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大爷13元购车遭反转为拍网剧,涉嫌价格欺诈,品牌方曾碰瓷马自达

2019年7月12日 文/ 石原里 编辑/ 华记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7月10日,一则“退休大爷13元买车,逼哭销售员”的视频走红网络。因为经销商投放广告时错将“12.98万元”写成“12.98元”,造成消费者误解,被大爷大妈要求以12.98元的价格提车。11日,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查,并通报称秦皇岛腾奇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涉嫌价格欺诈行为。12日,该店店员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这是场自导自演的网剧”。

4S店到底对“网剧”有什么错误理解?

是价格欺诈,还是营销炒作?

此前网传的视频显示,经销商在投放的出租车广告中打出“名爵6售价12.98元”,大爷大妈在看到广告后,前往4S店要求13元提车。销售人员解释将“万”打成“元”后,大爷认为“广告有误跟我无关”,坚持买车。销售人员劝说无效后,奔溃蹲地大哭。

事发后,该店发出公告称,已就打错广告一事严肃处理了相关负责的市场经理,并愿意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同时,该店还决定7月11日下午3点开始,拿出名爵HS20T自动两驱店内现车12.98元销售,邀请秦皇岛公证处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共同见证。

12.98元购车本就是天方夜谭,官网显示,该型号车售价为12.98万。针对低价卖车一事,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称,销售公司涉嫌价格欺诈,要求涉事企业立即改正、停止上述销售行为,并随即介入调查。

风波未平,销售店对此事又有新说法。4S店工作人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视频为拍摄的网剧,围观群众系群演。如此一来,一条出错的广告引来的价格欺诈,又成了4S店为营销炒作而自导自演的闹剧。

名爵营销反面教材:碰瓷马自达,与高铁拼速度

名爵诞生于1924年,一个以敞篷跑车而闻名的品牌。2005年,MGR集团(MG ROVER GROUP)破产后,旗下的MG和罗孚(ROVER)两个品牌被中国南汽收购,并改名为名爵和荣威。在两年后,南汽又被上汽并购。名爵成了上汽旗下的一个自主品牌,车型以10万级别的家用车型为主。

视频中,大爷强行购买的车型在2019年汽车销售排行榜上成绩并不俗,甚至打出“不试不卖“的新规”。销量显示,整个上半年1月-6月名爵总销量突破12万辆,达126895辆,同比增长3.8%。

名爵的营销史是一档碰瓷史。名爵6刚推出时,宣传月销量破万,并称“秒杀思域”,名爵HS也曾喊出“秒杀本田CR-V(参数|图片)”、“保时捷同款”等口号。

2018年,“马自达抄袭名爵”一事在汽车圈闹得沸沸扬扬。SUV名爵新车发布之时,宣传称“荷尔蒙工厂”,运动风撞型马自达。当时舆论难辨,到底是马自达抄袭名爵,还是名爵抄袭马自达。“被抄袭者”名爵看似得利,反而遭到了大众的嘲讽。

近来,名爵还与高铁列车竞速。网络上曾流传过一段黑色名爵6轿车与高铁列车追逐竞驶的视频,名爵汽车官方微博回应:感谢车主对名爵的偏爱,但开车应守法,请勿危险驾驶!请用正确的炫速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速度的信仰!随后继续造势,与高铁联手发布“名爵6号高铁”,并在微博中使用了一张名爵6与高铁竞速的渲染图。

在大爷13元购车事件后,名爵过度营销事件又被挖出来,过度炒作、制造话题没有为品牌加成,反而令人反感。名爵成了营销宣传的反面教材。

那些被过度营销反噬的品牌

这些年来,过度营销事件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互联网圈。互联网思维,被从业者玩成了营销思维。在推出乐phone后,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提出“过度营销”的概念。他为此感到惭愧,宣传过重,大过产品本身的能力。

手机届中,小米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担当,性价比高、互联网企业、为发烧而生,小米不遗余力地为自己铺人设、贴标签。有一阵,华为、vivo、小米等智能机品牌在产品相机功能上较劲。雷军甚至还在发布会上挑衅友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华为推广P30系列的宣传照被网友扒出其中一张是用单反相机拍摄,随后更多冒充照被扒出。

一年卖出7.5亿的滴眼药品牌莎普爱思利用消费者恐惧心理,在广告中错误宣传白内障不开刀也可治好。莎普爱思在产品说明书中标出,该药物的适应症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属于非处方药。莎普爱思并不具备治愈白内障的功用,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舆论引起了国家食药总局的关注,莎普爱思主动停播了广告。

在电影行业中,被过度营销反噬的案例也不少。2018最后一个夜晚,《地球最后的夜晚》凭借“一吻跨年”揽获了2.64亿首映日票房,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的新纪录。一夜过后,该片口碑触底,营销造势成了背锅侠。

如果正如名爵销售店员工所言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那么只要流量思维还能奏效,短期内对营销的过度追求就不会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