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又一省缩减地方医保目录,194个药品出局,6月底清除40%

2020年6月6日 文/ 王小楠 编辑/ 严冬雪

6月4日,广西医保局印发通知,按照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规则,现将44个中成药和148个西药自6月1日起调出省内医保目录,原广西医保药品支付范围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在3年内逐步消化。(翻至文末查看删除目录品种)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药品被要求按照2019版药品目录执行限定支付范围,缩小了临床适应症的使用,删除了少量药品部分报销的剂型。

健识局梳理发现,在此番调整后的广西省所公布的《医保目录》包括1645个西药,1759个中成药,118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共计3522个。

事实上,此次广西调整医保目录,只是地方增补医保品种消化加速的一个代表。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东、四川、安徽等15个省市调整了地方医保目录。

随着各地陆续调整医保目录,今后医疗市场的用药格局也会发生些许改变。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地方目录调整存在三年的缓冲期,但相关药企只有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推进一致性评价或专注于研发创新才能在今后的医药市场中胜出。

3年内消化方案

6月底前清理40%增补品种

2019年9月,医疗服务管理培训会在武汉举办。国家医保局会上首次明确,三年内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的节奏调出。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计划,卫健委发布的重点监控目录的所有品种,应在地方医保目录中先行剔除。同时,要尽管制定增补品种的3年消化方案,并完成40%省级增补品种的消化。

这也就意味着,在2019年版全国医保目录正式公布之后,地方目录的调整已进入了实质阶段。

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次地方目录的调整,尽管对于整个医药市场的影响不大,仅牵扯到200多个品种的销售,但对于每家药企而言,相关市场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图/ 视觉中国

健识局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北京、山东、湖南、江西、安徽等15个省市相继印发通知,开展省级目录与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对接工作。

事实上,2020年4月在业界流传、由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0年医药服务管理工作要点》中明确,地方医保目录调整的截止时间是2020年6月底之前,到期之后相关品种将直接移出。

由此来看,地方增补品种在2020年清理40%的品种是大势所趋。此前,也有业界质疑,地方医保目录可增补15%的规定,也会导致少数药企向地方政府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扰乱整个医药产业的生态链。

显然,国家医保局逐步取消地方目录15%的增补,能减少改变医疗机构的用药习惯,有效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加入医药产业“腾笼换鸟”的改革步伐。

进入“调整季”

仅靠目录横行市场的日子已过

事实上,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进入“调整季”,目录之内的品种并不是高枕无忧。

4月29日,国家医保局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国家医保目录将进行调整,原则上每年调整1次。无疑今后将加速中国医药市场的洗牌速度。

随着我国新药审评审批加速,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新药早已不再是梦想。有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51款新药在中国上市。其中进口新药40个,国产新药11个。

按照2019年新版医保目录的遴选标准,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均是重点纳入的品种,未来这些已上市的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已是大概率事件。

在“腾笼换鸟”的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创新药的进入就意味着部分临床疗效不明确的药品将彻底退出目录。

其中,地方目录则是此番清退品种的重点区域。据药智网统计,在州、安徽、江苏、吉林、甘肃等多省市的地方增补目录,超过半数都是中药独家品种。

这也直接导致地方医保目录增补过多、过滥,不合理现象频出。随着新版医保目录进入动态调整,一批药品仅靠“目录”就能在市场上存活的日子已不复存在。

业内普遍认为,今后药企还需要进行药物研发,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创新药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