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杀死那个旧药都

2022年4月30日 文/ 张铃 编辑/

全球药谷✦

“全球药谷”是健识局的全新栏目,聚焦全球医药产业的标志地区,挖掘热土之上的故事。

在这里,看见当地政府与企业的协同交流,感受人类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脉搏,见证动荡、激情、叹息与新生,环球同此凉热。

今天刊发的是本栏目的第1篇。

新冠时代,中国最火的药莫过于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之外,对于2020年多次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的阿比多尔,石药集团和石家庄四药亦为主要生产商。

2022年4月初,石药集团的mRNA新冠疫苗获批临床。

以上,都诞生在石家庄。这座城有个蒙尘的外号:药都。

落寞多年的旧药都返老还童了吗?事实上,围绕连花清瘟从未停止;在最时髦的mRNA新冠疫苗领域,石药也没能占得先机,赛道早已拥挤不堪。

争议

是时候拨开尘霾,看看这座中国“药都”的真面目。

药都诞生

“走在二环边,空气中都是青霉素的味道。”

写出《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摇滚乐队主唱曾这样戏谑。那个年代的石家庄人,是从小呼吸着钢厂和华北制药的废气长大的。

他们在药都最辉煌的年代长大,骑着单车路过街道密集的药店,路过一家家伫立着烟囱的药厂,雾霾压顶。父母们在傍晚6点换掉药厂工服,在一路药味中风尘仆仆。

在中国医药产业史上,石家庄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里就有青霉素。

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曾经价比黄金,在医药物资奇缺的1946年,每1克盘尼西林可以换9克黄金。高昂的售价背后,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贫瘠的医药产业,那是真正被国外卡脖子的年代。

1953年,中国投资超过7000万元,汇集全国无数医药技术骨干,举全国之力建设华北制药。依赖着便利交通、能源优势,在数十个省会城市中,石家庄绕过了北上广,打败了成都,成为天选之子。

华北制药拔地而起,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厂从此诞生。同一年,石家庄成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958年,第一批青霉素从这里下线,并在几年内迅速提高产量,将价格降至几毛钱一支,从此结束了中国对抗生素的进口依赖。

对石家庄来说,整个城市的华丽蜕变也开始了,她长成中国医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源地,医药成为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

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华药都是石家庄的骄傲。那座50年代建成的华药淀粉厂工作塔达到24层民居的高度,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矗立成整个石家庄乃至河北的地标。

图:华北制药厂曾是石家庄的地标建筑之一

华北制药源源不断将抗生素输往全球,生生不息的制药技术人才也从这里走向全国,在无数药厂打下石家庄的烙印。与此同时,在集群效应下,更多医药人在石家庄选址办厂,一座座烟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将城市笼罩进药片的奇异芬芳里。

药都诞生了。

“如此生活30年”

万青歌唱的中年人有着让人艳羡的职业:药厂工人。

这个身份在石家庄意味着体面、稳定、岁月从容,按时上班,按月领钱,还能享受药厂的宿舍、食堂、医院、俱乐部、幼儿园、托儿所……

1995年,河北省医药产业规模仍高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石家庄的贡献超过七成。2000年,石家庄医药产业产值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2003年,石家庄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在2010年建成中国最大的“药都”。2005年,石家庄成为中国首批三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时任石家庄市市长臧胜业曾高调宣称:以后只要一说石家庄,大家都知道了,嗯,那里的医药业很发达,是“中国药都”。

臧市长可能没留意到,中国医药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彼时,跨国药企、老牌国企、新兴药企同场厮杀,刀刀见血。激烈竞争下,药品利润一再压缩,原料药、仿制药尤其难做。

2005年,国家发布《关于降低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2006年,“欣弗”事件让抗生素滥用浮出水面;2012年,被称为“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颁布。

风乍起,石家庄却是那江春水。抗生素遭遇灭顶之灾,那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的看家产品。

2010年前后,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和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热潮袭来,药都没能抓住时机。2001年,石家庄GDP还位列全国第19位,到2021年已下滑至第40位。

唯一早早转型的是石药。1999年,石药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买下了一类新药丁苯酞的专利,耗时十多年将其培育成公司的新世纪最重要的现金牛。2007年,石药宣布改制,大张旗鼓进军创新药。2014年之后,石药取代华药,成为石家庄的新龙头。

时间是创新药的朋友。如今,创新药销售提供了石药集团一半以上的收入来源。

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推动新药审批改革,创新药企井喷。然而,一向以原料药、立足的药都却在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快车道上磕磕绊绊。2015年之后,石家庄三大药企华药、神威、四药开始负增长。

普药

即使是创新药领域相对最好的石药,研发占营收比重逐年增加到12.32%,和恒瑞的23.95%比起来,依然相去甚远。

在新的赛道上,药都终究是了。

辜负

♪ 点击下方音符 ♫

“傍晚六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引自《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歌词

大厦将倾

药都老矣。进入新世纪,随着人才大量外流,石家庄药企纷纷出逃,产品陆续外流。

2017年,河北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省医药产业进行了地毯式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河北可能很快彻底滑落到第三梯队,成为全国医药产业大军背后的拉拉队,制药大省可能黯然谢幕:

“如果痛定思痛、急起直追,10年之内我们还可以再铸辉煌。否则,10年的失落加上10年的滑坡,我们将再也难以找回往昔的风采。”

短短10年,河北与山东、江苏的位置发生大转换,排在身后的只剩西部落后地区和医药弱省;各大跨国药企也纷纷在北上广、苏州、天津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没有一家选择石家庄。

招不来外企,留不住本土企业。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急于投产,但缺乏资金,某外省政府很快帮助解决了问题,最终企业选择出走;某药企研发投入大,资金告急,外地政府带资跟进,企业同样选择出走,最终成为他乡的利税大户……

在数不胜数的失落中,华安药业的出走最让当地有关部门难以释怀。2010 ,河北华安药业计划推进一个胃癌疫苗项目,最早考虑的就是石家庄,但迟迟拿不到地,转而把目光投向别处。

和芜湖政府仅沟通两次后,300亩项目用地就批了下来。

朝秦暮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人心都是肉长的,也都是慢慢寒下来的。许多药企诉苦:“在河北,不是政府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为政府服务。”

作为对比,他们慢慢发现,在某些南方城市开设的分公司境遇良好,地方政府更关心企业的困难,共同寻求办法。

融资难、留人难,这一切成为药都“失落”的推手,几乎一半的药厂并不讳言离开石家庄的计划。

药都失落从何时起?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在河北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的报告中,掉队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在“十二五”期间加速滑坡。

一个石家庄人感叹:“经济转型了,却没人帮助他们把思维转型。”

致命一击

药都在蹉跎中等来了命运。

2021年8月,华北制药因为断供集采被列入违规名单,取消9个月集采申报资格,至今仍未恢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医药长子,终究成为第一个明确“退出集采”的药企,引发外界对集采制度的口诛笔伐。

在此之前,华药早已遭受重创。2014年,石家庄印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实施一批药企搬迁改造,华北制药首当其冲。2016年,石家庄印发《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这个“史上最严抗霾令”对制药在内的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华北制药就一度被要求停产。

时至今日,“2021石家庄企业100强”里,制药企业有12家,包括石药、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常山药业在内。

石家庄主要药企2021年基本数据

令人叹息的是,石家庄的多数上市公司注册地早已不在当地。除了华北制药、以岭药业、常山药业外,许多本土企业选择出走,神威药业、石家庄四药的注册地远在开曼,石药集团注册地也早早转至中国香港。

风流雨打风吹去,华药的重创也是整个石家庄医药产业的遭遇。

近几年,石家庄政府已不再提及“药都”字眼。2019年,河北省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一条政策即是“加大土地定向供给力度”。2021年9月,石家庄出台《全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在3年内营业收入破千亿,实现由制药大市向制药强市跨越。

2021年8月,河北省政府紧急发布《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大规模出钱补贴省内参与集采的药企,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扶持集采中标企业的省份。

砸钱。朴素的手法背后,是迫切之心。当地政府的诚意与坚决可见一斑。只是躺平滑下去简单,重新站起来不易。

没有永远的药都。

文 | 张铃 运营 | 廿十三 图|视觉中国

#石家庄##中国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