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控费政策接踵而来,2019年辅助用药好日子到头了!

2019年1月2日 文/ donlod 编辑/ Shirley

回首2018年,要说医疗行业的主旋律,基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医保控费。

从国家医保局发布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到卫健委发布做好辅助用药管理、疾病临床路径等众多文件的落实,随着各种监管政策连环实施,辅助用药的好日子到头了。

国家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

分组付费试点

日前,国家医保局《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2018]23号)发布,明确决定组织开展DRGs国家试点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探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

事实上,按疾病分组付费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而此前声音更大的是与按疾病分组付费相关的按病种付费。

在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68号)》明确规定,各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收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7年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而在2017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该意见明确了五点:

一是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二是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三是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

四是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

五是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然而,对辅助用药的相关监管措施远不止这些。12月12日,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是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主体,如需纳入辅助用药,应当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依据药品说明书和用药指南等,充分评估论证辅助用药的临床价值,按照既能满足临床基本需求又适度从紧的原则,进行严格遴选。

截至目前,已有广东、福建、新疆、海南等多个省份转发或通报了辅助用药目录制定的政策或相关情况。笔者认为,辅助用药过去快速、野蛮成长的年代过去了,未来发展趋势将大概率进入下降通道。

千余条临床路径发布

辅助用药不断被提及

2016年年底,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一次性将1010个临床路径公布在中华医学会网站,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部分疾病还分为城市公立医院临床路径和县级医院的临床路径两个版本,更大程度上的考虑了临床路径的可行性。

事实上,临床路径发布的核心目的是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而一旦在各级医院开始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必定会提高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必定要削减药品费用支出,缩减医药费用,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也是国家医疗改革支持的方向。

如此一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医院里大量存在的“安全无效”的辅助用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辅助用药的市场非常庞大,医院用药占比较高,甚至会高达60%—70%。尽管在多轮政策的调控下,医院的用药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总体还保持在半数左右。

自临床路径发布之后,各地关于辅助和重点监控用药的目录不断发布,其中一些用量巨大的中药注射剂、神经营养类等注射剂频繁上榜。

这些辅助和重点监控用药

将是监控重点

近两年,多地陆续发布了辅助或监控用药目录。根据公开资料统计,除甘肃等个别地方有少量中药饮片外,其余共有7500余条名称、剂型等信息较为规范。

从剂型分布来看,辅助和监控用药以注射剂为主,超过6800条,占比超过90%,这与大多注射剂定价较高、容易成规模上量有关。其次为胶囊和片剂,也在200条以上。其余剂型则较少,在100条以下。

注:根据各地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从产品分布来看,有60个产品的上榜次数在30次以上,均为注射剂,有13个产品的上榜次数在100次以上。

这60个产品合计上榜频次接近4500个。其中化学药37个,中成药23个。

辅助/重点监控用药上榜频次超过30次药品名单

↓↓

注:根据各地公开资料整理,手工统计难免有差错,以上榜次数由多到少排序,部分品种注射液和注射粉针难以确定,以注射剂统计,供参考。