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熊孩子整治难题:14岁以下儿童被禁入图书馆,婴儿禁乘头等舱

2019年5月12日 文/ 荆文静 编辑/ 明萱

熊孩子如何整治,成为新晋爸妈和周边人群共同的难题。熊孩子管理宜“疏”还是“堵”?

5月5日,一家爱尔兰咖啡馆店主因不堪忍受熊孩子发帖称:“咖啡馆计划对咖啡馆内吵闹的小孩多收取15%的费用,增加一名,费用再增收10%。如果一家人携带了4名吵闹的熊孩子,那么,不好意思,请离开”。

此举引来众多网友支持,声称这是一项“伟大的决定”。也有人表示了担忧,“对孩子不够包容”。“熊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为周边人的“灾难源泉”。公共场所内的“熊孩子”的管理涉及公民道德和不同群体的公民权利,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公众的口诛笔伐。如何合理管理,一时众口难调。

14岁以下儿童被禁入图书馆

2018年,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出台一则规定:14岁以下儿童谢绝入馆。 2015年,位于厦门的一家图书馆也在门口竖起标识:12岁以下读者进入本阅览区需有家长陪同,因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违反阅览区相关规定,本馆有权劝离。早在2013年,郑州一家图书馆就曾以“小孩太吵为由”,出台了“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的规定。

这次规定的初衷是为图书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其他阅读者的权益。

但专业人士对此并不认可。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图书馆作为公共区域,孩子有权进入,这一点毋庸置疑。报道援引 《公共图书馆法》称: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

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店家,又该如何管理呢?

有些商家想出了极端的办法。2019年,德国《法汇报》报道,一名汉堡店店主明确表示,她不想看见6岁以下的孩子出现在自己的咖啡店里;2018年9月,德国吕根岛一家传统餐厅规定:下午5点之后,餐厅拒不接待14岁以下的孩子;2017年,美国一家格调浪漫主打情侣档的餐厅要求:5岁以下的儿童不得进入餐厅。

店家给出的理由是:熊孩子破坏了其他客人的用户体验,也对员工的服务造成了困扰。在日本一家咖啡馆里,店主控诉:因为熊孩子的到来,店内极具诗情画意的装饰时常被破坏。

在外媒的一家报道中,餐馆经营者发出请求:“(来店就餐的父母)请考虑一下其他客人,花一些钱为宝宝请一位保姆吧。”

婴儿禁止乘坐头等舱

这样的案例不再少数,“No kids zone”(无孩区)越来越多,航空公司也加入了进来。2011年,马航规定某班航班的头等舱不允许婴儿乘坐。2013年,亚航在一些航班划分出“安静区域”,只允许10岁及以上的乘客乘坐,并规定了每架客机的婴儿数量。

社交网络上,对于熊孩子的吐槽层出不穷。尤其在高铁或者火车上,熊孩子出没比“熊出没”更让人崩溃。有网友评论:“火车上三五个熊孩子认识以后,就是全车大人的噩梦 。”在咖啡馆里,面对一群熊孩子,有网友调侃:“请问打别人家的孩子会进监狱吗?”

父母们也有自己的委屈。2017年,一家英国的餐馆在点评网上被人恶意差评,原因是拒绝12岁以下的儿童入内。一些父母在评论里控诉这一规定的不合理,“非常失望”。一位被拒绝入内的父母写道:“当时我的孩子已经睡着了,如果他真的吵闹起来,我无论如何都会把他带出餐厅的”。

熊孩子与公众权益的矛盾需要谨慎对待,稍稍处理不当,矛盾就会升级。

2018年3月,据美媒报道,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上,因为2岁女童的哭泣,她和她的父亲被赶下了飞机。据中新网报道,当时飞机刚刚起飞,虽然女童在父亲的安抚下最后乖乖坐下,但飞机还是返回登机口。随后父女被机组人员赶下飞机。

2017年7月,美国的一对夫妇在社交媒体上控诉捷蓝航空。据外媒报道,因为他们1岁的女儿踢了前座的座椅靠背,他们一家五口被赶下了飞机。双方各执一词,航空公司称该夫妇对周围乘客进行了“包括身体威胁和亵渎的辱骂”,但夫妇两个并不承认,“太荒谬了,我们带着三个孩子,(下了飞机)你让我们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