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三年就当上DTP老大,老百姓、国大药房都干不过思派健康?

2021年8月17日 文/ 烟酰胺 编辑/

健识IPO

说好的大数据医药管理服务,实际很难整合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推出“双通道”政策,旨在快速普及新进入医保的新特药,通过医院+药店两个“通道”,推向有需求的患者。

专门销售处方药、新特药的药店,叫做“DTP药店”。8月6日,号称拥有中国“最大特药药房”的公司挂牌港交所,这就是主做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健康“),摩根士丹利、中金及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思派健康的募资金额尚未公布,募资用途主要聚焦于三大业务: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以及供应商支付解决方案(PPS)。其中的PBM业务就主要指DTP药房。

2018年至2020年间,三项主营业务的情况如下:

与同行相比,思派健康DTP药店的销售数据十分惊人。

牺牲毛利,打造高额流水

思派健康的PBM业务主要就是通过DTP药店为癌症患者提供特药,该业务是营收顶梁柱,2020年占公司总营收的91.94%。

但毛利率却一直垫底,仅为5.5%。

2015年至202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从390万例上升到了460万例。到去年年底,思派健康共拥有76家DTP药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单店平均月销售额为266万元。按特药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私营特药药房”。

光看这一数字,已经十分惊人。根据国药一致的招股说明书,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最大连锁药店国大药房的DTP药店数量超过100家,单店月销售额不过120万元左右;老百姓大药房去年年报也披露,143家DTP药店总收入10.9亿元,单店月销售63.52万元。

国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很早就介入DTP业务,而思派健康2017年才启动DTP药店建设,入行时间、药店数量比不过“老大哥”,销售额却是大哥的2~4倍。

为什么?

药店业内人士告诉健识局,专注于新特药的DTP药店流水会比较大,但毛利很低。因为新特药单价高,“10万一支的药,5%的毛利也有5000元”,因此,药企让利不会太多。

目前,国内主流DTP药店的毛利普遍在10%到15%之间,前述人士表示:大量慢性病用药虽然单价低,但毛利较高,这是DTP药房利润的重要来源。

2018年,思派健康DTP药店的毛利率仅为4%,当时肿瘤药物占比74.2%;2020年底肿瘤药的比例降低到60%左右,毛利率得以提升到5.5%。

也就是说,相比国大和老百姓,思派健康DTP单店流水能做这么高,很可能是以牺牲毛利为代价。

SMO业务天花板明显

事实上,三大核心业务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强。

思派健康的医生研究解决方案(PRS),主要指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临床现场管理组织业务(SMO),与CRO很像,但仍有不同——

SMO类似于研究助理,协助医生完成临床试验;而CRO是项目经理,对临床试验全过程进行管理,服务制药公司。

相关从业人员告诉健识局,为避免利益冲突,CRO公司如果涉足SMO业务,会成立两家独立的公司,分别运作。

但SMO市场本身不大,行业老大的年收入也就3.3亿元左右。泰格医药是国内最大的临床CRO机构,早在2013年,泰格董事长叶小平就说过:“SMO门槛比较低。”

蚊子小也是肉,CRO大佬们没有放过SMO业务。药明康德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SMO服务已经覆盖到了全国147个城市的近960家医院。

与之对比,思派健康只做SMO,没有CRO,且只覆盖了370家医院。

好消息是,只要CRO还有需求,作为链条中的一环,SMO总能分一杯羹,但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思派健康的另一大业务供应商支付解决方案(PPS),主要为保险支付搭建平台,将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串起来,减轻患者就医的支付负担。思派健康的PPS营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保险公司的保费中抽取佣金;二是向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及理赔管理服务。

形式上看,PPS业务似乎跟DTP药店的卖药业务关系更近,或能产生协同。然而,PPS业务的毛利率每年都在降低,从2018年的53.5%直降到2020年的36.5%。国内大型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机构也都在抢占这一市场。

为了上市,思派健康把临床的SMO业务和卖药、保险揉到了一起,自定位是通过大数据打造的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用一套商业模式,把大健康领域各个重要角色串联起来”。

抽丝剥茧就能发现:思派健康的核心业务其实是凭借大数据管理的高效率DTP药房,以及背后配套的保险业务。而从临床中切分出来的SMO业务很难做大,难担公司核心重任。

思派在前,腾讯在后

思派健康的英文名为medbanks,意为,希望建立一个拥有强大而全面的数字解决方案及数据洞察能力的银行。bank的定位后面,是思派健康的一位“贵人”——腾讯。

在思派健康的招股书中,腾讯出现76次,思派健康自己也才出现63次。

早期,思派健康的投资者主要是富达集团旗下的Asia Venture III L.P.、F-Prime Capital。从B轮开始,腾讯集团领投;2020年-2021年间E轮融资时,腾讯也位列其中,F轮融资时,腾讯集团排位第一。

截至上市前夕,腾讯集团持有思派健康股权比例为27.67%,是名副其实的“金主爸爸”。

事实上,与其说上市是思派健康在追梦,不如说,是在替腾讯造一个健康“bank”梦。

在思派健康的业务闭环中,数据是后期所有服务与财富的来源。在数据这个核心能力上,思派健康对腾讯的依赖不小,公司业务运营中的个人资料均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信息、咨询记录、订单记录及活动日志;此外,公司平台的线上支付渠道也由腾讯提供。

思派健康的非执行董事姚磊文自2019年加入思派健康,姚磊文的另一身份,是腾讯投资部副总经理。

在医药领域,腾讯多有投资布局。思派的大数据闭环能不能走通,与腾讯在医药大客户方面的协同支持力度有关。

很明显,思派健康的重要身份之一,是腾讯医药产业梦的一个造梦者。

文丨烟酰胺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