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山海情》之后,“水花”们的故事

2021年6月3日 文/ 徐喵喵 编辑/ 金匝

在那部讲述宁夏西海固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里,热依扎饰演的“水花”打动了很多人。充满韧性的她,最终去往一个叫做闽宁镇的地方开始新生活。

离开电视剧,回到现实中,闽宁镇其实真实存在着,它在离西海固300余公里、离银川市区50公里的永宁县境内;脱贫的故事也真实存在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66万人离开西海固,搬迁到更适宜生活的区域,闽宁镇就是搬迁地之一;甚至连“水花”也有对应的原型人物——拍摄前期,《山海情》创作团队到闽宁镇调研,他们找到了闽宁禾美扶贫车间的摆西彦、海燕等女员工,将她们的生活经历浓缩在“水花”身上。

这些闽宁镇的女人们,不止能够赚钱养家,用双手摆脱贫困,当电商直播的风刮起来时,她们又乘风而上,成为带货主播。和水花一样,她们是戈壁上的一株骆驼刺,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充满生命力。

新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文 |徐喵喵

编辑 |金匝

全新的事

“有人会用电脑吗?”

这个问题提出来时,站在徐美佳面前的女人们突然沉默了。她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摇了摇头。

“那有人碰过电脑吗?用过一次也行。”又是几秒钟没有人说话,最后,一个女人小心翼翼地举起手,用带着西海固口音的普通话说:“我做服务员的时候,有一次收银出去了,我替她收钱,收银机算不算电脑?”徐美佳终于松了一口气,“好了,就是你了。”

这个场景发生在两年前。

2019年8月,徐美佳第二次来到了闽宁镇。她是80后,宁夏人,父辈是浙江支边的移民。从大学毕业开始,她一直在做与扶贫相关的事情。她先后在固原做过大学生村官、扶贫干部,又去青海创业扶贫,教茶卡盐湖周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们,如何将自家的民宿在平台上线。

第一次来闽宁镇,还是她在做扶贫干部的时期,那是2012年,像《山海情》里黄轩饰演的德福一样,她的任务,是让人离开贫瘠、干旱的固原隆德县,到闽宁镇去。

闽宁镇,一个有些特殊的地域,“闽”指的是福建,“宁”是宁夏,30年里,这个镇子像海绵一样,吸纳了4万余位西海固地区的移民。电视剧和现实交融,当时的闽宁镇,也需要招商引资,鼓励扶贫创业,希望移民们不仅能 “搬得出”,还“留得住、能致富”。这一次,徐美佳就是被这些招商信息吸引而来。

2019年的闽宁镇,一切都是规整的。镇子被南北走向的国道分成两半,居民楼红瓦灰墙,排列在道路两侧。这里有学校、公园、医院、政府,大面积的绿色植物,让闽宁镇像宁夏平原上一块独立的绿洲。当时,徐美佳觉得这里建设得很好,与曾经的西海固乡村相比,简直是“天堂”。

一个决定在她的心里生了根。在十天里,她确定了创业计划,成立了“闽宁禾美”公司和旗下的电商扶贫车间,接着开始建设厂房、招聘员工。告示贴了出去,几乎没什么限制,“吃苦耐劳、身体健康”是唯一的招聘要求。在她的设想里,通过电商,她的公司可以提供至少几十个岗位,工作的机会可以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闽宁镇,员工并不难招,但人来了,徐美佳才发现,大多数都是女性,而她们入职之后,徐美佳“人都傻了”——闽宁镇离银川只有50公里,镇上的女人们却大多处于识字不多的状态,一个叫摆西彦的员工,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再接着问下去,大家也没有接触过电脑,想分配一个库管的工作,都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为了车间的运营,徐美佳把闽宁镇的女人们按照性格特点,分到售前、售中和售后3个部门。她手把手教员工们认字和使用电脑,先是买来了一副识字扑克牌,两张牌对在一起,可以拼出一个字;她要求大家下班后跟自己上小学的孩子一起读书、认字、做作业,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她也给女人们每周开展培训,还设置了认字、识字的考试。后续的电脑培训中,也是徐美佳手把手教鼠标的左右键怎么用,复制粘贴是哪几个快捷键。

▲扶贫车间的女工们认真地打包货品,她们多是闽宁镇原隆村的回族妇女,丈夫在外打工,独自抚养孩子,如今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女性独立。图 / 顺子

有一次,她找一个员工填写保险公司发来的信息表格,录入大家的姓名、电话和身份证号。交代完任务,她开车出门,一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还没有收到员工的反馈,打电话过去询问,员工怯怯地问她:“表格怎么发过去?”

徐美佳一下子瘫在了车里。在十几分钟的电话里,她一步步教员工怎样保存文件,告诉她“屏幕右上角的X是什么意思”,以及怎样登陆网页版微信,怎样将文件拖到微信的对话框里。

在徐美佳看来,那段日子就像是教幼儿园小朋友,在员工们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甚至有些“害怕”,有几次,她们会对徐美佳说自己不敢用电脑,“怕用坏了”。

大家跌跌撞撞地学习,3000个常用汉字还没认全,疫情就来了,紧接着电商直播的风也刮起来了。在线下业务中断的情况下,为了生存,线上直播带货成了大家唯一的出路,“巧媳妇直播团”,正是在此时成立。

耐得住

《山海情》里,水花先是被种蘑菇的风潮吸引,后来又开了一家超市,真实的生活里,闽宁镇的女人组成了“巧媳妇直播团”,线上卖蘑菇、枸杞、黄花菜、红枣和葡萄。

巧媳妇直播团有13位原隆村的回族媳妇,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2岁,马燕、摆西彦等6位主播负责出镜,其他7位负责打单、库管、发货等工作。每个女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摆西彦是水花的人物原型,她没读过书,22岁嫁人,每天砍柴、挑水、烧火、做饭、挑水、耕地……窑洞里繁重的劳作,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7年前搬到闽宁镇后,她的生活有了变化,但丈夫却在外出打工时因为工伤失去了劳动能力,随之而来的,是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外债。为了生活,摆西彦离开才一岁的孩子,去城市的工地里搬砖、刷墙,一年只能回家几次。

27岁的马燕在来到电商扶贫车间前,从没有走出去工作过。过去,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她留在家里照顾一家人。她的家庭收入不高,与摆西彦家一样,是镇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一度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贫困、小学学历、丈夫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家庭,是很多闵宁镇女人生活里的关键词。但来到电商扶贫车间,报名加入巧媳妇直播团后,她们迎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只是在这种新生活的最初,困难和失望是主旋律。

回忆起最初学习直播带货的过程,徐美佳自嘲:“别的公司是从话术开始教,教怎么让钱落入自己的口袋,我们是从识字、用智能手机,还有化妆开始教。”

徐美佳给每个人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电脑,教大家怎么注册微信账号,怎么进入群聊,怎么在还不会打字的时候使用语音输入。她也开始鼓励大家学习化妆,去看那些大主播的直播,吸取经验。

但过去的经历,让这些女人连一句“欢迎来到巧媳妇直播间”都说不出口。徐美佳把语音发在微信群里,留下作业:晚上回去把这两句话反复听,直到背熟。这之后,她们才能面对着手机的摄像头,把话磕磕绊绊地讲出来。

那句话好像卡在了她们的嗓子眼儿里,无法吐出。徐美佳明白,从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生活,她们需要付出的,是生活在大城市、接受过教育的女性难以想象的。

因为毫无经验,闵宁镇女人们的直播也屡屡受挫。

▲“巧媳妇”直播团队的发起人之一、主播马燕在扶贫车间的专用直播间推介宁夏特产。图 / 顺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的直播很少有人看,直播间里只有零星几个人。马燕记得,去年4月1日第一次直播,卖出了茉莉花、大麦茶和黑枸杞,“一共五六单”。

另一个平台上,直播间粉丝也只有几百个,按照规则,不能挂商品的购买链接。有成员着急了,在直播间的背景里用一张A4纸写上“加微信”三个大字,后面附上了成员们的微信号,没几分钟就被系统发现,账号直接被封禁。

“小号练废了”,一切重新开始,但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在一次多个平台都参与的活动日,她们为了更高效地带货,用3部手机开了3个平台的直播,在与直播间用户互动时提到了某平台的名字,被另一家平台的系统捕捉到,直播的画面被关闭,账号也因为违反平台的规则被封禁。

有几次,徐美佳感到“非常迷茫”,一位扶贫干部也直接问她:“你有什么信心,能在闽宁镇上作出成绩?”

在她过往的经历里,大城市来的员工总会因为薪资、资源,或者更丰富的生活而离开,辛苦培养的人才流失,对她和公司而言都是重大损失。她思考了半晌,回答:“与高薪挖来的直播人才相比,闽宁镇的女人们更珍惜这份工作,她们的根扎在这里,耐得住辛苦。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一件事、一项工作、一份事业有传承。”

在她眼里,就算基础文化素质较差,这群女性也有擅长的事儿。

女人们的毅力和体力不输男性。有一次着急做电商销售活动,但货品没有卸完,没办法发货,直播团成员叫上另外几个女员工,大家一起去卸货。40斤一箱的蘑菇,80斤一箱的牛奶,她们直接从车上搬下来,搬到上百米外的存储区域,几个小时里没有一个人休息。

摆西彦是砍价高手。有一次徐美佳正在福建出差,一个供应商打电话给她:“快管管你们家员工吧!”在电话里,对方愤怒地控诉摆西彦的“罪行”:她去采购干蘑菇,提货的时候,现场买了一个筛子,把每一包40斤的蘑菇都打开,现场把小蘑菇和渣滓都筛了出去,只剩下大个儿的蘑菇,重量陡然减少,价格也直线下跌。

为了鼓励团队,徐美佳一有空就蹲在直播间,没事翻翻自己的通讯录,随机选中一个人,要来电话和地址,然后下单购买。她甚至也会偷偷摸摸地买给自己,“不能用我自己的地址,她们有人负责打单子,看到了会发现是我”。

大家逐渐看到了成果,直播间的人多了,成交量也涨起来了。在直播的第3个月,团队每月销售收入超过了10万元;去年“双十一”之后,光是向拼多多头部商家供货,每天就有6000多单,电商扶贫车间的年产值达到了上千万,为此,车间还专门设置了拼多多发货仓。后来,还在拼多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们在平台上开设了“闽宁禾美”的官方旗舰店。大家的薪资水平到了平均3000元以上,摆西彦、马燕都不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的收入和重建的自信,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目前,电商扶贫车间的主要收入来自供应链,依托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枸杞、干果、牛奶等各类宁夏土特产,借助消费扶贫周,依托拼多多开设官方旗舰店,开始建设“闽宁禾美”这一消费扶贫品牌。图 / 顺子

改变

改变一点一点发生了。

从前,闽宁镇的女人们内心自卑,常常说的话是“我不行”,她们习惯性地被领导支配、被家庭里的男性和长辈管制,说话的声音都是小小的,“看见陌生人会下意识躲起来”,但从学习认字、识字开始,不一样了。

有一天早上,徐美佳去上班,摆西彦站在公司的门口等她,非常骄傲地指着门口牌子上挂着的十个字说,我把这十个字认全了。徐佳美至今都记得摆西彦的表情;“就像小孩得了奖状,等着你去夸她一样。”

为了直播,闵宁镇的女人们也学会了化妆。大家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学习不同的妆容和风格。有媒体来采访时,发现马燕每天要用40分钟化妆,她常常在画完妆后很开心地说:“我要去见我的粉丝宝宝了。”

一有机会,徐美佳就带大家出差、坐飞机、去海边、吃人均几百元的自助餐。大家新奇,又有些惶恐,在没去过的同事面前又非常得意。徐美佳见证了她们许多个“第一次”,她发觉,直播不止给她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成就感,也让她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她记得自己团队有个成员说,在搬迁移民之前,自己不敢带孩子去赶集,因为孩子总有想要的东西,自己又没有钱买,只能训斥孩子不懂事,场面非常尴尬,很多人会围上来,对这个不能满足孩子需求的母亲指指点点。

搬到闽宁镇上来之后,丈夫外出打工,一家人都花丈夫给的钱,她觉得自己没有底气,有时候买菜的十几块钱,都得红着脸向丈夫或者公公婆婆伸手。但有了工作后,那些情形消失了。

这些改变还辐射到了家庭的内部——曾经因为赚钱养家而底气十足的男人们,学会了在休息时给上班的妻子做饭;遇上双11加班,还会专门来车间接妻子回家。对闽宁镇的大多数女人们来说,这在从前是不曾有过的体验。徐美佳常常开玩笑说,“以前你们不敢跟老公大声说话,现在是老公不敢跟你们大声说话。”

女人们的教育观念也跟着改变。大家开始觉得读书有用,接受教育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徐美佳发现,一位每月工资2000多元的员工,愿意拿出600块钱给儿子配一副好一点的眼镜;镇上的辅导班、兴趣班也有了市场,开了不止一家,放假的时候,女人们接送孩子去学英语、学数学、学跳舞。

更为重要的是,女人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一份为人的尊严。

疫情之后,有人来车间参观,给徐美佳转了2000块钱,说算作捐款,请大家吃个饭。大家知道后,都不愿意收,她们提出,要把这笔钱给更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徐美佳又拿出了一些钱,给老人家里买了新的床、沙发和电视,女人们一起把东西搬进去。摆西彦觉得老人家的墙太旧了,跟这些新东西不搭调,她提着两桶涂料,把老人家里的墙全刷了一遍。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打单、发货、装车,原隆村的女人们从留守妇女成长为“一条龙”熟练操作的女工,顶起家庭经济的半边天。图 / 顺子

尊严

“水花”来到闵宁镇之后,并不是一个只有美好的故事,其中也有非常多的苦恼和无力。

做直播也是如此,闵宁镇的女人们,并不能像普通的直播团队那样在最佳时间、晚上8:00-10:00直播,因为她们不只是车间的员工,她们还是母亲和妻子。家庭的各种事,打扫、洗衣服、做饭、接送小孩上学放学、辅导作业……依然在等着她们下班后处理。如果加班直播,家庭内部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一旦有人因此辞职回归家庭,那么此前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马燕的公公婆婆观念相对传统,他们不愿马燕到网上“抛头露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回家之后她需要反复跟公公婆婆协商和劝解。

曾经有一位女员工刚刚上手了库管的工作,就告诉徐美佳自己想要辞职,因为“孩子太小了,需要人照顾”,询问之后,徐美佳才知道,这位95后女员工有4个孩子,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还不到一岁。

除此之外,疫情也给车间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前期车间停工,没有收入,后期复工复产时,又缺口罩和防护装备。大家一起学习直播,总有朋友问她,“你知道你是拉着一群不会用电脑的人做电商吗?”

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好在遇上了不断给予帮助的人。

去年12月,拼多多“宁夏优品馆”上线,闽宁禾美上了拼多多的推荐位。紧接着的“消费扶贫周”活动里,拼多多上线了百款扶贫商品,其中也包括闽宁禾美的枸杞、蘑菇等产品。在扶贫专区,每天的销售量同比增幅超过180%,电商扶贫车间也因此受益。

除了给予流量扶持,拼多多还把官方直播账号“多多大联播”开放给巧媳妇直播团使用,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闽宁禾美的品牌和店铺。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左)和“巧媳妇”直播团队主播马燕在拼多多直播间推介宁夏特产。图 / 小安

接下来,《山海情》的播出也带来了一些客户。直播时,巧媳妇们与直播间的用户聊天,很多人都说,自己是看了电视剧之后找到了拼多多上的店铺;还有人留言,希望自己的购买可以支持闽宁镇上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帮助并不止步于直播。

现在的闽宁禾美,有两个电商扶贫车间,一个物流扶贫车间,总计有一百余位员工,其中的物流扶贫车间,是依靠拼多多的“多多买菜”业务在运转。

2020年“多多买菜”业务上线时,徐美佳找到了拼多多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对接协商后,“多多买菜”将网格派送服务开放给闽宁禾美,物流扶贫车间因此成立。同时,电商扶贫车间也成了“多多买菜”的供应商,通过平台把闽宁镇当地的美食和农产品销往全宁夏,在宁夏地区打开“多多买菜”,闽宁凉皮、蘑菇等产品,都来自闽宁禾美,探索出了一条产、销、配一体的扶贫之路。

从大学生村官到电商扶贫创业,徐美佳觉得,现在的扶贫跟以前的扶贫完全不一样了。“不光捐款就行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供钱不如提供资源。”在她看来,政府、企业,还有线上店铺的顾客们,都给了闽宁镇的女人们极大的帮扶。

女人们之间产生了相濡以沫的感情。在车间里,她们不会把闽宁禾美称为“我们公司”,而是直接说“我们家”;她们也不会把车间的员工叫“同事”,大家互称“姊妹”。

马燕是拼多多的高级别用户,每次发了工资,她都要在拼多多上买口红、衣服还有日用品。徐美佳说:“她的快递比我收得都多。”车间的员工们,也经常使用“多多买菜”购买食品。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巧媳妇”直播团队每天最开心的事情,一是打开直播间,向消费者推介枸杞、干果等宁夏特产,二是收到来自拼多多的网购快递,除了工作服,还有口红、围巾和帽子等“爱美”用品。图 / 顺子

现在的闽宁禾美依然是个很小的公司,2020年一整年,营收也只有600万,直播带货并非是一个大规模、高收益的业务板块,但徐美佳觉得,它有存在的必要。

放眼整个西海固,像闽宁禾美一样的电商扶贫车间,已经有了几百个,最近的两年里,候鸟一般的年轻人回来多了,娱乐和公共设施多了,接受教育的孩子也多了,在闽宁禾美,也出现了两口子一起来上班的情况。扶贫之外,它们创造了更大的意义——让一个家庭,有尊严地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