,有一次,罗振宇跟公司的人开了一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上,他们确定了得到图书的出版方向。

“得到是一家终身教育公司,得到图书就是这家终身教育公司的出版社,我们会把这个社会上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新知识用结构化的方式沉淀下来,变成综述。知识从哪来呢?首先是学科,还有职业,还有一些创造知识的人,比如商业领袖、艺术家、教育家,还有各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经典,这就构成了得到图书所有产品线的大布局。”得到图书总负责人白丽丽说。

与知识打交道

如果把时间轴展开,可以发现罗振宇多年来一直在做知识服务的探索。

2012年他在优酷土豆上开始做起了《罗辑思维》,以“身边的读书人”形象出现,将个人的读书所得和思考延伸分享给受众。之后,“知识服务”也成为《罗辑思维》的根本。创立得到APP之后,罗振宇把所有的精力都专注于此,并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提出大胆的想法。

《罗辑思维》节目

这也是他显得安静的原因之一,他希望规整好一切,回到线下,把心血全部放在得到APP上面,继续与知识打交道。罗振宇知道,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都有想要变好的愿望,与知识打交道的工作从来不会出错。

在当天的分享会上,他说:“书中最后有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对自己满意的一个瞬间。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一生的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社会地位和你的财富最终的积累,取决于什么呢?你一生当中有多少个瞬间对自己满意。非得说升职加薪对自己满意,太稀少了,也太难得。但是你拿起书就能对自己满意,这是多么好的瞬间,多么便宜、低门槛、易得的对自己满意的瞬间。”

这个观点也被印在了《阅读的方法》的封面上——“做一点小努力,对自己很满意”。这过程当中,唯一需要护持其不灭的,就是乐趣本身和心头那一点灯火:能持续觉察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对自我心性的增进,凡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就是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上市,之后冲上了当当网七日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次,罗振宇最大的一笔投入是,给全国的老师送书,“只要是老师,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你来得到注册一个地址我就送你(书),无上限。”他无法判断究竟是不是老师,但只要用户留下的地址是学校,他就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做法延续了他一贯擅长的传播策略,也可以说是对阅读方法的延伸——从一个节点出发,形成了一张网——“送给老师,老师自己来领,如果他读得好,就会往外面传播,利用这个时代互联网节点一层一层的传播,所以我们期待这本书将来会有比较好的生命。”

图/视觉中国

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他和得到图书的同事们还在为《阅读的方法》出别册的事情而构思。罗振宇说:“这本书里大概1/3到1/4的篇幅,我办了一个小书展,把我看到的特别有趣的书中的段落塞进去,每个段落都精准在400字以下,读这本书相当于至少过眼了150多本书,相当于一个别册。”

在他看来,它是可复制的模式,比如小学生别册、中学生别册、公务员别册、程序员别册、夕阳红别册、互联网别册……“每一个族群的人,每一个职业背景的人要读的书是不一样的,这种有趣的冲浪,每一个海滩的浪都不一样。”

实际上,《阅读的方法》是得到图书“方法系列”中的第二本,第一本是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在罗振宇的计划里,“方法系列”和“讲义系列”一样,未来将会一直做下去,“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