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张译 专业的力量

2021年1月5日 文/ 张茜 编辑/ 顾鸽

年度力量-专业

2020年有四部主演的电影上映,被称为“张译年”。从艺以来,其参演的电影累计票房已超百亿元,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演艺的专业性也受到极高赞誉,被誉为实力派青年演员的重要代表。

戏路广泛,能胜任多种角色,表演富有层次和质感。在《八佰》中,以眼神传达“老算盘”的复杂人性;拍《金刚川》时,为戏晕倒,塑造了“莽撞人”的真诚和大义;《一秒钟》里,虐身瘦黑,用心诠释父亲的深情……赢得观众“演谁像谁”的口碑。

众多的作品和成就,源自他对表演原始的热爱,对专业极致的追求,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静心修行,打磨演技,以艺术之名致敬历史、对话时代,彰显专业的力量。

作者 | 张茜

编辑 | 顾鸽

种树人

银幕上,一个瘦瘦的身影在大漠中踉跄。他叫张九声,刚从劳改农场里逃出来。赶上沙尘暴来临,狂风卷着黄沙,他艰难地往前走着。

因为面容黑黝,身形太过瘦弱,很多观众一下子没认出演员张译。在这部张艺谋执导的《一秒钟》里,他饰演的张九声是一位脾气暴躁、执拗的父亲,一心只想看到新闻简报中女儿的镜头。

荒乱的年月,女儿是张九声唯一的惦念,电影成为情感的出口。借这个故事,张艺谋表达了自己对胶片电影的情感。而角色之外,张译多年未变的执念,同样是电影。

30年前,10岁的张译被父母带着去看《红高粱》。在此之前,父母曾设想过他将来会成为演奏家、歌唱家、运动员或主持人……但对小张译而言,这些职业都敌不过一部《红高粱》。

看着大银幕上闪动的人影,张译开始对幕后的世界感到好奇:“电影里面的人为什么那么高?”“电影放映完‘他们’去了哪里?”年少的好奇心像一簇火苗,点燃了往后30多年的生命。这部电影,让少年张译成长为了演员张译。

缘分兜兜转转,30年后,他走进了这个影响他“入行”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世界。在社交平台上一向不活跃的他,为宣传《一秒钟》,3个月内共发了19条微博:讲小时候对电影的好奇,讲对《一秒钟》的理解,也讲如今对电影的爱……字字句句中,有着对电影无尽的专注和深情。

图/微博@张译

如同命运的某种牵引,曾经与当下在《一秒钟》里汇合,因为不懈付出而锤炼成的专业度,呈现于聚光灯下。

拍戏时,为贴合张艺谋对角色“瘦”“自然黑”的要求,张译一个月减重20多斤。剧组里,大家吃包子,他只吃馅,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同时还在40多度高温的沙漠里暴晒。最后,脸颊陷下去,颧骨凸了出来,俨然是“张九声”的模样。张艺谋说他“像当地人”。

影片里,有一段“一秒落泪”的哭戏。拍摄时,导演要求张译在看到女儿的影像后,转身就落下泪来。这对演员要求极高,既要掌控眼泪流出的速度,又要把父亲对女儿的情感诠释出来。张译演完后,要求严格的张艺谋给了句“不能再好了”的评价。

《一秒钟》剧照

在《一秒钟》的北京首映礼上,张艺谋称张译“任何一个导演都希望跟这样的演员合作”。受认可的背后是张译二十多年的积累。从《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孟烦了,到《亲爱的》里的韩德忠、《追凶者也》里的董小凤,从电视剧到电影,张译用近乎苛刻、反人性的训练,夯实了成为“好演员”的条件。

自身努力,加上时运来临,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将他推入主流的视线,厚积,终迎爆发。张译形容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种树人种了二十几年的树,终于接二连三地长出了新芽。”

张再来

《一秒钟》不是观众2020年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张译。

先和观众见面的是《八佰》里懦弱的逃兵“老算盘”,后是《我和我的家乡》里憨傻幽默、顺口溜不断的村干部姜前方,接着是《金刚川》里隐忍抵抗的张飞……张译的名字接二连三地出现在银幕上,并且角色反差很大,有人因此称2020年为“张译年”。

每一次出演,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演员的内心重建和诠释。在《金刚川》里,张飞这个角色,不同于一开始就铁血的英雄硬汉,他的性格是渐进式的,起初会为了几发炮弹计较,唯唯诺诺,当战斗到最后,只剩他一人,内心的孤独、愤怒全部涌上来,其“莽撞人”的一面才显现出来。

饰演这样富有层次感,且拥有复杂情感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张译有自己的方法。拍摄前期,他观看了大量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资料、纪录片,还拜访了角色原型,并跟教官学发射炮弹。

为说好陕西话,他自制“张飞台词注音版”,每句台词下面都标注了对应的拼音和谐音字。“上万人明早五点前要过河”是“伤弯人明造捂点前要锅河”,“冲我来”是“冲饿来”……他对角色的把握,精准到了每一句台词对应的音调和语气。

到了正式拍摄时,前期的准备都成为基石,铺成小路,张译由此走进了张飞的内心。

《金刚川》剧照

影片中,张飞以自己做引,故意暴露位置,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给志愿军争取过河的时间。为展现那种背水一战的感觉,拍摄时,他直直地、死死地看着空中的敌机,因此炸弹的碎屑,常常随着石砾、沙土、灰尘一起从头落下,迷住了眼睛。他总是忍着难受,继续拍。

到了拍张飞牺牲的戏时,剧组一起通宵作业。现场,张译对着空中敌机大叫“来吧”,嘶喊着发射炮弹。由于过度投入表演,他缺氧了,嘴唇渐渐发白,直接晕倒在炮台上。几秒钟后,他缓过来,听到工作人员的声音传来:“译哥晕倒了,去看一下。”

他摆摆手:“没事,我没事。”调整好后,他又快速投入表演:“再来。”

因为经常跟导演管虎要求再拍一条,吴京给张译起了个外号“张再来”。有场戏甚至拍了17条,最后是管虎先叫停了。张译对每场戏都看得很重,他总在想“要是能再来一遍就会更好”。

为呈现最好的效果,他亲自演了碳化后的尸体。刚熬完一个大夜,他就早早来到片场,化了4个小时的特效妆,血块结成痂,凝在浮肿的脸上,看起来像为英雄颁发的奖章。《金刚川》上映后,观众评价他演技封神,连“眼神”“脸上的肌肉”“耳朵”都是戏。

“莽撞人”的另一面是真诚和执著,张译对于电影的态度,就像他饰演的角色张飞一样,愿意为自己的事业牺牲,无畏无惧,也因而获得最大的尊重。

夜跑者

走到职业中场,演员张译的印象拼图,终于“完整”起来。他性格里自带的内敛、沉静,赋予了每一个角色属于张译的印记,让英雄或小人物都变得细腻可观。

《八佰》里,张译饰演一位瓜怂懦弱的逃兵“老算盘”,这是一个在战争中把活命比尊严看得重要的小人物,演员需要从外表到内在去体悟人物的处境,让非常之人呈现出常态的人性。

电影上映,“老算盘”一出场,一身脏脏皱皱的军服,戴着耷拉到肩膀的假发套,眼镜滑到鼻梁上,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借助肢体动作和神情,张译的逃兵形象立住了。

对于人物塑造而言,内心活动更是重头戏。多年的经验积累,张译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然后再用“方法派”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老算盘”逃生的戏,是这个人物叙事的高潮部分,也是张译所认为的难点。这场戏不仅要求情感的爆发力,而且要将人物逃生时的矛盾心理展现出来。一边是对战争的恐惧,一边是对生的渴望,还有对自己的无力感,三重情感叠加,难度很大。

拍摄前一晚,张译睡不着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到了现场后,导演说只拍背面,他才松弛下来,慢慢融入角色。

在这里,张译的情绪是一点点爆发的。先是哀求,然后是痛哭,再一下一下地磕头,不断地说着“我求求你了,你放过我吧”。一个在战争中仅仅想要活命的、不太出彩的小人物,被张译演得可怜、可悲、可气,又可被理解。

这种情绪精准无误地传达给了观众。很多人看完后评论说,完全认不出来是张译,“只记得老算盘”。观众所谓的“演谁像谁”,无疑是对演员“专业性”的最好诠释。

《八佰》剧照

2020年,几部重要影片的上映,让张译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超过百亿元,是国内第六位达此成就的男演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银幕时代。

在片场,为了角色,他会大笑、痛哭、崩溃,有了狡黠的、可爱的、烟火气息的一面。但在片场之外,他总是很淡然,游离在这个高歌猛进的娱乐行业之外。生活中的张译和演员张译不太一样,似乎只有进入角色、镜头和银幕,张译才成为了张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影视拍摄被迫停工。在整个世界都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张译每天零点出门徒步,走5公里,连续走了一个多月。他知道复工后就要拍夜戏,因此必须要让自己的感官、生物钟都适应零点,以此来调动肢体和情绪,保持最好的状态。

那时,夜很静,整个城市都在休眠,他在以某种熟悉的速度“狂奔”。

如今,夜晚和白昼都热闹起来。人来人往间,张译的名字被频频提起,名利、繁华、机会、荣光一起来临,他内心反倒镇静下来,2021年的期望是“继续工作”。

这恰是一个专业演员的本色,专注力只在他的作品上。

以下是《博客天下》对张译的年度专访:

“艺术标准永远没有最好”

博客天下:2020年算是您作品爆发的年份,《八佰》《金刚川》《一秒钟》等影片相继上映,现在回看,这一年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张译:很充实,就像一个种树人种了二十几年的树,终于接二连三地长出了新芽。有作品可以请观众看到,对演员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博客天下:10年的军旅生涯让您对军人身上“舍生取义”“为国牺牲”的精神有很深的感触,而《八佰》中的“老算盘”是一个完全相反的角色。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出演这个角色的?

张译:作为演员,能遇到这样一部电影,非常荣幸。故事中的很多人物都令人动容,我挺想演一个英雄的,战死沙场、激情悲壮,比如羊拐、老铁和端午。读剧本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着自己会怎么演绎他们。可是万万没想到,(导演)安排我演“老算盘”。

我本人和这个角色的差距太大,实在想象不出“老算盘”的内心画像以及外部形象。再加上以前当过兵,对“逃兵”这个字眼确实有些抵触,担心将来观众会骂这个角色。

但是“老算盘”是唯一一个背离这个群体的角色,他并不是一个保全自己的利己主义者,在老铁受伤的时候,他也能冲上去抢救。如果不是手指被打断,再也没办法摸枪了,他也会留守到最后的。他只是想活下来,这样的念头,放在谁身上,都没有错。

但是难度依然存在,我还是蛮喜欢挑战的,就像医生,都喜欢挑战疑难杂症。导演也是帮我做了很多的角色准备工作,他想完成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愿意拉上我一起去搏命,我干嘛不愿意呢?

博客天下:拍摄《八佰》的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张译:“老算盘”跪求端午放他一条生路的那场戏,是我的噩梦。台词量几乎是全剧中最长的一段,又有方言的障碍,还需要情感的爆发。

这场戏开拍之前,我一直是希望迟一点再拍,但该来的总会来。拍摄前一晚,我睡不着觉,就给导演发信息说,我呀明天可能要发烧了……还没发出去的时候,一个好朋友电话打来,跟我聊了半天这场戏,我就决定振奋一下了。

第二天,导演说我只拍你背面,不用担心。我更是松了一口气。等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忽然发现摄影机就在我的正前面,怼着脸拍……好在最后的完成,导演还比较满意。

博客天下:您曾塑造过很多不同性格、执行不同任务的军人形象,在您看来,《金刚川》中张飞这个角色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译:他不是一个上来就豪言壮语式的英雄,刚出场反倒是唯唯诺诺,对炮弹精打细算,行事谨小慎微。但短短几个小时后,他经历和战友的生离死别,经历了无数次刚刚建好的桥被摧毁的挫败,面对一个行踪不定的敌人,他内心的“莽撞人”才破茧而出。

《金刚川》剧照

博客天下:《金刚川》中,张飞最后决定牺牲自己来掩护大部队过江,据说您演这场戏时脑供血不足,在现场晕倒了。看到成片后,请问您如何评价自己这段表演?

张译:看自己的表演,从来就没有满意过……我总会想,要是能再来一遍就会更好。但电影就是遗憾的艺术,只能在现场尽可能地多拍几条吧。

其实反过来想,遗憾,也是一种美,没准反而是最好的表达。

博客天下:有人评价您在《金刚川》中奉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但是之前也有人提出,演技是没有所谓的“教科书”的,您如何看待这个评价和这个观点?

张译:自然科学知识的教科书,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式知识阐述,表演属于艺术范畴。对艺术的表达和感受不会存在一定之规,因为每个人的审美、理解都不一样。无论是何方法、最终如何呈现、演员如何表达,只要是可以打动大多数人的表演,都是好的表演。

但是表演确实又是一门学科,演技是有教程的,教程里面教授的,是表演的基础知识,比如声、台、行、表的基本功,对表演的基本理解,是有指导性的,但是对于审美和感受,只是引导性的,学完了基础,做演员还要靠漫长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实践。

“演戏的终极目的不是拿奖”

博客天下:您的演艺生涯不算是一帆风顺,从没有戏拍到演配角,再到演主角,这个过程中您一直在努力,在您看来表演是有方法论的吗?比如遵循一个原理,坚持就可以成功?

张译:当然会有方法论,但是所有的方法论都是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至于原理,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离不开不断的自省和感悟。

但是,成功与否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个演员的背后总有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声效、服化道等各个部门的幕后英雄在支撑。没有他们,没有演员。

博客天下:之前接受采访时,您提到每次饰演角色前都会列人物小传,这是快速进入角色的方法吗?您有什么自己的技巧或习惯来适应一个新的角色?

张译:写小传是其中一个办法。提前进组,体验生活,熟悉拍摄环境,掌握语言逻辑,多做新角色的准备功课,少去想那些以往演过的角色,新角色自然会住进你的内心。

《金刚川》剧照

博客天下:《八佰》和《金刚川》都是以方言为主,您觉得电影呈现时,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在哪里?您曾经最想做一个播音员,您觉得表演上这种台词的多变,可以满足播音的理想吗?

张译: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时刻说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同的方言区划里,包罗着不一样的烟火人间。所以,方言里常常潜藏着某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思维逻辑方式。

方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演员展现不同的性格,观众也会感受到这份距离的拉近。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播音和这件事的关联性并不大,要说理想的满足,过去录制了很多广播剧,以及曾经为一些纪录片配解说词,那算是真正的满足。

博客天下:都说今年是“张译年”,有网友评价“张译值得一个影帝”,您如何看待这种评价呢?您会对拿奖特别期待吗?

张译:二十来岁的时候想拿奖,是想获得市场的认可;三十来岁的时候想拿奖,是为了让父母高兴。现在,被很多朋友认可了,很感恩,父母也捧着我的奖杯照过相了,很高兴,得奖这件事好像就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了。

现在会很冷静地看待这件事:演戏的终极目的不是拿奖,可拿了奖,又必须努力演得让观众更加满意,所以每次拿奖之后,压力真是大过高兴。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有观众和评委还愿意给我这份荣誉和鼓励,我依旧感恩、感谢。

博客天下:您在很多次采访中都说过,演员所收获的热闹、名利、繁华都是很短暂的。2020年多部作品上映,您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已超过百亿,对此有什么感受?

张译:个人而言真的没有什么变化。演员的工作就是拍摄期内的表演,上映期内配合宣传,影片何时上映,不是我能决定的,今年这种情况,完全是赶上了。

“把不一样的自己,给到观众”

博客天下:您觉得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影视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冲击,给您个人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张译:疫情对影视业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大的冲击,剧组停摆,影院关门,几乎全部从业人员歇业。但是互联网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算是好的方面之一。

博客天下:没有电影的那段日子,您在做些什么?

张译:我和大家一样,在家里没办法出门,等待着行业复工的消息。但是电影从没有离开我的生活,电影,无处不在。

博客天下:2020年,您作为评审参加了平遥国际电影展,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张译:贾樟柯导演和团队,为中国电影人营造了一个单纯又美好的电影氛围,让电影回归到电影本身。能跟他们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非常有幸。作为一个年轻演员,学到很多,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第一次体验到电影评审的工作,不那么容易,却又极为幸福。

博客天下:作为演员,在表演上的“难”,主要指哪些方面?

张译:能在准备阶段精确捕捉到人物的内心,能在拍摄阶段,排除全部杂念,从内到外精准地展现出来,这是很难的。

表演有时候不是一蹴而就,往往像个工程,捕捉、设定、交流、判断、反应、声、台、行、表,方方面面就像工程队里的各个部门,你自己必须把这些部门统一协调,才能浑然一体。这个统合的过程,是最难的。

博客天下:作为阅读爱好者,您平时喜欢看哪类书籍?您认为阅读可以给演员这个职业带来什么?

张译:小说类肯定是首选,演员需要多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人,小说会帮很大忙。

博客天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您觉得作为演员最需要坚守的东西是什么?

张译:对表演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耐得住寂寞,不断地学习。

博客天下:您在表演事业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张译:能演不同的角色,基本演好。

博客天下:您曾经说过住在剧组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这种生活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张译:因为当过兵,总是喜欢集体生活,剧组就是这样,几百上千人,一起拼命地干好一件事,总是会让我觉得特别燃,特别有劲。

博客天下:回首2020年,您认为自己的最大收获和遗憾分别是什么?

张译:最大的收获是今年上映的作品大家都还比较喜欢,没什么遗憾,只是常常想,要是新冠肺炎疫情从未发生过该有多好。

博客天下:现在您选择剧本的标准是什么呢?未来您还想尝试什么样的角色?

张译:故事好,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要有正能量,有人文关怀;角色具有挑战性,能把不一样的自己,给到观众。未来,随遇而安。

博客天下:展望2021年,继续向前走,您有什么梦想和规划?

张译:继续工作,多陪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