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80年代大学生回乡养猪变首富,轴出千亿牧原股份,营收增长超50%

2019年3月7日 文/ 编辑/

文 ✎ 秦晓鹏

编辑 ✎ 刘肖迎

股谚曾曰:“农业股是造假重灾区”,而今投资黑名单已经从农业扩大到了农林牧渔四大第一产业,毕竟扇贝会跑,猪崽子能饿死,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到嘴的鸭子飞了、小鹿到处乱撞的情况,这些资产都不够牢靠。在众多农林牧渔公司中,许多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现在,农业板块却咸鱼翻身,诞生了新的财富传奇。

猪年开年,猪肉股便连续大涨,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是领头“猪”。截至3月5日,牧原股份总市值接近1100亿元,跃升为河南第一股,将洛阳钼业、双汇发展、郑州银行等大牌上市公司踩在脚下。

创始人秦英林、钱瑛夫妇通过养猪生意再次坐上了河南首富的宝座。

01

养猪这门生意

养猪赚钱吗?赚!不然大佬们为什么要去养猪?

养猪赚钱吗?不赚!养猪的活又重又累,猪肉还一天一个价,遇到猪瘟全玩完,赚什么钱?

养猪当然是有赚钱机会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2012年开始,肉猪的出栏头数超过了7亿,7亿头的猪就是万亿级别的市场,万亿级别的概念或许不够清晰,换个说法,按照2017年的数据,生猪养殖行业的收入几乎等同于国内智能手机的销售额,是游戏行业的6倍。

这个行业空间巨大,而且集中度很低,2017年,国内前五大养猪企业市占率还不到6%,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这也就意味着行业里的每一家公司都有巨大的空间。

而养猪也是有风险的,养猪的灰犀牛在于猪周期,黑天鹅在于灾病。猪流感、蓝耳病、去年的非洲猪瘟,灾病大家都懂,但猪周期是个什么东西?

猪周期是供求关系影响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循环路径是猪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把母猪当肉猪卖,能繁母猪减少——生猪供应量下降——猪肉价格上涨,这和“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赚钱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顺势而为,依照猪的周期性合理安排和设计产能,当然,一切都要以活下来为前提。

在牛市中活下来是件不值一提的事,在熊市中活下来才是真本事。秦英林夫妇的牧原股份就是这样一家有真本事的公司。

02

秦英林的“轴”

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是80年代的大学生。

1989年大学毕业后,秦英林在南阳地区一家国营食品公司的办公室工作。从农村考进了城市,并落地生根,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光耀门楣。然而,3年后,他毅然决然的辞职,回家养猪。

在社会日益包容的今天,名校大学生回乡养猪都曾引起热议,更别提在80年代了,大学生凤毛麟角,含金量可各自想象。出身农村的秦英林回家养猪相当于放弃了走出农村改变命运的机会,实属不按常理出牌。

这不是秦英林第一次逆行。

高考前,秦英林已经被保送到了河南大学,他却放弃了保送名额,这个选择没人理解,也有人说他不识抬举。秦英林“不识抬举”是为了报考农业院校学习养猪知识和技术,他也如愿以偿得进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的畜牧专业。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秦英林(来源:官网)

他的固执或许来源于他曾经的“失败”,他的“轴”也成就了自己。

1982年,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性利好下,彼时正在高中求学的秦英林有了养猪致富的想法。在他的鼓动下,父亲买了20头猪,这20头猪也成了父子俩脱贫致富的指望,然而现实很残酷,20头猪不争气得死了19头,给秦家父子造成了2000元的经济损失。

或许是不甘,或许是屈辱,这次的悲剧在秦英林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未竟之志一旦生了根,就无法在心中的某个角落里安静得躺着,它会渴望阳光,渴望生长。

1993年6月2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秦英林买回了22头猪,开始了养猪生涯。就是从这22头猪开始,秦英林一步步缔造了他的佩奇王国,6月22日也被牧原股份定为了“养猪节”。

在秦英林的带领下牧原股份一样有点“轴”,从1993年的22头猪到2018年全年出栏量1101.1万头猪,25年来牧原股份坚决不搞多元化、只养猪,坚持以自繁自养一体化的模式养猪。

03

千年老二

国内达到规模化的生猪养殖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生猪老大——温氏股份开创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由农户代养,长大后按照协定的价格收回的养殖模式。

另一种就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自育自繁自养的一体化养殖模式。自育自繁自养即全自养,一体化模式即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以及商品肉猪饲养的完整产业链。

(来源:官网)

1997年,温氏股份开始养猪时,秦英林的牧场已能出栏1万头商品猪。因为二者养殖模式不同,牧原股份被温氏股份反超,多年居于老二。

“公司+农户”的模式对资金和土地的需求小,可以更快形成规模,而自繁自养的模式要增加产能就必须拿地、自建猪场猪舍,对资金和土地的需求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产能释放得慢。

市界查阅牧原股份年报发现,十年间,牧原股份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高达185.6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增加高达124.94亿元,在建工程增加27.0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仅为60.18亿元。

如此大的缺口体现的是牧原股份对现金的需求。Choice数据显示,上市前牧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1.14%。上市后,融资渠道增加,牧原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收到现金71.81亿元,资产负债率在2017年末降至47.03%,但在2018年9月末再次增加到55.55%。而近几年,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不足35%。

土地是自繁自养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在土地储备上,牧原股份可以称得上未雨绸缪。在 2011 年,牧原的出栏量为 60万头时,公司就培养了400人以上的战略拓展部,平均每个县需要 5 个人谈地,至上市前,牧原股份取得使用权的土地有5.6万亩。

有券商估计,规模为10万头的养猪场大约需要土地500亩,5.6万亩的土地也只是增加了1100万头的养殖规模,这些土地远远不能满足秦英林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的雄心。

2014年以来,国家对养猪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厉,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的出台,国家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划定了禁止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区域。

换句话说,可供生猪养殖的土地越来越少。

诸多制约下,牧原股份始终坚持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将所有的环节都把控在自己手里,除了可以有效抵御风险、保证肉的安全和品质更有保证外,也能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

2014年牧原股份上市,资金和土地齐备,却赶上了猪周期的低谷,猪肉价格非常不给力,若是顺势而为,此时猪肉行情低迷应当减少补栏,牧原股份和秦英林一样,逆势而行,在别人恐惧之时贪婪,利用资本的力量开疆辟土,进行产能布局。

目前,牧原股份养殖板块的子公司已经超过了80家。

2018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到了1101.1万头,虽然仍在温氏之下,但从上图数据可见,近几年牧原股份的增速明显高于温氏股份,从2014年到2018年,出栏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

出栏量之间的差值近两年明显缩小,2016年两者的差值是1401万头,2018年减少到了1128万头。

也是这五年间,秦英林夫妇也凭着养猪生意四次问鼎河南首富。2018年秦英林夫妇更是河南唯一进入百强的企业家,位列全榜单第70位,也是农林牧渔行业首富。2019年,秦英林夫妇再次蝉联河南首富。

秦英林曾立志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目前牧原股份距离温氏股份尚有1128万头佩奇的差距。有券商估计,牧原当前的土地和员工足以支撑3000万头的产能,待子公司达产以后,牧原是否有机会与温氏一较高下,值得期待。

04

不怕猪周期

作为一家20多年一门心思养猪的企业,牧原股份受猪周期的影响很大。这也是牧原股份出栏量年年高速增长,净利润却时增时降波动剧烈的原因。

可它却从未亏过钱。

即使是在2014年生猪价格低迷,价格不超过15.6元/千克,低则每公斤不到10.5元,牧原股份也是盈利的;即使是在刚过去的2018年,生猪价格一度跌到10元/公斤,牧原股份预计能实现5亿元——5.5亿元的盈利。

不亏损是底线,胜得过同行才值得高看一眼。

A股生猪养殖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是“温牧正雏”,这四家也常被拿来比较。我们这里的比较将雏鹰农牧剔除了出去,换上了天邦股份,原因是本就有媒体质疑其财务造假,而去年雏鹰农牧又称猪崽子被饿死了,这一说法更让人怀疑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这四家公司中,牧原股份是最纯正的生猪养殖股,温氏除了养猪还是养鸡大户,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还有饲料生意。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制图)

毛利率最高的是牧原股份,牧原股份的毛利率远高于其他三家。考虑到除牧原股份以外其他三家都有其他生意,市界整理出一份生猪养殖的毛利率。

(天邦股份无数据)

养佩奇的业务,同样是牧原股份领先。净利率也是如此,在多数时间里牧原股份一枝独秀。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制图)

牧原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高于同行在于其成本低。

这里介绍一个生猪行业经常会用到的概念——完全成本。不同于普通的成本,完全成本包括了饲料原料、职工薪酬、药物疫苗、折旧摊销、三项费用和其他(比如温氏的委托代养费),例如,13元/千克的完全成本就是花费在每公斤猪肉上的所有支出是13元。

散养户的完全成本一般在每千克13元——15元,也就是说当生猪的价格低于13元时,多数的散养户会亏损。而当价格进一步降低,即使是规模化养殖的上市公司也有亏损的风险。

温氏股份在近期的路演活动中透露其完全成本已经降到了12元/千克。牧原股份更低,根据测算,2018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商品肉猪完全成本为 11.65 元/千克、11.62 元/千克,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全行业最低,这几乎是业内共识。

牧原股份的完全成本最低也得益于一体化的养殖模式。

(来源:官网)

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饲料可以自己做,节约成本;全自养化养殖使得人均养殖效率提高,减少了人工成本;牧原股份的超过60%的产能位于产粮大省——河南,又可以减少粮食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技术进步带动仔猪成本降低,且规模越大,可选育的种群越大,育种进步速度越大。

全自养和一体化的优势都转变成了成本上的优势。

成本每公斤差几毛钱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制胜法宝。生猪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每家公司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猪价上涨时就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也可算皆大欢喜。但真实情况是猪价和A股一样牛短熊长,在猪的熊市里,只有控制好成本才能活下去,才有机会迎来下一轮上涨行情。

对于多数的散养户来说,养猪属于靠天吃饭,猪价涨有利可图则养猪,猪价跌亏损则退出,在养和不养的边缘来来回回。而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只要生猪价格高于自身的完全成本都是牛市,即使跌破了市场平均成本线也小有赚头,当猪肉价格回升时则盆满钵满。

成本越低,护城河越宽,牧原股份有能力对抗猪周期。

05

就怕黑天鹅

在规模上,牧原股份难以与温氏比肩,在股价上却堪称龙头,曾是四年十倍的大牛股,可见资本市场对于牧原股份的认可。

对于周期股,投资要兼顾成长性和周期性才能踏对节奏。

牧原股份的掣肘因素依然存在,猪周期又不可能被消除,因此牧原股份的盈利情况大起大落,与二师兄的行情高度相关,不似其他几家平滑。

(来源:官网)

牧原股份经营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低,不仅仅表现在受猪价波动的影响,还表现在当黑天鹅出现的时候,牧原股份受灾最重。

去年的非洲猪瘟没有影响到牧原,而一旦感染病毒,将会是大规模得扑杀。牧原股份又是否扛得住?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