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在「重男轻女」的阴影下,女孩们如何长大成人

2021年2月3日 文/ 谢婵 编辑/ 姚璐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故事征集里,她们的故事如此相似:被藏匿;被要求只能称呼爸爸妈妈为「姨父姨妈」;「姐姐」或「妹妹」在很小的时候被送出去;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母亲一次又一次经历引产,甚至失去生命。

她们在童年时期的饭桌上、亲戚的闲言碎语中意识到自己是不被爱的。父母的过分偏袒,现在想起还是很委屈。

懦弱和自卑成了她们生命的底色,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期待被爱。一些女孩选择过「像男孩那样」成长来换取父母的喜爱和关注。又因为奶奶、妈妈、身边的姐妹都在「忍耐」的规训下长大,她们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遭遇」来安慰自己所受的伤害。

很难用「纯粹的恶」来解释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在一个性别标签明显的环境里,他们的痛苦也是真实的。因为要生弟弟而失去生命的母亲、一辈子都在为家族劳作的祖母,她们也是受害者。

「重男轻女」也不仅仅发生在家庭里,在女孩求学和求职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外貌、智识与选择上的打压。女生能学好数学吗?女生能成为领导吗?女生可以扛住生活的压力吗?

当遭遇「重男轻女」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在往后漫长的人生里,挣脱困境、重建自尊无疑是困难的。但在702个女孩叙述的生命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些充满力量的东西——

她们顶着「女生不够聪明」和「女生读书没有用」的压力,获得更高的学历,努力不使自己下坠。重要的是,她们一遍一遍回答着那些问题:可以的,没有什么是女生不可以的。

在无数次失望之后,她们学会了及时与原生家庭做切割。那并不容易,甚至非常痛苦,它意味着你要面对那个从小到大不愿承认的残酷现实: 在原生家庭里,自己就是被轻视的那一个。

在漫长的疗愈过程里,她们看心理医生,在书籍和电影里重塑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别议题,厘清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原谅自己身上的软弱和自卑。她们努力争取经济独立,一些女孩在成年后的朋友和恋人面前,重新意识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一些女生投入到社会讨论和实践行动中来,将性别议题带到中国舆论场上最火热的地方来,形成了各种女性互助群体。

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女孩,更知道怎么去拉其他的女生一把。

文|谢婵

编辑|姚璐

「在哥哥和弟弟面前,自己明显是不被爱的那个」

不被爱的故事里,有抛弃、身体暴力、言语的打压,有家庭的悲剧,也有时代氛围的后果

@唐小鸭 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读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很流行好丽友派,我们家有人送了一盒来,我妈趁我不注意把弟弟拉到走廊,让他赶紧吃一块不要让我知道,还把剩下的锁在柜子里头,告诉我剩下的都送人了,在对新事物馋嘴到不行的年纪,我由此至终都没吃到好丽友派,后来也因为怨恨,没有再吃过。

@Yiyi 30岁,有一个姐姐

因为是女孩,在出生后的那一刻就准备被扔掉。当时接手家庭都已经到了家门口,我被裹在小被子里往外抱的时候,被姑姑拦下了。因为是女孩,直到满月爷爷也没有来看过我,也不肯带我去赶集。满月照,百天照,周岁照,全部都没有,直到五岁才有了第一张照片。好想看看婴儿时的自己啊。

@小鱼丸 29岁,有一个弟弟

我有一个跟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弟弟,是买来的。父亲家暴颇为严重,非常频繁,经常打我,把我打进了医院,言辞上的羞辱轰炸更是非常频繁。弟弟从小看父亲打我到大,也很小就学会打我。以前打我不痛,现在长大了,能把我打伤。

@何莹莹 24岁,有一个弟弟

10岁那年,我想一个人待着,不想带弟弟,我妈对我说,「家里的糖果、饼干、娃哈哈都是买给弟弟的,你是傍着你弟才有得吃,你还不待见他。」从此,我几乎不吃家里的零食,觉得那是弟弟的东西。12岁那年,我妈叫我用水桶提水,来回提了好多遍,我抱怨,「为什么弟弟不用提?」在一旁聊天的我妈声色俱厉地说「叫你提你就提!」旁边的阿姨笑着说,「弟弟还小,等他到了你这个年纪,他也要提的。」十二年过去了,我弟没有提过一次水。

@阿毛 26岁,独生子,从小和堂兄、表姐妹一起生活

我是男生,喜欢吃香蕉。去年有一天和表姐妹聊起,才发现她们都不喜欢吃香蕉,奶奶买香蕉只是因为我喜欢吃,这时候会想,家长这样的做法是否伤害到了表姐妹们。

@小姜 22岁,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都说老二是在忽视中独自长大的,所以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对德善在家中的地位感同身受,总是不经意间就被忘记。姐姐是长女,自然是被重视的,弟弟的到来也是默然说明了一切。父母总是不断告诉我,「我们是疼你的,没有偏心」,可是为什么姐姐的名字是家里人翻字典查的,弟弟的名字是庙里求佛求的,而我的名字只是因为隔壁有个女孩叫这个名儿?

弟弟生病手术,父母跑前忙后到处求人,一家人都陪着轮流照顾,嘘寒问暖,而我生病,就一拖再拖,拖到影响正常生活不得不做手术。比起洛洛,我似乎还是幸运的,父母并没有太逼过我,他们只不过将有限的爱分得不太均匀而已,生活的无奈让他们没办法照顾到我的情绪,他们供我读书成长,我已经不可以要求太多了。看到德善爸爸在小卖铺面前给她补生日蛋糕那一幕,是我全剧哭得最惨的一次,因为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好像我从来没有收到过爸爸的生日蛋糕。

@蟹二酒 28岁,有一个弟弟

我刚出生,父母就已经在「计划」二胎,而且期待他是个男孩子。彼时父母都在国企工作,为了不被罚款,我从出生起就拥有与这个家族无关的姓与名,没有户口,自我有记忆起,身边所有人都告诉我,你是谁谁谁家的孩子,10岁之前我都没有叫过爸爸妈妈,从来都是称这两个本就是我父母的人为「阿姨」、「姨父」。即使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一直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他们的孩子,我也一直无法确定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谁。在幼儿园、小学看到别的小朋友叫爸爸妈妈都羡慕得不行。

小时候,经常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亲戚或者邻居家的床上,只是模糊地记得他们说「有人来查,所以把你先藏一下」;小时候的家庭相册里都是弟弟跟着父母和父母的同事游山玩水的旅游照,这些照片里从来都没有我的身影;小时候经常做梦自己被藏到一口枯井,或是梦到自己被扔在别人家,这些梦至今——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盘桓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甚至无法分清那些场景究竟是梦境还是事实。而我从没有和父母确认过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成为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谁都不要打破这种只属于秘密的沉默。就像我无数次质问他们,为什么明明是弟弟晚出生,被藏起来的人是我?

@ emma 有一个弟弟

我家小时候很穷,从小就跟着我妈过,爸爸当兵。后来家庭条件好了,他们想要一个儿子,那时候妈妈也是一个大龄产妇了,我那年9岁,结果因为我妈身体原因加上当年医疗条件差,妈妈和未出生的弟弟都没活下来。妈妈走后第二年有了后妈,也很快又有了弟弟。

图源电视剧《都挺好》

重男轻女不止发生在家庭这个小单元里

「为什么男同学的父母会教他社交礼仪而我的父母只会教我多给领导擦桌倒水。」

@一言 26岁,独生女

无论在家如何受宠,作为女性,我天然就受不公正看法的规限。在我外出独自旅行,又或找工作时,父母总会苦口婆心地说:「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自己去旅游?不能结婚之后跟丈夫一起去吗?」「在家乡工作不好吗?你只是一个女孩子,在大城市有何自保能力?在大城市没人跟你结婚!我宁愿你在家找4000的工作,也不要去挣大城市的1万元!」「你是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不收拾家里!还不会做饭!」父母带来一生的爱,也带来一生的桎梏。

@Yuki 45岁,有一个弟弟

高考填志愿让我学财务,但是数学一直不好,最后自己选的法律,家里认为女性的工作就该稳定实际,支持屡降,所以从大二开始的学费都是打工赚的。毕业的时候遭遇职场性骚扰,回家倾诉被骂了一顿:哪个女的上班不是这样过来的?想舒服只能嫁富豪当太太。

@饺子 27岁,独生女

高中,班主任是一个年轻女数学老师,她告诉我们,女生都很勤奋很努力,男生呢不努力都靠着聪明。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咒语,我自我暗示成为了一个不聪明的高中女孩,那些例如「女生到了高中就要下滑不如男生」的预言似乎要在我身上得到印证。还好高二分班,文科班的数学老师第一天就让我解一道题,我用了新的方法,老师第一次夸我「聪明」。就像一句咒语,困在我身上的魔咒解除了。

@陈狗狗 23岁,独生女

为什么「女孩子25岁前是黄金年龄,要快点嫁人,不像男孩子可以等到30多岁」,为什么男同学的父母会教他社交礼仪而我的父母只会教我多给领导擦桌倒水。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自觉地会模仿粗犷的声音,走着狂野的步子,不自觉地模仿起周围男同学的形态。我想我当时潜意识里是想变成男性的,并且也同样认可了父辈的观念:男性=强。

@nfmh 23岁,独生女

职场上,同一批人里10个人,有8个女生都是应届普通二本,也有211大学的,2个男孩子一个往届三本和一个艺术生二本。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一般会把收尾类杂活类安排给女生。跟供应商沟通出方案类的,就会先让男孩子去。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让男孩子去,他们擅长这个」。但现实情况是,经常前期乱成一锅粥了,然后全堆给我们女生后期来补救,但最后表扬的都是男孩子的功劳。最后考核的时候,男孩子连PPT都没有做完,却留下了,我们几个女孩子都被分配到县里分部去了。

@童行 36岁,独生女

工作之后,成为母亲,才体会身处一线城市的知识女性依然面临结构性的男女不公。单位要求「生孩子不可以影响工作」,家庭里希望妈妈以孩子为先。女性面临着职场期望与母职期待的选择压力,更不用说有片刻时间去做自己了。

图源《坡道上的家》

伤害与后遗症:抑郁、讨好型人格、时常被唤醒的恐惧

「直到现在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有我表弟或者表哥等同辈的男性在场,我对『吃肉』这件事情都不是那么放的开。」

@西南 22岁,有弟弟妹妹

因为是家里最大的那个孩子,所以目睹了在弟弟之前,那些被送走的孩子:一个被送去外婆家,一个被送去菜市场,还有没来得及看见这个世界的。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抱着弟弟放在了顶楼围墙上,被邻居看到,受到了记事以来最狠的一次毒打,被爸爸拖住脚,拖到了客厅,罚跪,打断了一根竹子,妈妈抱着弟弟在一旁骂着。带给我的伤害大概就是,变成了一个不会撒娇,极度敏感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对被送出去的那些妹妹,永远心怀愧疚。在成长之中,变成了强迫症患者,焦虑患者,抑郁患者。

@北北 23岁,独生女

小时候不懂那么多道理的时候,只是身体上的疼痛。初中之前,只要我做的一点点不顺我爸心思,换来的就是打骂。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夏天家里的凉席是那种普通的竹子做的一条一条的,被我下床的时候不小心掰断了一条,他就拿凉席细细的一条竹子抽我腿和手臂,时间太久也记不得那时候他骂了什么,那个夏天好热,可我一整个夏天都穿着长袖长裤。

那时候以为他只是脾气不好并没有讨厌我,直到后一年表哥来我家住了一个月,我爸给了我钱让我去小卖部帮表哥买东西,我买了一袋零食拎回家,本以为我多多少少可以吃到一点。结果我爸就让我待在旁边写作业,我表哥在旁边吃零食。才知道我爸不是脾气不好,他只是不喜欢我。

23岁的我,和他单独在一起还是会恐惧,不知道说什么不敢直视他,别人抬一下手我还是下意识的去躲避。

@naomi 25岁,有一个弟弟

高考严重失利,从考前预测重本跌到二本。我想复读,老师同学也以为我会,我爸妈跟我说,家里没钱,今年生意亏了很多。二本已经很好了,女孩子嘛。一个暑假的抗争下来我放弃了。所有人都怪我没有去复读。男朋友跟我分手了。三年以后,我弟弟发挥超常,考了个二本。他们强迫我弟弟去复读,说二本不够好。家里拆迁,我妈说,赔的钱都给我弟弟买房子,没有我的份。说完还是忙着给马上离家的我装吃的用的。

看他们辛苦,控制不住想给他们买膏药补品牛奶。但是永远无法忘记,学费太贵了,二本不行,家里拆迁的钱不给你啊。

@凡凡 23岁,独生女

小时候父亲总说如果他有个儿子会多么多么优秀,会比我听话比我懂事之类,甚至父母双方都背着彼此私下和我严肃地讲过对方想要一个儿子。我从小就生活在如果有个弟弟我可能会被抛弃的心理阴影里,也总被拿来和他们想象中的那个完美无缺的儿子比较,所以一直努力把自己活成男孩子的模样,觉得这样他们就会喜欢我一些。

这样的我很累,小学总被班里的同学说是男人婆,甚至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也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我。事实上,我也想从小就有很多可爱的毛绒玩具,想被别人保护,想毫不别扭地穿裙子撒娇,也很渴望被爱和被珍视。现在长大了,虽然的确是没有弟弟,但是总有种不安全感,也很自卑。其实我打心眼里羡慕那些漂亮斯文可爱的女孩子们,不用假装坚强,不用被拿来和一个假想中的人比较。那个不存在的弟弟就像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总是在父母看着我也许是不经意地说出那句「我要是有个儿子他会怎样怎样」里被反复揭开。

@嘀嘀 25 岁,独生女

在饭桌上吃饭,外婆会看我夹了多少肉吃,如果吃太多,她就会很不耐烦地说「别吃那么多,给你哥哥吃一点」,但实际上我哥吃的肉比我们任何人吃得都多,那个时候吃肉是要看我外婆的脸色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直到现在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有我表弟或者表哥等同辈的男性在场,我对「吃肉」这件事情都不是那么放的开,这很微妙,不是说我在那种情况下不敢吃肉,而是当要把自己放在「奉献者」位置上的时候,心里不是那么痛快,这给我带来了一些多余的情感损耗。

图源《都挺好》

她成长时真的没有我这样的好条件

「当我对父母的重男轻女确定无疑时,我就不再为他们的不公平对待伤心了。」

@婷婷24岁,有一个弟弟

我不能拿我没出生之前的事,我不能决定的事,二十出头年轻的妈妈不能决定的事,没文化好面子见识浅的奶奶决定的事来困扰自己。

@Nico 27岁,独生女

奶奶前几年去世,我有些后悔因为当初重男轻女的原因很少与她接触,其实姥姥和奶奶小时候家里都重男轻女,但姥姥很坚韧,十几岁就一个人从山东来大连,离开了压抑的原生环境,与海军姥爷结婚生了四个女儿,艰辛半生后幸福地生活。奶奶或许是有些懦弱,她也一样坚韧的在原生环境里以女孩的身份生存结婚生子,我其实不应该苛责她,谁要求人就一定要成长得坚强自我与环境之恶抗争呢?她后来也很爱我,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去看她每次都给我做小时候最爱吃的炸酱面,会把我的内裤袜子洗好收起来想着我下次去看她。我其实早应该与她和解,她成长时真的没有我这样的好条件。现在时常想念她,如果与她好好谈谈,她那么善良,或许会向我道歉呢?

@唐小鸭 25岁,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长大以后,妈妈渐渐觉得对我有亏欠,这几年有意无意地找机会跟我解释道歉以前的种种,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怎么对小孩一碗水端平,问我能不能原谅她。我的性格也是那种别人道歉了就不当一回事的,更何况是我的妈妈。现在我们关系很好啦,还会跟我撒娇啥的,还会跟姐姐说想我不敢打电话给我长聊怕打扰到我工作(因为总是加班到很晚),也算是圆满修复了吧,只是偶尔梦到以前的事情还是会哭着醒过来。

@一楠 独生女

我高中依然长期居于前五,后来成为我们村第一位活的理工科女博士。我离开了家乡,终于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我老家的农村一样视男孩为命根,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生不出儿子就要担心在婆家受到欺凌。我大概是不会嫁回家乡了。我发誓日后绝不因性别对自己的孩子偏心,要是我有一对姐弟,弟弟胆敢毁坏姐姐玩具,我非常支持女儿收拾一顿这熊孩子:)

@何莹莹 24岁,有个弟弟

当我对父母的重男轻女确定无疑时,我就不再为他们的不公平对待伤心了。放假在家,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最后考上大学,离开了家,大学毕业后,工作稳定,经济独立,一个人生活着。今年的中秋节,我要早起去培训,所以打算晚上再给我妈发红包,结果我妈早上就发信息过来说「邻居都说读书没有用啊,翅膀硬了就不会孝敬父母了」之类,我赶紧转钱过去,还安慰她说我会孝敬她的。后来我转眼一想,怎么会有人说这种话,明明就是她自己的话,说来激我的,怪我过节没表示。我问她,别人说的这些难听的话没和弟弟说吧,她说,「不会和他说,怕他心里难受。」这头,时隔快十年,我拿着手机,坐在城市的公交车上,我还是留下了眼泪。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爱你,或者不爱你,真的会很分明。

图源《欢乐颂》

「让人走出困境的,除了爱,还是爱」

「只要父母和周围的人不给女孩洗脑和设限,女孩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su 34岁,在30岁的时候突然多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因为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长大,我怀孕时无比期待是女儿,想让同样重男轻女的公婆失望,并且他们还不敢对我怎么样,以此证明给人看,女人不怕这些。

@蟹二酒 28岁,有一个弟弟

在「老大」的枷锁和弟弟对我的暴力打压下,我艰难地活到了成年,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985、211,终于脱离父母脱离弟弟,去了另一座城市。

18岁来这座城市生活,至今已经10年,这10年里,我读大学,勤工俭学、读研、实习、找工作、恋爱,无数次搬家,无数次熬夜加班,无数次面对困难自己一个人咬牙坚持,如今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得很好,除了偶尔与父母电话,和那个家几乎已经很少有什么关联,与弟弟也几乎很少联系。我也知道未来的几十年,我依然要努力地独立生活,我依然要艰难地走下去,但我相信我已经练就了一身无坚不摧的盔甲,再难再远我都能很好地走下去。

对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出生的女孩子来说,拥有独立坚强的灵魂真的很重要。虽然原生家庭的伤害和影响很难磨灭,但要坚信,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美丽、善良、努力,即使短暂地不幸,但命运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西南 22岁,有弟弟妹妹

我想这个困境是一生的。远离伤害的具体实践就是远离父母、家庭,重建生活,通过读书、抄书、写文章、摄影,让自己愉悦地工作(咖啡馆兼职)重建自己的生活。相机和阅读,是我重建生活和自由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yyq 30岁,有一个姐姐

我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妈妈!妈妈出生在农民家庭,家里有十一个孩子,女孩子是不让上初中的。她小时候每天要下地干活,回家就照顾弟弟妹妹。到了晚上想偷偷学习,但是如果被发现偷用灯油就会挨打。来月经买不起卫生纸,砍柴赚的钱要供哥哥上学。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妈妈拼了命走了出来。我从小一直看着只有小学文化的妈妈努力学习、工作的样子,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女生有什么不好!我大学学日语,爷爷给我起的名字在日语里的发音刚好是只有女生才用的名字。所以,一切都是有出路的!希望所有的女生都能自信地爱自己!

@宝宝 28岁,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我结婚的时候,男方家给了6.6W彩礼,2.8W的三金,加上我工作存的5万块,这些钱凑成了我的嫁妆,在爸妈的观念里,那5万块就是他们给我添置的嫁妆。他们给弟弟买房买车还房贷还车贷,给弟弟将近30万的彩礼娶媳妇,给弟弟花大价钱定婚礼酒店。但是在我和我妹妹结婚的时候,让我们把彩礼带回小家庭+自己工作赚的钱,他们认为对女儿就仁至义尽了。

结了婚之后,明显感觉到爸妈把我和妹妹当成外人。宝宝这个叫法,是老公叫我的,是恋爱的时候我让他叫的,或许这个叫法,只是因为我也像洛洛一样,只想得到爸妈平等的爱吧。我很喜欢老公叫我宝宝。目前并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但我遇到了一个很爱我的老公,非常治愈我。我们一起上下班,一起研究好吃的,一起出去玩,在我难过的时候,他会陪在我身边给我力量,爱,让我治愈吧。

让人走出困境的,除了爱,就还是爱。

@饺子 27岁,独生女

这一种被压抑的经历我一直以为只有我才有,直到有次作文课上有一位女同学读自己的作文,讲的也是自己被家人重男轻女对待的经历,我直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我之所以不能够获得家人的百分百的爱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是因为「女孩」永远不够好。而我小时候最爱看的电视剧是《武则天》,最爱读的书是《绿山墙的安妮》,她们让我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女性的成功都似乎特别的艰难。真正的启蒙是在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时候,老师讲到了性别角色、性别分工以及儿童绘本里面出现的性别刻板印象,那时候我才终于可以和我压抑的童年和解。再后来我关注性别平等关注女性主义,它们都帮助我直面过去直面自己。我希望更多女孩能知道这些事,这样她们或许可以更加爱自己一些,更加自由一些,更加勇敢一些。

@泉生 26岁,独生女

我没有被父母重男轻女过,只是在大众舆论中受到过一些小的刮擦。但是我还是想说,像我这样的女孩是存在的!以我自己的经验回过头来看,所有限制都是人为的添加,只要父母和周围的人不给女孩洗脑和设限,女孩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有几件小事值得一提。

上学的时候经常有种说法,男生后劲大,所以女生成绩就算暂时领先,终究也会被超过,刚上高中的时候,我内心非常恐惧。但我的母亲非常务实、非常脚踏实地。她没有说男生逻辑强那套话,但是也没有去反驳这类话,只是平静地询问我学习难点在哪,哪里学不会。相比于其他学科,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困难。她的平静感染了我,我也平静了下来,仔细去分析学习的困难,然后逐个击破,知识点分门别类,习题集从易到难,该做练习做练习,该报班报班,该问问题就大胆地问。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基于性别的压力不攻自破。我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全身心地体验到,只要找对方法、刻苦努力,就可以学会学懂,这跟是什么学科、我是女孩或者男孩根本没关系。

我后来上了国际一流的大学,主修就是数学系,而且以一等荣誉毕业,这让我坚信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不分男女!

后来我毕业面临选择,是继续学业,还是直接找工作?当时正在读的硕士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过渡期,还不确定硕士毕业后是否要继续读博士。基于多种因素,我抉择的几率是一半一半,很焦灼地衡量着。有次聚餐谈起这件事,一个叔叔一听就说,肯定是找工作啊,女生怎么能读博士呢?然后桌上一片附和之声,也没有说什么具体的理由,但就是七嘴八舌地表示女的读博肯定不行,是条死路。我当时脑袋嗡一声,心乱如麻,感到很强力的一股浪潮向我压倒过来。

并不是他们这么说我就认同了,我也不觉得他们有道理,但是在彼时彼刻,我非常直观地感觉到作为女性读博会面临的巨大压力。桌上那么多长辈理所当然地这么说,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候我爸爸开口说,用一种很自然的口气说,不就是担心找不到老公吗?先找个老公不就行了,我姑娘已经谈了个男朋友,准备结婚了。此话一出,桌上的人又轰地一声转向,表示「哦那就没关系」「那可以考虑读博」。

但其实我当时和男友才刚在一起不久,还远远谈不到结婚,我爸也知道,事后也没有说我都放话出去了你一定要和这个男朋友结婚。他这么说纯粹是为我解围,他用那种理所当然的口吻,一下子就把那些反对声化解掉了,我觉得我心里的大石头也化解掉了,头脑忽然就回复了清醒,内心也平静了,好多压力一下子就卸下去,又可以按照我自己的心意去考虑这件事了。

感谢我的爸爸,我一直以为他比较粗糙,但是在关键的时刻,他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巧妙地保护了我,他没有去争论或者发表什么先进的女权理论,只是顺着那些人的思维把他们堵回去,给我留下一个平静自由的空间去好好选择。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从社会和一些常见的鄙视女性的舆论中把我保护起来了。

现在我靠自己的能力工作,挣钱,自立,有了自己保护自己的底气和力量。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而且他们让我知道,即使不去追寻什么先锋的理论,不去采取过分极端的做法,只要真心爱护自己的小孩,完全可以用自然而巧妙的方式把孩子从性别偏见中拯救出来,尽情地自由发展。我希望这样的父母可以越来越多。

图源《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