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微信大数据公布引发网友吐槽:我关心的不是表情包,是这个!

2019年1月9日 文/ 编辑/

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

编辑|老拿

千呼万唤下,2018年度微信数据报告来了。

1月9日上午,2019微信公开课PRO上,《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发布,就在大家感叹微信用户量之大,活跃度之高时,一则微信如何获取精准数据的话题,迅速成为网友议论的焦点。

01

你的习惯,被摸得门清——

精准大数据,从何而来?

报告显示,2018年,微信每个月有10.82亿用户保持活跃,且每月有6300万55岁以上用户保持活跃,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去,另外每天有4.1亿音视频呼叫成功。

市界注意到,使用人群方面,微信公布的数据十分精准。00后最爱的表情是捂脸哭,90后喜欢边哭边笑,80后最爱呲牙笑,70后最爱捂嘴笑等表情。

不仅如此,微信似乎还把用户的使用规律摸得门清。

00后,生活晚睡早起,睡眠时间最短,晚上10点后开始活跃。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月支付冷饮和甜品的00后人数,相比去年增长230%。看来,微信还是对用户的支付习惯比较感兴趣。

90后起床最晚,公交出行频繁,阅读内容从三年前的爱看娱乐八卦,转向生活情感。看来,微信不仅关心大家的支付内容,还对用户的阅读习惯了如指掌。

80后热爱阅读,日间精力主要用来工作,阅读内容与三年前一致,始终关注国家大事。

70后休闲时刻爱刷朋友圈,并习惯在23:30左右睡去。微信对用户的作息时间,居然能精确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点,看来在统计时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微信的统计显示,55岁以上人群喜欢点赞,作息较为规律,日间喜欢刷圈、阅读和购物,并习惯晚餐后与子女视频通话。阅读习惯也由三年前的热爱励志文化,转变为关注养生健康。

上述“规律”的披露显示,微信对用户行为摸得“门清”,但其依据的大数据,从何而来?

2

个人版未公布

依然遭遇网友质疑

至于个人报告方面,微信并未像其他App一样推出“用户年度报告”,只是给出了一个累计使用天数,并未给出其他任何隐私数据。

不过,精准的大数据,还是引发不少网友对微信隐私的质疑。

一位网友表示,“只有我觉得这种大数据统计细思极恐吗。”有人化身哲学帝,“其实没有人有隐私的,你觉得有隐私只是你的隐私没有用处。”“我们老师说,没有什么是想查查不出来的,连你在某个图片上停留的时间都能查出来,可怕……”

更有网友直接表示,“微信连用户喜欢发什么表情,身高体重都知道,还说没有存记录?”“真的是无时无刻都在监视用户。”

3

曾被质疑监控聊天记录

微信当时如此公开表态

实际上,早在去年4月份,微信就曾被质疑“存在监控聊天记录的行为”。

事情大致是:“2018年3月,某省市国家机关在办理某指定专案中,从谈话对象处提取到一组被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调查人员根据此条线索变换谈话思路,使谈话对象心理松动,交代问题,推进专案审查调查工作……”

但没想到,消息报道后,大家关心的并不是微信的聊天记录可以帮助破案,而是已经删除的聊天记录如何被提取,微信是否涉及窃取用户资料。

随后,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声明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

不少用户朋友对信息中的,“从谈话对象处提取到一组被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有所误解,而消息中称提取被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其实都是通过司法取证技术从手机设备本身的存储系统中恢复的。

相信有些朋友可能用电脑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不小心把一些重要文件删除,用一些数据恢复软件就可能把文件找回来。手机也是一样,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恢复被删除的数据,比如聊天记录数据。

腾讯安全专家TK也解释道:不止是各种即时通信APP的聊天记录,手机上的文件、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记事本、日历等等也都一样,即使删除掉也都可能恢复出来。

同时,有一个技术领域叫司法取证,其中对手机的取证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有大量公开的论文可以查阅。国内一些取证工具,也已经可以支持对几十种即时通信APP进行取证。

对此,我们再次澄清: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

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不过,微信官方回复的的最后一句话,似乎颇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