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创新药界“明日之星”CD47临床被叫停,信达生物遭殃

2022年1月28日 文/ 小米 编辑/

创新药企“出海”要从研发开始

1月25日,吉利德科学宣布,美国FDA暂停公司旗下莫洛利单抗+阿扎胞苷的部临床研究。FDA可能怀疑试验会产生意外的不良反应。

莫洛利单抗是一款CD47靶点的药物,CD47被业界认为是继PD-1之后抗肿瘤药物又一个重要靶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产品获批上市,极具商业潜力。

国内创新药企已经早早在CD47上布局,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天境生物的相关产品已经进入到研发的关键阶段。吉利德的坏消息很快影响到这些企业。目前CD47进度最快的信达生物股价遭遇连续下跌,一周下跌超过26%,股价创出2020年4月以来新低,降至31.950港元。

信达成为资本抛售的重点目标,原因是早在2018年10月,其CD47单抗IBI188就已经获得了FDA的临床批件,目前也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FDA暂停了吉利德的临床试验,可能标志着将对热门靶点的审批收紧姿态。

此前FDA官员曾公开表示,PD-1的快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协调的”,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然,FDA不会再重蹈PD-1的覆辙,而会提高审批门槛和临床数据要求。

这对中国创新药企的出海之路构成直接威胁。

大批药企跟风CD47,信达还有PD-1被卡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在临床上有较明确的治疗效果。根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企业之外,艾伯维、恒瑞医药、复宏汉霖等药企也在加紧研发CD47靶点的药物。

信达的IBI188开发进度走在前列,同时,信达的另外一款CD47/PD-L1双抗也开始Ⅰ期临床研究。可见,无论是单抗还是双抗产品,CD47都是今后信达生物押注的重头。

2020年癌症免疫治疗学会上,信达生物公布CD47单抗在美国开展的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1a期临床研究的研究结果。相比于吉利德科学,信达生物在1b期临床试验中做了更多的剂量和安全性的探索。

分析人士指出,吉利德科学的临床试验暂停,或给后来者获批的机会。

但信达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获批机会,而是在美申报的几个大品种都遭遇尴尬。这才是资本对信达生物现状不乐观的真正原因。

2022开年以来,瑞银把信达生物另一款重磅药物PD-1在美国获批成功的预期由100%降至75%,坚称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在美上市存不确定性。

2021年5月18日,FDA正式受理信达生物和礼来联合研发的PD-1“达伯舒”上市申请。这被视为信达生物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按照流程,今年3月是FDA确定信达PD-1是否上市的窗口期。

虽然中信证券指出,信达生物提交PD-1上市申请之后一直与FDA保持沟通,今年3月最终决定上市的期限没有改变,但这并没能阻挡信达股价的下跌。

FDA审批风向已变,创新药企“出海”遇难题

FDA严审,可能是2022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遭遇的最大黑天鹅。

早在2021年12月,业界传出FDA将收紧PD-1审批标准的消息。FDA专家Pazduer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仅靠一个国家的临床数据就能让新药获批上市是有问题的,这与FDA倡导在在临床试验中努力增加患者多样性的原则背道而驰。

信达生物尚未公布自家PD-1临床试验国家的数量,不能确定是否符合FDA“患者多样性”的要求。但显然,信达将面临FDA审批的更多不确定因素。

一说起创新药企“出海”,很多人自然就联想到是开拓海外的销售渠道。殊不知,若想抢滩登陆欧美市场,首先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临床试验,力争完成创新药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海外临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信达生物2020年财报,信达全年实现总收入38.4亿元,年内净亏损10.0亿元,全年研发投入15.8亿元,同比增长43.0%,主要用于优先在研产品的全球开发。

信达采取BD的方式尽量减少自己的支出。自2013年以来,信达生物在产品研发、商业化等方面的合作接近20项,包括MD Anderson癌症中心、罗氏集团、瑞士苏黎世大学、Incyte、微芯生物等国内外一线药企或机构。

这其中,PD-1的海外商业化授权给信达带来了一定的正向收益。2021年11月,信达生物CFO奚浩曾公开表示:“走向国际化是信达2020年亏损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信达生物的PD-1和CD47两款重磅产品在美可能都会遭遇障碍。FDA的监管政策变化成为不确定因素。“国际化”还能否推进下去,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

这不仅是信达一家的问题,国内一批志在开拓的创新药企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信达能否平安渡劫,健识局会持续关注。

海外

文 | 小米

运营 | 廿十三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美国FDA##信达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