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142个品种移出医保,百亿市场遭冲击,大批药企销售难保

2020年6月25日 文/ 王小楠 编辑/ 严冬雪

地方医保目录调整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6月23日,四川省医保局发布公告称,将在7月1日、8月1日以及2021年8月1日三个时间点调出142个品种。

《公告》显示,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剂等6种药品于2020年7月1日起调出,度米芬含片等92种药品于2020年8月1日起调出,铝镁匹林片(Ⅱ)等44种药品于2021年8月1日起调出。

按照四川省医保局的要求,药品调出工作对于规范医保目录调整权责、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统一。各地严格执行调出品种和时限,不得自行变更调,确保落实。

四川省清退地方增补目录的做法已不是孤例。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江苏、山东、湖南、广西、安徽等15个省市明确发文,要求剔除地方医保增补品种,更有部分省市已公布了具体的调整名单。

对于增补取消的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对于营销网络遍布全国的药企,估计影响不是很大,地方增补目录主要是支持本省地方企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则认为,基药增补的地方保护,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权力下放地方政府并不妥当,还是要收归国家统一采购。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清理地方医保目录增补品种的大幕拉开,今后医药市场的格局必将有所变化,相关药企应调整营销策略,在优质品种上做足文章,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胜出。

1142个品种被踢

数百亿市场将直接受影响

在此次四川调出品种目录中,健识局发现中成药和注射剂占据绝大多数。特别是转化糖电解质注射剂、胸腺五肽注射剂等6个品种因入选了国家重点监控名单,调出目录的时间确定为7月1日。

6月17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6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并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图/ 视觉中国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上述6个品种的销售额均出现负增长,其中注射用复合辅酶下滑幅度超过30%。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政府为相关药企设定了缓冲期,但被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的药品,今后一定会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市场,市场已有预期,还需相关药企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

与此同时,在2020年8月1日退出四川省医保目录的92种药品清单中,健识局还发现穿心莲内酯片板、蓝根咀嚼片、川贝止咳糖浆等均为临床常用药。

不过,这些药物大多已成为OTC产品,未来药企若想改变销售渠道,转战零售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在市场销量会出现滑落,但该品种尚未丧失生存的空间。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米内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7个地方医保目录品种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2019年合计销售额达769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一旦全部清退,至少涉及数百亿的市场将受影响。业内普遍认为,药企应该立足于临床有价值的产品,守住公司的现金流,才是真正的转型之道。

地方医保加速调整

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事实上,地方医保目录加速调整,药企的危机也终于到来。

长期以来,疗效不确切却销量巨大的“神药”已经浪费了大量医保基金。根据相关规定,此前各省市医保目录会有15%的上调空间,也是为“神药”提供进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可能。

据药智网统计,我国贵州、安徽、江苏、吉林、甘肃等省市的增补目录中,超过半数为独家品种。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缺乏统一监管,部分产品在医疗机构中的滥用,导致医保基金的过度指出。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计划,卫健委发布的重点监控目录的所有品种,应在地方医保目录中先行剔除。同时,要尽管制定增补品种的3年消化方案,并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大限将至,地方目录的调整已进入了实质阶段。

按照2019年新版医保目录的遴选标准,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均是重点纳入的品种,未来这些已上市的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已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国家医保目录“两年一调整”的原则逐步实施,药企今后的市场争夺战将愈发激烈。

东方证券认为,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将使创新药持续受益。从产业趋势上看,创新药仍将持续受益,一方面动态的调整机制,有望使创新药快速进入到医保目录中,快速放量。

不过,已有专家公开表示,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的科学性在逐渐提高,但常态化调整仍面临困难。另有业内人士建议,提升调整机制的透明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