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2018年电商增速首次放缓,新零售渗透率仅5%,大卖场份额降至新低

2019年6月20日 文/ 邵蓝洁 编辑/ 陈芳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6月20日,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2019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报告称,2018年,快速消费品消费总额实现反弹,增速达到5.2%,略高于上一年的4.7%。

在渠道方面,电商渗透率增长首次遭遇天花板,不过低线城市的渗透率增长还能维持三四年;线下开始出现转机,但是大卖场份额依然在下滑,更小更灵活的业态成为突破低迷的机会;新零售尽管声势浩大,但目前渗透率只有5%。

报告称,一线城市的电商渠道支出和电商渗透率最高,但这种渗透率已经稳定在80%左右。一线城市的年均电商购物频率几乎与大卖场持平——购物者在电商渠道每年平均下单20次,而全国大卖场年均购买次数为26次。然而,在下线城市,情况有所不同,预计电商渠道增长仍将持续至少三四年。这些城市正在迅速赶上,将成为电商渠道增长的引擎。

从增速来看,电商渠道增长实际上首次略有放缓,从2014年至2018年间35.1%的年均增速,减缓为2017年至2018年的30.6%。不过这个增速依然远远高于其他渠道,而且由于电商渠道和O2O配送日益普及,中国购物者减少了去大卖场的次数。大卖场在城市快速消费品零售市场所占份额从2014年的23.6%下降到2018年的20.2%,购物频率下降、户均购买量持平、渗透率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线上快速消费品销售中,约有40%通过促销实现,而线下销售促销比例仅为22%。越来越多企业利用促销活动鼓励购物者线上购物,促销让利有时甚至会抵消平均售价的收益。有些品类依靠电商渠道进行大包装和组合优惠促销,卫生纸和牛奶就属于这种情况,其线上平均售价比线下大约低12%,这是因为线上促销率高达50%。

尽管2018年不一定是个转折点,但报告显示,线下零售确实开始出现转机。此前,随着电商渠道的迅速崛起,大多数实体店业态的市场份额一直在逐步下滑。但如今,线下零售商有机会通过更小更灵活的业态,突破低迷,恢复增长势头。普通超市和小超市在2018年丢失了份额,但得益于离社区距离近,销售额仍然实现1.9%的增长。2016年以来,便利店在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额年均增长了16%。

但大型实体店业态仍具备增长潜力。2018年,大卖场开始发挥前置仓的作用,与领先的配送平台合作,为网上订购的商品提供30分钟内的配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增长势头。对大型连锁店来说,另一个机会点是,加大在生鲜领域的投入,推动转型并促进增长。

在新零售方面,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新零售都使得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变得模糊,改变了快速消费品的销售方式。举例来说,新零售贡献最大的是餐饮服务的增长,主要归功于配送速度的不断提升。

目前,新零售业态仅局限于一二线城市,并且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渗透率为5%,购物频率低于传统实体渠道。然而,这些迎合年轻和高收入购物者的新零售门店具有一些优势:平均售价高、食品和饮料以及进口产品组合的销售已具规模。

报告认为,由于纯电商渠道渗透率增长触顶,机会正在转向线下渠道。实体店将承担新的角色,包括承接新零售业态的多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