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多家知名药企重组转让,拆分裁员潮来了

2020年8月7日 文/ 陈广晶 编辑/ 严冬雪

医药行业进入急剧震荡阶段。

8月6日,浙江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2016年以来,经营业绩持续下滑、长期亏损,已资不抵债,影响公司运营。为了进一步控制投资风险,海正药业董事会决定,同意云生公司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同时授权公司管理层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事宜。

海正药业强调,云生公司破产重整,不会影响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不对其持续经营造成影响。

就在同一天,人福药业也发布公告,公开其资产重组最新进展称,已于8月5日与重庆医药签署股权转让合同,拟以3.62亿元将持有的四川人福医药70%股权转让给重药集团。

人福药业公告也显示,四川人福及其子公司对人福药业欠款3.22亿元,这笔钱将由重庆医药在交割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向四川人福及其子公司提供借款用以偿清债务。

在此前后,步长制药、国药一致、誉衡药业等国内龙头药企,都有破产、重组、并购的消息公布。同时,拜耳、默沙东、GSK、赛诺菲等跨国药企,也有出售业务板块、拆分、裁员等大动作。

分析人士指出,在近年来仿制药降价、创新药研发难度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之下,药企巨头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

而在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作用,业绩承压之下,这些冲击已经开始集中显现。可以预见,为了应对新的市场形势,还会有更多变动和计划公布。

业绩承压

下半年已有10家药企破产转让

包括海正药业和人福药业,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已有至少10家国内知名药企及其子公司、控股股东破产、重组或实施转让、并购。

2018年以来,中国医药市场的震荡一直在持续加剧。据统计,目前已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超百家药企,亏损总额已经超过百亿,是2019年全年亏损总额的80%以上。为了促进业绩增长,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剥离非核心业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药企的选择。

从海正药业旗下云生公司最近三年的营收情况看,其营收和净利润都在持续下滑,截至2020年6月30日,云生公司未经审计净资产为-3911万元。

截至6月底,海正药业及下属子公司对云生公司应收款项约1.2亿元,已计坏账准备1868万元;长期股权投资1.5亿元,合并层面对云生公司确认商誉9260万元,均已全部计提长期股份投资减值准备。

海正药业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营收110.72亿元,同比增长8.68%;归母净利润9307.3万元,与上年同期的-4.92亿元相比,已属转亏为盈。在其背后,除了制剂板块的拉动,完成子公司海正博锐的股权重组交易以及其它非核心长期资产处置也功不可没。

实际上,云生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兽用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非海正药业的核心业务,亏损确是最严重的。随着包括云生公司在内的更多与主业无关、效益低下、连年亏损业务及资产的剥离、处置,海正药业的业绩或也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变局丛生

多家跨国巨头完成大手笔调整

8月3日,拜耳中国发布消息,拜耳已完成向美国公司礼蓝动保出售拜耳动物保健业务。这一协议自2019年8月达成,在满足交易条件,包括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后完成。

这一交易涉及51.7亿美元现金(税前),以及礼蓝动保向拜耳定向发行的7290万股普通股票,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票的15.5%。

尽管该交易最终成交金额68.9亿美元,较此前约定的76亿美元有所减少,但是对于刚刚为和解除草剂致癌付出109亿美元,第二季度又亏损95亿欧元(约合112.5亿美元)的拜耳来说,仍不失为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医疗器械领域,8月2日,西门子医疗和瓦里安医疗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在完全摊薄的基础上,进行164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在这一交易中,西门子将以177.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瓦里安全部已发行股份。

整合西门子检测和诊断,以及瓦里安癌症护理优势的基础上,未来将创建一个多学科的全球医疗保健巨头,将诊断、影像、放疗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

在这之前,辉瑞、诺华、赛诺菲、GSK、默沙东等,都已有拆分、剥离业务、关停管线,甚至大规模裁员等“大手笔”调整。

同时,在内部管理模式、高管人员等方面也有较大调整。比如:辉瑞普强撤掉了首席运营管岗位,默沙东中国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调整等。

从近期发布上半年财报的情况来看,疫情和带量采购等倒逼非专利药降价的政策,也对跨国药企的收入造成了冲击。强生、罗氏、辉瑞等巨头,营收均为负增长,此前已趋于稳定的市场格局也在改变。

在中国市场和创新药,成为重要驱动力的今天,如何在疫情常态化、中国带量采购范围持续扩大的形势下把握机遇,是中国药企和跨国药企,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而针对跨国巨头的战略调整,业内人士指出,在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常态化的新形势下,除了聚焦核心业务,提高营销效率之外,更有效控制成本,更快地对政策、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等,也正成为决胜的关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