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华为高管谈电视业务上半年暂不推出,怼三星称看不去美但不实用

2019年4月17日 文/ 郑亚红 编辑/ 赵艳秋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4月16日,华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在其分论坛上,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邵洋与媒体进行了探讨。他在采访中回应了最近华为的热门话题,包括华为做电视、华为与其他国内外友商在IoT模式上的差异、以及其在消费者业务上定下的目标等。

此前华为一直称不会做家电,不与传统厂商抢食。但前些日子,关于华为要进军电视行业的新闻,在业界颇受关注。之后,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华为在做大屏设备,称其为”带屏幕的智能音箱“。

此次,邵洋回应了华为为何做电视,厘清了华为对”电视“的定义。此外,他还坦诚华为还未确定究竟以哪种形式做电视,但是现在华为必须要把新的智慧屏先做出来,让所有的行业玩家来看,由他们决定是否将这种模式推广到自己的品牌中。至于会不会自己做电视?仍未确定。

在IoT的布局和尝试中,邵洋通过对三星、亚马逊、苹果、小米和阿里不同的模式对比,进一步阐释了1+8+N三个轮子、三个不同圈层的含义和作用。他认为三星和小米、亚马逊和阿里,这两组组合内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对于消费者业务,华为因为智能机,在其下半场逐渐逼近的过程中,成功跻身第一阵营。邵洋认为接下来,对华为而言,不再是下半场的问题,而是新时代的问题。如何才能颠覆现在?这里有两条线索可供参考,第一条是AI,邵洋认为AI将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和信息服务方式;第二条线索则来自于全场景,一个重要的机会就孕育在手机与其他场景设备的重逢里。

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邵洋

以下为邵洋接受采访的主要内容:

电视要不要自己做,这个不一定

Q:华为对电视的定义有点混乱,之前余承东说是带大屏的智能音箱,你说是智慧屏,到底定义是什么呢?

邵洋:其实是类似的意思。电视机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外放终端,做好屏幕和喇叭,把内容高质量地放出来就可以了。第二代是互联网电视,最大的变化是有了内容,像小米和乐视。我们现在说的是第三代电视类型,也可以叫显示类型,最大特点有四个,一是可以比较高效自然地交互;二是能够非常高体验地与其他设备联动;三是能够成为一个家庭的IOT控制终端,可以控制家里的各个设备。经历过第二阶段后,我们觉得电视需要跟手机产生联动了,所以我们来了,但是是不是要自己做,这个不一定。

Q:华为所谓的不做传统电视到底是什么意思?

邵洋:我们觉得电视机是下一代的交互终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华为的1+8,其中手机是必争之地,同业内玩家是强竞争的关系。“8”个设备,有的是自己可以去做,比如说平板;有的是可以去合作,比如说车机。电视机厂一方面希望华为能够把这种模式做出来,把电视机市场激活;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激活的同时把他们吃掉。

所以我们和电视机厂家沟通很多,到底采用什么模式,比如华为不做电视机,使能电视机厂做电视机,这个模式在探讨。不管市场上消费者会不会拿到华为牌电视机,但是华为现在必须要把新的智慧屏的体验在内部先做出来,让所有的行业玩家来看,他们愿不愿意把这种模式推广到他们的电视机品牌里面去。

Q:现在在内部有没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比如说这个月马上要推出大屏?

邵洋:不会,在技术上没有停,但是市场上还跟现有玩家沟通。上半年暂时都不会推出。

Q:多年前业内也摸索过电视做家庭IoT控制终端都没成功,为什么觉得现在可以做起来?

邵洋:因为IoT成功跟电视没关系,IoT的成功跟AI和手机有关,当AI和手机的IoT成功了以后,再把能力授予电视,电视才能成为IoT的终端,单靠电视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完成这件事情的。

IoT:华为和它的对手们

Q:这段时间为什么突然强调全场景智慧生活,并将它放在战略级的层面?是因为看到竞争对手哪些变化吗?

邵洋:对我们来说,一方面现在市场进展非常不错,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已经进入这个时代的下半场,甚至是尾声了。我们考虑的是:什么是下一代的体验?如果有一个体验远超过现在的体验,可能是怎样的?

之前做泛网络和无线的时候,我、做产品管理的和老余(余承东)爬梧桐山,讨论要不要做下一代基站。当时说下一代基站里面有好多技术断裂点,看起来不可实现。老余一路上打电话说怎么办,很多人说风险太大,最后老余下山的时候说必须干,不干就超不过爱立信。后来我们就做出来了,横扫欧洲,快速的做成了市场第一。爱立信当时是老大,他做LTE是分立的机柜,集中度比较低,按照英国网络的配置需要12个大机柜,而华为在同样的配置下只需要2个机柜,这就是巨大的变化。

另一个层面,华为为什么突然考虑全场景智慧化,其实也是在提醒内部所有团队:无论是软件、芯片、销售,你现在可能做得不错,但要意识到这些在将来可能不是关键的东西,如果脑子里没有全场景和智慧化的概念,很可能会把你的精力投偏。

智慧化和全场景是改变现有体验的关键线索,我们要把关键线索集成到内部的每个部门去,这是为什么我们会往这个路上走。也许我们走着走着发现不是只有这两个要素,还有其他的要素,也没问题,不管怎么样,一定是要以颠覆现在为目的来思考这件事才可以。

Q:三星今年将所有语音识别系统植入到了音箱、电视、洗衣机和扫地机器人,2019年也会推一个语音和亚马逊结合,苹果、亚马逊、谷歌都在智能家居不断发力,华为如何看待国际大厂在这方面的竞争?

邵洋:每个公司对自己业务边界的考虑是非常关键的。每个厂家也许架构是类似的,但是自身的条件不一样,造成了他们在市场策略上、技术架构上会有所不同。

以三星为例,它做的是smart things,就是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不可用。因为它只能连三星的设备。自有会带来竞争上的问题,会影响到它广泛的支持,比如格力和美的牌空调就不会采用smart things。如果也以1+8+N这三个圈层看三星,三星的自有性非常强,他希望这三圈都是自己做,都是三星牌的、闭合的,包括在车上做哈曼卡顿也是一样的,车机也是三星的。而华为是通过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在做,我们不做家电,我们和车厂合作,以及和电视机厂的合作会更加开放。

亚马逊,是IoT在国际领域内非常出色的厂家,但是亚马逊最大的问题出在哪呢?它不是出在跟N的联合,而是1+8的联合,这是它非常痛苦的地方。在1+8里面,亚马逊音箱做得非常主色,从音箱开始往平板上发展,又跟车机结合,跟福特合作。所以我认为它的最外圈很强,“8”这一圈还不错,尤其是音箱领域。但亚马逊的核心问题出在“1”上,因为亚马逊被谷歌在上手机这件事阻挠得非常严重。亚马逊是外强内弱的模型,华为可以理解为是内强外弱的模型,这是不同的。所以亚马逊也是一个偏软的方案,它的对接基本上都是在云端对接,时延控制比较弱。亚马逊往往也不会从芯片侧来改造,本身这个设备能不能联上网,它不管,厂家需要自己考虑。

苹果在这个领域内是非常弱的,我讲得直接一点,但不是攻击它。苹果的homekey认证过程非常复杂,一个家电基本上接入过程要九个月,而对华为来说是15天,我们的目标是改为一天。而且苹果要求家电是集成苹果的芯片,我们不要求集成我们的芯片,你集不集成都可以用。苹果没有把重心放在家居上,它在健康领域的发力比较明显。

Q:苹果开始在第二圈产品发力,华为可能将来会跟苹果有竞争关系,华为第二轮除了手表可穿戴之外,电视会是一个发力点吗?

邵洋:苹果的手机本身就很强,手表、耳机、PC、平板也非常好,所以苹果的第二圈飞轮做得很不错。第三圈飞轮,刚才讲的健康领域不错,家居领域不好。但是苹果的服务飞轮又做得相当不错,连接两个飞轮的SIRI也做得相当好,所以我觉得苹果是很厉害的,但是这只是刚开始跑,要看后面谁跑得更快。

Q:你可不可以继续对比国内的阿里、小米?华为做IoT跟之间的的区别?

邵洋:国内目前就这三家是比较认真的。小米的三个飞轮都是自己造,而且小米的三个飞轮主次有一点点问题。目前来看,小米的主飞轮出了点问题,手机在消费者的好感度、市场占有率、创新度上都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出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精力耗散,它花了很大精力在做第三圈的东西,就是“N”,对设计、软件、供应链、渠道,消耗精力有点大。不是说有了几个轮子就可以成功了,得有几个轮子在真正高速地转,把新轮快速带起来,这个轮子才能转成功。如果小米不解决手机问题,会比较麻烦。

再说阿里,阿里从它的强渠道商的角度发展飞轮,它的逻辑很类似于亚马逊。它跟亚马逊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它怎么能在1+8的飞轮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对它最大的挑战。手机上的App,常用的不过12个,淘宝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但是淘宝无法改造成IoT的控制端,如果打造一个新的App,如何在手机上存活?挑战非常大。

在8个飞轮里,淘宝做得最好的是天猫精灵,一年有几百万的收获,可这是建立在补贴的基础之上,而且音箱的视觉感受比较差,也未必属于高级的子入口。所以阿里要想把IoT解决好,那就要解决1+8问题。

Q:国内对小米智能家居认知更强,华为观感更是一家做芯片和系统的公司,未来会不会增强这方面的品牌认知,改观消费者印象?

邵洋:会这样的。过去这些年,内部的执行力是不够的。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求内部所有的部门要意识到,只是把手机卖得好不够,营销部门会拿出更多的营销预算做这些事情,渠道营收部门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做营销策略转化等等。

华为新架构调整背后

Q:最近华为在组织架构上做了一些调整,华为运营商BG、企业BG、云都划到了ICT的业务组织,消费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独立的部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也看到任总提了军团作战概念。这样的改变是基于什么原因?它会怎么影响到消费者BG的业务发展目标。

邵洋:消费者业务原来在华为可以说是小老弟,但是去年我们超过了运营商BG,今年肯定会超过ICT,体量和规模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用子业务的方式来管理。这个领域也是华为的核心业务,所以任总说我们要聚焦精力打好这一仗,一定要让全世界人民都离不开5G。任总也希望把精力收缩,去抓好这个东西。

另一方面,消费者业务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非标、不确定的机遇。在这种机遇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足够的速度,很多事情不能想清楚了再去做,想不想清楚都得先去做,这样才会更明白下一步怎么做。所以军团作战,是更大的授权。

过去很多东西要不断上升,到集团侧最后给出决策,现在给出消费者管理委员会,也是公司的高层领导主持的会,对一些大问题进行快速决策,更大程度上是把权力下放给CBE余总带领的团队,使他有更大的自主权。过去几年里,CBE不知道自己挣多少钱、分多少钱,现在来说就有相对明确的获取比例,挣的多发的多。

Q:华为终端现在体量比较大,增长也会继续,如果对标的话,你觉得会是三星吗?

邵洋:简单来说跟现在的苹果比较类似。三星集团下面还有三星电子,三星电子下面有四大部门。三星电子的四大部门里面,五年前大概是78%的利润贡献是来自于手机终端部门,包括平板。最近已经掉到18%,手机已经不是它的主营业务了。而三星的半导体从前几年的百分之十几已经涨到80%,反而是三星最大的收入来源和利润来源。这样的话我们很难跟三星比,完全不是一个领域内的。

Q:目前来看,华为在高端和印度低端市场上不如三星,中端产品线的细分和三星相比,似乎也不是非常明确。你们打算超越三星,这个目标是不是定得高远了一些?

邵洋:不高远。三星去年是2.9亿部,华为是2.06亿,苹果是2.08亿。华为今年的目标会做到2.5亿部,华为做的过程也是其他品牌减的过程,所以今年跟三星差距不会太大,如果我们做到2.5亿部,超不超这就很难说了。

第二,区域市场问题,三星在美国是不错,但是三星在中国基本上是1%了,有强也有弱,我们也是。高端机里面,三星S系列和NOTE系列,一年的量是四五千万,我们的P系列和MATE系列一年可能也是这个水平,今年可能更多,所以高端机占比上是半斤八两,所以从结构上看和地域上看,我觉得差不多。大家的优势不一样,三星利润重心已经转到半导体领域,所以对他来说,对手机自有的业务未必会那么投入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