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72%中药企业利润大跳水,步长、天士力等龙头已转型

2020年5月6日 文/ 陈广晶 编辑/ 严冬雪

中药企业业绩承压。

从东方财富网公开数据看,目前已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的51家中药企业中,14家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

其他37家,占比约72%的企业业绩受到冲击,部分企业利润降幅在100%以上。

近年来,在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入之下,临床控费、重点监控、西医不能开中药等政策,在防止中成药滥用的同时,也指向中药市场的大洗牌。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无用而销量畸高的大品种将被淘汰,真正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好药将成为主导。

事实上,中药企业的业绩压力由来已久。中金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整体收入减少了12.79%,其中中药板块减少了18.85%,化药和生物药降幅都在10%以下。

在此背景下,很多“老字号”、知名药企、龙头企业,都已经启动了转型,转型方向覆盖了生物制药、工业大麻等多个领域。其中步长制药还曾斥重金布局PD-1产品,香雪制药也有多个小分子药物、甚至免疫细胞治疗新药在研。

2019年10月以来,国家支持中医药政策已经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年初疫情期间,诸如血必净、连花清瘟等多款中成药,以及“肺炎1号”“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业界预计2020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谁能承接这一利好还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只有产品疗效确切、安全性有保障的产品才有市场。

成绩单公布

仅15家企业利润突破亿元

从营收上看,51家中药上市公司中,营收超过百亿的仍然是白云山一家,但是收入较2019年下降了5.93%。

所有营收超过10亿元的中药企业12家。其中,白云山、云南白药、天士力、华润三九超过30亿元,分别为169.85亿元、77.4亿元、39.5亿元、31.4亿元。

此外,利润超过亿元以上的中药企业有15家。其中云南白药利润最高达到12.82亿元,白云山11.84亿元,华润三九4.68亿元。

而在此次疫情中因主要产品连花清瘟、血必净纳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而获得利好的以岭药业和红日药业分别实现收入4.38亿、1.09亿元的利润。其中以岭药业利润增长超过了5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尽管利润排名较高,但是如华润三九、云南白药、天士力等企业的利润不升反降,其中华润三九的降幅达到了54%以上。

尽管对于收入、利润的跳水,企业给出的解释往往与疫情相关,但是政策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比如华润三九,其多款产品包括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是地方重点监控的重点对象。受此影响,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已经在持续下滑,其中参芪扶正注射液2018年一季度受医保目录限制、招标降价影响,收入一度下降了24.7%。

从2020年一季度报看,抗击疫情期间,参附、生脉、参麦也是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中的推荐药物,也并没能挽救华润三九利润跳水的局面。

有同样命运的还有红日药业。根据红日药业的2020年一季度报,血必净1-3月份收入1.78亿元,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5.78%。由于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血必净销量较同期大幅增加,但是,在医保谈判降价46.54%的背景下,该公司利润同比下降了37.6%。

纷纷转型

龙头企业扎堆生物制药领域

而在重点监控、医保控费等政策下,中国受煎熬的中药企业也不止华润三九和红日药业。

降幅在100%以上的大理药业、龙津药业等,更是在政策影响下,年年业绩承压的典范。康恩贝的参川芎嗪注射液,在2019年7月列入国家重点监控目录之后,下半年收入直接下降了80%以上。2020年已经不在其大品牌大品种工程之列。

在此背景下,中药领域的龙头药企早已经开始转型之路。

如:步长制药2019年年报明确表示,公司正向生物制药、疫苗等医药高科技领域进军与扩张。尽管研发投入6.3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还是没有超过5%(4.48%),但是同比2018年已经增加了10.87%。截至2019年12月,该公司在研产品有219个,其中,中药12个,化药197个,生物药10个。

因为香雪抗病毒口服液被列入国家、省、市三级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物资清单等因素,香雪制药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实现了161.13%的增长。而其一季度报同时显示,该公司还有5个在研产品,涉及肿瘤、免疫等领域。

而因复方丹参滴丸闻名的天士力,产品线也扩大到了化药、抗生素、生化药、生物制品等领域。而且已经有独家品种注射用人尿激酶原(普佑克)获批上市并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毫无疑问,虽然国家已经明确鼓励中医药发展,但是对于中药企业来说,这一领域的躺赢时代已经过去了。

可以看到,在五一假期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9个重磅文件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再注册问题也提到了已获批上市的中成药如果说明书5年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内容,还是尚不明确,就无法再注册。

这也意味着,未来市场中成药要想继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撑。而随着临床用药越来越规范、医保费用控制越来越严格,中药产业也将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进入靠临床价值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规范发展阶段。

相比之下,生物制药确实仍是一片“蓝海”。行业预期,到2021年,中国市场规模可以达到3000亿元以上。但是,生物制药工艺复杂、技术门槛也更高,对于转型布局的企业,无疑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