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应对医保控费、集采,这家外企50年前就有模板

2022年1月8日 文/ 张铃 编辑/

这是一家封闭又开放、保守又大胆的特殊巨头。

2021年9月,迪迦奥特曼下架又上架的消息两度冲上热搜第一。

奥特曼是几代中国人的童年回忆。60年代至今,五十多个奥特曼形象、上百部作品,缔造出了宏大的奥特曼宇宙。但很少有人知道,奥特曼的诞生,离不开一家知名药企:武田制药。

出现在奥特曼开头的武田制药

药企赞助影视公司,武田制药算得上先行者。1958年,武田制药赞助的《月光假面》横空出世,诞生了日本电视史上第一位英雄。影像中,英雄拿着武田制药新开发的产品“合利他命”宣传,成为特摄史上现存广告。

最早

这个广告给了武田制药多少回报,很难考证。不过后来武田制药陆续赞助了《奥特Q》和《奥特曼》的拍摄。电影《超奥特8兄弟》中,三人组看奥特曼之前听到一段“武田,武田,武田”的广告歌。无论是奥特曼的主题曲、宣传海报、明信片,还是各种奥特曼的广告,人们都能轻松觅到武田制药的印记。

至今

武田制药和奥特曼联动的商业广告

两百多年里,很会嗅商机的武田制药走过了草药、原料药、仿制药、创新药等多个阶段,也见证了药价打击、专利悬崖、出海并购潮等种种历史,一步步成了亚洲最大的制药企业。

对想要做大做强的中国药企来说,武田制药是那面最好的镜子。

01 作坊走出的巨头

中日隔海相望,相交已久,医药也自古相似。武田制药能够追溯的历史最早是日本战国时期,明治维新还没来,武田制药还叫“近江屋”,卖些草药而已。

1781年,相当于清乾隆四十六年,32岁的长兵卫一世白手起家,在大阪开起药店,成为武田的雏形。

长兵卫一世

大阪有“医药城”之称,武田制药是家族企业,长兵卫一世和家人们卖日药,也卖中药,他们找批发商买入药用的根茎、草药和树皮,分包成小包装,再卖给医药商和医生。

明治年间,日本推动户籍法,长兵卫四世顺势改姓武田。武田制药和战国大名武田家族并无关系。谨慎稳妥的武田几辈都是卖草药的,直到1871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市场被打开,武田率先进口和销售西药,牵头药物零售商,在横滨建起合作社,主要卖抗疟疾药奎宁、治霍乱药苯酚。

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武田在1895年建立工厂,开始生产西药,这才真正成为一家制药企业。

1907年,武田和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合作,拿到了其药品在日本的独家销售权。如果追溯起来,这可能是全世界医药行业最早的一次BD合作。

1914年,武田设立研发部,正式涉足医药研发。1925年,武田组建成股份制公司,由武田五世出任总裁。随后,武田快速发展,很快从地域性企业演变成日本知名制药公司。

武田设立研发部

1937年,武田成功合成维生素C,又在第二年合成了维生素B1,这成为武田重要的现金牛。到60年代,武田、巴斯夫、罗氏成为维生素三巨头,垄断了全球维生素产业。

从卖药到转型医药原料药,武田制药的这一路径,和世纪之交一些中国药企非常相似。不过这时候武田已经一百多岁了,一点也没有世界制药巨头的模样。

02 日本“集采”成就了武田

武田在等下一个腾飞的机会。

战后,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期,展现出对健康的更多追求,政府大力推进医药领域的变革。随着监管政策的彻底改变,医药行业的迸发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二战后的武田工厂

1961年,日本推出健康保险制度,患者只需付50%的医药费,两年后降到30%,和中国的医保制度类似。这给了药企赚取丰厚利润的机会。

那时日本没有医保价格谈判,医生就多开高价药处方,从药品销售价差中大量获益。药企更是忙着生产和扩张,赚得盆满钵满,几近疯狂。

日本制药行业的春天就这么来了。那几年,日本药品工业年增长率超过20%,是全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武田成为主要的获利者之一。短短四年,武田的维生素业务翻了4倍,为国际化积累了资本。

但当时的武田主要生产维生素和安定、抗生素这样的仿制药。因为日本的专利法只保护配方和工艺,不保护化合物,无法激起药企的研发积极性。

与此同时,欧美制药巨头争先恐后推出新药,重磅炸弹一个接着一个,点亮了西方制药市场的天空,也将火药味散发到亚非各国。西药逐渐涌入日本,因为日本的医保制度和本土势力弱小,进口药很快占据日本80%左右的市场。

70年代中期,日本的“药审改革”启动了。

首先,日本改革改革了专利制度,并给国产创新药定价优惠。另外,日本对进口药设下种种限制,跨国药企要进日本市场只能和日本企业合作或直接授权代卖,而且不允许外企单独申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更不允许单独展开新药临床试验。

日本创新药研发激励政策

武田抓住了政策的风向,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几乎接近欧美制药巨头的水平。十年内,日本上市了75种药物,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武田推出了头孢甲肟和头孢替安两大创新药,一举拿下日本本土药品24%的市场份额,坐稳了日本“医药一哥”的椅子。

武田成立基金会鼓励研发

和中国一样,日本医保部门在“创新药春天”之后,开始了对仿制药的限价政策。日本将药价总共降低了近一半,仿制药的价格被大量砍掉,只有创新药可以单独定价。1988年起,日本“集采”令全国药价每两年降价一次,每次平均降幅超过6%。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80年代全日本的药企都在搞研发,创新药领域就这样内卷了起来。这一个十年,日本上市药品130个,占到全球的近三成,成为全球制药市场上突起的异军。

要不是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日本或许还会有更多药企成为世界巨头。

03 亚洲出海弄潮儿

国内市场低迷,日本药企开始寻求海外市场。

一堆Me-Too类药物中,零星有Me-Better上市,给了武田出海底气。从80年代开始,武田与20多个外企达成合作。和制药巨头雅培的合作TAP公司,武田推出的亮丙瑞林和兰索拉唑,成为两棵摇钱树。

1995年到2000年,武田海外营收几乎翻倍。2001年,亮丙瑞林和兰索拉唑的销售额分别达到10亿美元、30亿美元,这成绩放到任何一个制药巨头都堪称亮眼。

1993年,武田在美成立公司,开始和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礼来等巨头合作,四年后又在美成立全球研发中心,真正走向国际。几年内,武田快速走完了合作、合资、海外设子公司的路程。

2003年,长谷川闲史就任武田制药总裁。他早早意识到日企渐成“孤岛动物”,以及根深蒂固的封闭、执拗于细节、缓慢的市场反应,决心开始变革。长谷川打破家族企业的惯例,挑选了葛兰素史克亚太区原副总裁法国人卫博科作为继任者。

卫博科和长谷川闲史

海外扩张成为巨头诞生的前夜。2005年,武田收购了美国公司Syrrx Inc,成为第一笔海外收购订单,拿下数个药物。

尝到甜头后,武田一发不可收拾,在买买买之路上狂奔,也快速扩充着管线,巨头初具雏形。之后,武田先后收购安进日本分公司、瑞士Nycomed AS、美国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 Inc、URL Pharma Inc、LigoCyte Pharmaceuticals Inc、Envoy Therapeutics Inc、ARIAD Pharmaceuticals Inc等多家药企,将硼替佐米、Colcrys、登革热临床疫苗DENVax、Iclusig等多个药物收入囊中,管线逐渐齐备。

海外业务飞速扩张的同时,日本本土对药价的打击还在继续,武田核心品种头孢替安和头孢甲肟降价超12%,抗生素对销售额的贡献从18.4%降到16%;维生素价格下降更为严重,高达40%的市场占有率,却只换来9%的销售额贡献。

但这个时候,武田已经基本摆脱对日本本土市场的依赖。2020年,武田制药在日本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17.5%。

0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9年,武田和罗氏、巴斯夫等巨头一道坐上被告席。

七十年代后,为了打击崛起的中国维生素企业,几家维生素巨头组成联盟,划分区域统一定价,将维生素C从每公斤4美元一路炒到18美元,又在三年中跌回4美元,让一大批跟风提升产能的中国企业损失惨重,也让全球消费者花了很多冤枉钱。

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将其定性为史上最大卡特尔,对他们提起了170亿美元的集体诉讼。1999年5月,美国司法部指控成功,几家企业被罚近10亿美元。

武田承认败诉,并为其价格操纵行为道歉。跟在罗氏后面,武田也很快停掉了维生素生产,把生产线卖给了巴斯夫。巴斯夫也没盘活维生素C业务,目前全球维C生产大户全在中国。

武田维生素

两年后,武田再次陷入丑闻。

2001年,武田和雅培合作的亮丙瑞林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的巅峰,但很快,两者合资的TAP公司就被指控药物提价和贿赂医生。

根据当时的报道,TAP被指控纵容医生向保险公司超额收取亮丙瑞林药费、免费药物样本贿赂个别医生、操控政府对该药物的平均报销、给某健康组织数万美元促使其停止使用竞品……

政府调查人员认为,联邦医疗保险每年为此多支付了至少1亿美元。根据《敲诈勒索影响和腐败组织法》, 联邦政府起诉了TAP。美国法院提起集体诉讼的首席律师杰弗里·科德罗夫说:“这是对医保和病人的敲诈。”

最终,武田花8.75亿美元了结此案,成为美国医疗欺诈案件史上最大罚单。风波之后,雅培和武田最终分手,结束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但更大的风波还在等着武田。

2014年,因隐瞒糖尿病药物“艾可拓”的致癌风险,武田被罚60亿美元,和武田合作卖药的礼来也被罚30亿美元。这是全球单个药物被罚金额最大的一笔。

60亿美元,几乎是武田当时年销售额的一半。而且武田已经连续几年销售增长停滞,罚款造成武田大面积亏损,几年都没缓过劲来。

武田被罚一点都不冤枉。从2001开始,武田制药就了解到“艾可拓”可能引发膀胱癌。2007年,武田被强制要求标注“黑框警告”,但是直到2011年,黑框警告都没有落实。

05 蛇吞象

武田登上世界制药行业的巅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8年12月的日本寒意已深。这一天,武田制药在做一个艰难抉择:要不要并购夏尔制药?

12%的股东投了反对票,因为迈出这一步,武田就几乎彻底脱离了日本,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当时两家企业销售业绩相当,但夏尔的市值却高出武田整整60亿美元,新武田的重心必然会偏向夏尔。

200多年以来,武田一直是家族式的日本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武田逐步推动国际化进程,但根还是在日本。这种模式和我国现在很多药企的国际化思路一样,利用本土的优势去尽量多赚外国人的钱。

但当时武田碰到了障碍:三大重磅药物销售额下降,致癌风波带来重大损失。日本国内专利悬崖近在眼前,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廉价仿制药的开发,降药价的压力很大。

与其说收购夏尔制药,不如说武田选择换种活法。

夏尔以罕见病药物开发见长,新武田制药等于换了赛道。2019年1月8日,武田正式收购夏尔,跻身全球前十大药企,管线覆盖至肿瘤、消化、神经科学、罕见病四大领域,总收入超300亿美元。

作为代价,武田身负巨债,不得不出售位于芝加哥的美国总部,同时裁员。

收购决策由武田制药CEO卫博科做出。2015年,卫博科临危受命,接掌武田, 开始业务精简和聚焦,一大批专业经理人进入武田,研究重心也逐渐西移。作为武田第一位非日本籍首席执行官,卫博科一路走得相当艰难。外界甚至传言卫博科要卷款潜逃。

“当你采取如此大胆的举措时,你不可能说服所有人。” 卫博科如是说。武田最终成功一跃,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1994年,武田进入了中国市场,将中国一步步开发成其最重要的新兴市场。

1994年,武田在天津建合资公司

今天的中国一如当年的日本,也加入了ICH,医保制度和集采如火如荼,新药加速审批,出海潮渐渐兴起。创新、出海、并购……日本医药行业在上世纪后半叶经历的一切,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医药行业似乎都在一一经历。

若干年后,谁能成为中国版的武田制药,在全球制药巨头中占据席位呢?只有时间知晓答案。

文 | 张铃

运营 | 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