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瑞幸咖啡月均亏近1亿,立flag再开2500家,门店总数要超星巴克

2019年1月4日 文/ 锡安 编辑/ 严冬雪

在刚过去的资本寒冬2018年,瑞幸咖啡算得上是少有的飞速融资、重度补贴、疯狂扩张的公司了,这种逆经济的表现直观体现在几个数据上:一年内完成3轮融资,新建门店2000多家,9个月累计亏损8.57亿元。

在扩张期的巨大亏损面前,瑞幸咖啡似乎并没有放慢速度的意思。在2019年战略沟通会上,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立起了2019年的flag:这一年还要继续新建2500家门店,在年底门店数要大于4500家,“到2019年底,瑞幸咖啡将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官方将门店与杯量方面对星巴克的超越当作2019年战略目标之一,看起来非常“中国速度”,据瑞幸方面对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5月时,国内建店525家,而这一数据到2018年年底,已飙升到2073家。

瑞幸CMO杨飞说,瑞幸咖啡战略性补贴和预亏是长期性的,亏损8亿完全符合预期,目前公司可以坚持3-5年不盈利,停止补贴是5年后再讨论的事情,所以不担心资金链紧张问题,瑞幸也不会成为下一个ofo。被问到B轮融资大致能用多久时,钱治亚说:“商业机密,不宜回答。”

一,激进的消化速度

从烧钱速度来看,作为前神州优车COO的钱治亚,显然是将过去几年盛行的快速扩张、疯狂补贴的互联网思维带注入了瑞幸咖啡这一小蓝杯,补贴的背后自然是上游资本的注入。

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里,瑞幸咖啡完成了三轮投资,分别是2018年4月宣布的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愉悦资本、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等;7月宣布来自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君联资本共计2亿的A轮融资;12月再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瑞幸方面称,公司在该轮投后估值22亿美元。

此前钱治亚在接受外界采访时曾表示,“只有‘疯狂’一把,才能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改变固有的认知”,称自己最关心的是“用户数量和复购率,用户对品牌是否认可,品牌是否能够占领用户心智”。

按这一思路,想抢夺被其他品牌先入为主的用户心智,需要真金白银地砸下去。瑞幸在启动早期融资后,便立刻邀请汤唯、张震等年轻人群偶像出任品牌代言,推广方式也是典型的早期让利做法,比如注册即送一杯咖啡,邀请朋友成为新用户再赠送一杯,以及买二送一、买五送五等方式获客。

杨飞在2019年战略沟通会上称,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公司既定战略会一直持续,但具体形式会保持灵活和适度原则,而且瑞幸的补贴策略也在调整,会逐步降低充赠门槛,加大发券补贴力度,比如自 1 月 1 日起,停止咖啡“充 5 赠 5”,改为“充 2 赠 1”。

“一些媒体和专家担心我们是下一个ofo,通过补贴烧钱烧到资金链断掉。我可以告诉大家,瑞幸不会。从我们团队的阅历经验也看得出来,都是10年以上的创业老兵,之前有做过多家盈利上市公司的经验,投资人看不清楚也不会往里投钱,所以请大家不要多虑,多享受我们的咖啡和补贴就好。”

二,门店与外卖的竞争同步加剧

另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是,根据官方统计结果,瑞幸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实现了500米范围内100%覆盖,顾客步行5分钟就能触达;现有1254万用户,过去一年销量达到8968万杯;用户自提比例上升至61%,3个月内的复购率大于50%;外卖配送平均时长也降低至16分43秒。

外卖配送曾是瑞幸初问世时的主打服务,也是相对于星巴克这样传统咖啡品牌的优势之一。星巴克显然也意识到了用户习惯变化的问题,2018年8月,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开启全面战略合作,9月开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门店进行外卖配送服务试点,12月份又称,未来四年内中国的店面覆盖率将从150个城市的3600家,提高到跨越230个城市的6000家。

要知道,此前星巴克用了近20年时间才在中国开设约3300家门店。其中,早期1000家用了14年时间,从1000家到2000家用了3年时间,从2000家到3000家只用了1年。

作为咖啡界老师傅的星巴克,这一提速未必是出于应对新手挑战,但对于瑞幸咖啡来说,既面临星巴克、Costa这样的成熟巨头,也要应对连咖啡这样可能随时有资本注入的新玩家,竞争不得不说会愈演愈烈。根据过去几年国内多个“互联网思维”品牌的生长路径看,靠一路融资、烧钱补贴用户来打开市场,最后是否真能奏效还是个问号,一旦停止补贴,用户留存与复购是否将陷入僵局,是瑞幸面临的现实问题。

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6年、2017年中国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中,星巴克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分别占据了78.8%和80.7%;交易总笔数占连锁咖啡馆服务市场的71.4%和73.3%。

而随着年轻一代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当下国内咖啡文化正不断深入,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在15%至20%,在一些一线城市,这一数字甚至能达到30%左右。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总之,在一个边界足够广阔的大市场,少年得志的故事未必不会发生,不过老师傅也没有那么容易被乱拳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