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女版乔布斯」的骗局

2019年5月10日 文/ 彭齐 编辑/ 宋函

​​

对每一个投资人、潜在员工和合作伙伴,伊丽莎白刻意用沙哑的女低音讲述了一系列感人故事:长久以来,人们被注射器折磨着,因为护士找不到静脉,不得不被反复扎针;还有那些脆弱的癌症病人,被各种检查需要的大量抽血折磨到精神崩溃。

理想化的希拉洛斯血液检测系统只需要从人的指尖取一滴血,就可以完成近70种血液检测,并将这些数据随时反馈给医生,以进行下一步治疗方案。不再有抽血的恐惧和痛苦。不再有延迟的病情被发现、来不及和亲人告别的遗憾。建立一张包含每个人的疾病地图,肿瘤的预测甚至成为可能,正如公司标语所说的「小小一滴,改变世界」。

直到人们发现,这一切是一场精心预谋的骗局。

文|彭齐

编辑|宋函

新星的诞生

「对于一位在硅谷心脏地带创建公司的年轻创业家来说,很难摆脱史蒂夫 · 乔布斯的阴影。」不满30岁的伊丽莎白 · 霍姆斯也是如此。

她是典型的金发白人女子,一家开发血液检测系统的创业公司希拉洛斯的CEO。她常年穿着黑色的高翻领毛衣和黑色的便裤工作——乔布斯的标志性穿着是黑色高领衫和牛仔裤。她开一辆没有车牌的黑色奥迪A8——乔布斯喜欢租用新的奔驰车,每六个月换一次,省去上牌照的麻烦。

她将希拉洛斯的血液检测系统称作「医疗健康版iPod」,并且预言她的产品有一天也将遍布美国的每一个家庭。她招募了很多苹果公司的前员工——曾参与设计iPhone的产品经理,以及与乔布斯交往几十年的朋友。

对每一个投资人、潜在员工和合作伙伴,伊丽莎白刻意用沙哑的女低音讲述了一系列感人故事:长久以来,人们被注射器折磨着,因为护士找不到静脉,不得不被反复扎针;还有那些脆弱的癌症病人,被各种检查需要的大量抽血折磨到精神崩溃。

故事会走向私人化,漂亮的女CEO用她那双湛蓝色的眼睛看着你,告诉你她的姨夫曾被诊断出晚期癌症,如果家里能有一台日常血液检测仪,定期将结果传送给医生,那么病情就能早些被发现。而她本人,有着长久以来的针头恐惧症。

理想化的希拉洛斯血液检测系统只需要从人的指尖取一滴血,就可以完成近70种血液检测,并将这些数据随时反馈给医生,以进行下一步治疗方案。不再有抽血的恐惧和痛苦。不再有延迟的病情被发现、来不及和亲人告别的遗憾。建立一张包含每个人的疾病地图,肿瘤的预测甚至成为可能,正如公司标语所说的「小小一滴,改变世界」。

到了2014年,希拉洛斯已经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公司估值达到了90亿美元,而拥有公司一半多一点股份的伊丽莎白净财富几乎接近50亿美元。除了投资界大佬,董事会名单充斥着传奇英雄的名字:前国务卿乔治 · 舒尔茨和亨利 · 基辛格,前国防部长詹姆斯 · 马蒂斯。董事会成员兼公司的代理律师大卫 · 博伊斯,华尔街的王牌律师,曾代表美国司法部处理针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案,「令比尔 · 盖茨仿佛在烤架上烤了二十个小时」,然后取得了轰动性的胜利。

《财富》杂志为伊丽莎白做了封面故事「为血液而生的CEO」,一位年轻女性对于针头的恐惧促使她成立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成了神话中迷人的核心。随之而来的是数不清的会议邀请和荣誉称号。《时代》杂志提名她为100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奥巴马任命她为美国全球创业精神大使。

有一本杂志甚至直接将伊丽莎白称为「下一个乔布斯」 图/网络

在硅谷这片位于旧金山南部、从帕罗奥图市到圣何塞市之间25英里的幽静谷地,人们有了谢尔盖 · 布林和谷歌,史蒂夫 · 乔布斯和苹果,马克 · 扎克伯格和脸书,但传奇的缔造者往往都是男性。雅虎公司前 CEO玛丽莎·梅耶尔,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创办了Lean in的脸书COO雪莉·桑德伯格,都是令人振奋的硅谷女性,但她们没有创建自己的公司。现在,硅谷拥有了第一个身为技术创始人的女性亿万富翁,更为传奇的是,成立希拉洛斯时,伊丽莎白只有19岁,是斯坦福大学的辍学生。

直到人们发现,这一切是一场精心预谋的骗局。

保密协议

早在2006年,就有人发现不对了,那时希拉洛斯只成立了两年。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亨利 · 莫斯利发现,在一次给制药企业的展示中,血液检测系统出了故障,为了掩盖问题,伊丽莎白让团队发送了一个虚假的结果。紧接着,莫斯利还发现公司宣称的与5家制药公司达成的协议可能并不存在,他们在欺骗投资者。

他去问伊丽莎白,这位总是充满激情的女性立刻换上了一张带有敌意的面孔,然后解雇了莫斯利。

希拉洛斯早期使用的血液检测系统被命名为「爱迪生」,使用的是一种并不算新的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只不过借助一个定制的价值3000美元的点胶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这与伊丽莎白最初设想的使用微流体技术检测血液相距甚远,也并不具有开创性,在获得的检测结果尚不准确时,伊丽莎白就迫不及待地将「爱迪生」投入使用。

位于美国旧金山的Theranos实验室 图/网络

换句话说,骗局已经开始了,与此同时,更多的员工离职在发生。只要哪位员工对并不成熟的检测系统有所质疑,就会遭到伊丽莎白的冷落,最终主动离职或者被开除。而大多数离职的员工则被伊丽莎白认为「不忠诚」、「没有团队精神」,并被要求签订严苛的保密协议。「如果这儿有人不相信你是在为人类有史以来所制造的最好的东西工作,或者你太消极悲观,那么你应当离开,」 伊丽莎白在一次圣诞演讲上说。

伊丽莎白喝大量咖啡,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因此也要求员工用超长的工时和周末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软件工程师戴尔 · 巴恩维尔因为每天工作八小时而被指责,选择辞职,并被要求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戴尔拒绝了,因为入职时他已经签订过一份。二十分钟后,一辆警车停在了楼下,公司的高层、伊丽莎白的男朋友桑尼对警方愤怒地指控:「他在脑子里偷走了公司的财产。」

在近十年时间里,希拉洛斯有很多员工因为无法忍受不成熟的血液检测系统被用于病人而选择离职。为了防止信息泄漏,伊丽莎白在公司里实行着近乎高压的保密措施:只有少数人有权限进入核心实验室,不同团队之间禁止沟通,都直接向她汇报,员工的电脑都被监测,向外部邮箱发送信息会被发现和警告。

艾伦 · 比姆在离职前向自己的私人邮箱发送了数封邮件,里面记录了他对于公司不准确的检测系统的不安。之后,他不停地收到来自公司的删除邮件的要求,不然他将面临诉讼。

艾伦聘用了一位律师,这位律师告诉他,希拉洛斯可以制造一起案子,说他的行为确实破坏了他的保密义务。即使这案子失败,也能将他在法庭上拖上几个月。这是一家硅谷最有价值的私人公司,传说中的独角兽之一,它的财务资源可以说无穷无尽,而官司会让他倾家荡产。他真的想要冒这样的风险吗?

最终,艾伦删除掉了自己Gmail账户里的175封邮件。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尽管不断有员工离职,但严苛的保密协议和近乎恐吓的手段,导致希拉洛斯内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被外界所知。在硅谷,很多独角兽公司选择不上市,就不必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从而逃脱严格的监管,这也是希拉洛斯的骗局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它只需要赢得更多投资人,不断获得资金即可确保公司的运营。

硅谷的创业文化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演久成真)。投资人鼓励那些创业公司CEO们有很大的想法,做夸张的承诺,毕竟科技的本质需要一点想象力,在为世界做贡献的过程中稍微夸大一点又如何呢?面对投资人、工程师和顾客,创业者需要让他们相信:一个完全编出来的美好未来会成真。

伊丽莎白 · 霍姆斯与马云在纽约出席 「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 图/Getty Image

希拉洛斯完美契合了这类文化。在「爱迪生」后,伊丽莎白需要新的设备来实现她对合作伙伴做出的承诺。她已经促成了与美国药店巨头沃尔格林和零售巨头西夫韦公司的合作,将在两家公司的零售门店中上线迷你实验室,为病人提供血液检测。两家公司的高管都被伊丽莎白的个人魅力和她所描述的美好愿景征服了,并坚定地认为,自己要在对手认识到希拉洛斯技术的稀缺性之前,达成合作,进而收获上亿美元的利润。

伊丽莎白告诉两家公司,她的设备可以提供上百项检测,而事实是「爱迪生」只可以运行免疫检测。她承诺在2013年2月1日在沃尔格林的门店启动血液检测服务,这个日期被不断推后了3年。事实证明,伊丽莎白所畅想的滴血检测在现有技术上很难实现突破。随着合作伙伴信心的不断降低,伊丽莎白最终开启了更大的骗局。

用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希拉洛斯买入了一台西门子医疗分析仪,对它进行了种种改造,变为了希拉洛斯的产品。并不算创新的技术,以及十分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再次成为了新产品的主要问题。在一些场合,希拉洛斯仍然采用静脉抽血,然后将这些血样送到一个不对外公开的实验室中,采用成熟的商业化设备进行血液检测,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这些血液检测也时常出错。

希拉洛斯的血液检测仪器 图/网络

这一次,因为希拉洛斯的服务已经投入到临床使用当中,它给病人带来了切实的麻烦和糟糕的后果。一位病人的希拉洛斯实验室报告显示,钙、蛋白质、葡萄糖和三种肝酶异常升高,处于即将中风的关键期,感恩节的晚上,她在急诊室待了四个小时,一切正常。她在医院又做了一套新的血液检测和两次核磁共振,无事发生,她才放下心来。这些让她多花了3000美元。

另外一位怀孕的病人正在服用甲状腺药,检测结果表明她的药量需要提高。幸运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病人去其他医疗中心重新做了检测,结果正常。如果她贸然地提高用量,会使得她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置胎儿于危险之中。

想象一下吧,如果希拉洛斯不准确的血液检测在全美推广使用,将会带来多少灾难性的后果。

希拉洛斯还差点与军方达成合作,伊丽莎白曾经说服前国防部长詹姆斯 · 马蒂斯,只需要刺一下指尖,就可以帮助更快地诊断和救治受伤的士兵。负责确保军队使用医疗设备合法性的舒梅克上校拜访了希拉洛斯,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随即成为了伊丽莎白向马蒂斯「告状」的证据,称舒梅克是这项合作的绊脚石。

绰号「疯狗」的马蒂斯绝对是当年美国军队中最有权势也最可怕的人。舒梅克被迫战战兢兢地向马蒂斯解释了自己的发现,并提出了妥协方案:一种「有限的主体实验」,使用去身份化的士兵事后的血液样本。马蒂斯同意了。奇怪的是,希拉洛斯就此放弃了行动。尽管其在日后的宣传中,这家公司一直宣称和军方有着密切的合作。

2014年,希拉洛斯成立十年,在一系列秘密与谎言中,公司估值达到了90个亿,伊丽莎白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达到了顶峰。

「演久必败」

一天,《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约翰 · 卡雷鲁接到一个爆料电话,对方问他,是否了解一个叫做希拉洛斯的公司?卡雷鲁看过《纽约客》上的相关报道,当时他有所质疑,不太相信只上过两个学期化学工程课的大学辍学生能够成为前沿科技的先锋。毕竟,医学不是可以自学的,你需要多年的正规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才能找到价值所在。

在线人的帮助下,卡雷鲁联系到了几名希拉洛斯的离职员工,他们告诉他,希拉洛斯的设备经常出错,无法通过质量控制检查,而大部分检测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用设备上运行的。

卡雷鲁采访了更多前员工,故事反复得到佐证。他联系了使用希拉洛斯检测报告的医生和病人,发现他们也有诸多抱怨。一切变得清晰了:这家公司过度承诺,当无法兑现承诺时,就想投机取巧。

卡雷鲁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写成了一系列报道,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成为了揭露伊丽莎白和她公司骗局的关键报道。他还将报道集结成册,取名为《坏血》,这本书的中文版在上个月推出,由雅众文化出版。在书的后半部分,卡雷鲁记录了伊丽莎白在发现他进行相关报道后,所使用的一系列威胁和恐吓手段。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当属泰勒 · 舒尔茨,前国务卿的孙子的故事。泰勒在毕业后加入希拉洛斯,进入免疫测定团队,很快,他发现那些被允许在临床实验室中实施的检测并不准确。他试图跟祖父乔治 · 舒尔茨聊聊,却发现祖父对于伊丽莎白的喜爱和信任根本无法动摇。老舒尔茨坚信科学进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拯救这个世界免受瘟疫和气候变化之类的威胁。直到泰勒选择辞职,老人仍然认为错的是自己的孙子。

图/网络

泰勒 · 舒尔茨(右)是最早向监管机构检举Theranos,并向《华尔街日报》提供线索的「告密者」

等到泰勒选择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卡雷鲁时,事情变得更离谱了。祖父打电话来,说希拉洛斯知道他与一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有联系,让他第二天到公司与律师见面并签署相关文件。在祖父的家里,泰勒被两个律师要求签署临时限制令,两天后出庭的通知和一封声明信。泰勒坚决否认自己与记者见过面,双方没有达成协定,而泰勒也惊讶地发现,伊丽莎白把自己年过90的、经历过冷战的祖父玩弄于股掌之中。

很快,《华尔街日报》位于纽约的办公室也迎来了希拉洛斯的律师。几乎所有卡雷鲁的信源都遭到了威胁,有人选择放弃指控,有人依然选择揭发,卡雷鲁试图安抚和理解每一个采访对象。在会议室里,面对大卫 · 博伊斯的威胁,《华尔街日报》不同意放弃他们的新闻报道权,在始终得不到伊丽莎白 · 霍姆斯本人的回应下,他们决定于2015年10月15日发表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着《华尔街日报》母公司新闻集团的媒体大亨鲁伯特 · 默多克是希拉洛斯最大的投资者。他投资的1.25亿美元是在他所控制的媒体资产以外所做的最大单笔投资。伊丽莎白曾私下拜访默多克,说卡雷鲁的信息是错误的,如果发表,将对希拉洛斯造成巨大损害。默多克表示异议,说他相信报纸的编辑会公正地处理此事。

报道发表前的一个月,伊丽莎白再次找到默多克,希望可以毙掉这篇报道,这一次,默多克再次无视自己的大额投资的可能风险,拒绝加以干预。

报道发出后,神话迅速崩塌。美国临床实验室的主要监管机构CMS采取了行动,宣布希拉洛斯未能纠正巡视员所指出的45项问题中的43项,并禁止希拉洛斯继续从事实验室行业。沃尔格林终止了与希拉洛斯公司的伙伴关系,有100万件检测结果被废弃或纠正,10位病人发起诉讼。

2017年,希拉洛斯的员工数量从高峰期的800人减少到不足130人。2018年,伊丽莎白因两项串谋诈骗罪名和九项诈骗罪名受到起诉,她向联邦调查局自首,交出自己的护照,支付了50万美元保释金。希拉洛斯公司于9月份资金耗尽,遭到解散。伊丽莎白最高面临可达20年的监禁。而希拉洛斯的投资者,大约损失了10亿美元。

在《坏血》一书的尾声中,卡雷鲁写道,「我相当肯定,当她十五年前从斯坦福大学辍学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欺骗投资者,陷病人于危害之地。所有人都相信,她真诚地信仰一个愿景,并投身于其中去实现它。但在『独角兽』热潮的淘金狂热中,在她全力以赴地追求成为史蒂夫 · 乔布斯第二的过程中,有那么一个转折时刻,她不再倾听明智的建议,开始寻求捷径。她的抱负过于贪婪,无法忍受任何干预。如果在追求财富和声名的道路上,附带有任何的伤害,管它呢。」

本文绝大部分信息来自雅众文化《坏血》,作者约翰 · 卡雷鲁,译者成起宏,已获得出版社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